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克鲁格曼:支持伯南克连任美联储主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5日 21:20  新浪财经

  导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1月25日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指出伯南克虽在金融改革和失业问题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他人选只会使美联储关于通胀和就业问题的政策更为糟糕,伯南克是当前美联储主席的最佳人选。以下为翻译全文:

  共和党赢得马萨诸塞州参议员席位,参议院是否会批准本-伯南克(Ben Bernanke)连任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主席突然变得不明朗。事情并不像听起来那么奇怪,华盛顿方面突然注意到公众对救助大银行但未能创造就业机会的经济政策感到愤怒,而伯南克已成为这些政策的标志。

  关于我的立场,我深深地敬仰伯南克先生,无论是他作为经济学家亦或他应对金融危机时的表现(大爆料:伯南克在任职美联储之前曾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系系主任,并聘用我担任我现在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这个职位)。然而,伯南克的批评者拥有有力的佐证。最后我还是会支持他连任美联储主席,这只是因为换掉他只会使美联储的政策变得更糟糕而不是更好。

  我们该如何把握我最想说的问题的实质?

  伯南克是一位卓越的研究型经济学家。从2008年春季到2009年春季,他的学术经验及政策角色配合的天衣无缝,他运用积极进取、非传统的策略阻止了第二次“大萧条”的发生。

  可惜的是,这并非事情的全部。在危机爆发之前,伯南克也是一位极其传统的主流美联储官员,与该机构其他人一样满心自得。更糟糕的是,危机的危急阶段结束之后,伯南克又迅速重返主流行列。美联储再次陷入危险的自满情绪,而伯南克似乎也再次加入这一自满的行列。

  让我们考虑以下两个问题:金融改革和失业问题。

  回溯去年7月,伯南克对一项重要的改革提议——成立一个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机构——公开表示反对。他敦促国会维持当前的格局,在这一局面中保护消费者不受到不公正金融行为的伤害仍属美联储的职责。但问题是,在危机爆发前夕,正值金融弊端扩散之时,美联储却未采取任何行动,尤其是还忽略了关于次级抵押贷款的警告。因此,伯南克在其证词中未承认这点疏忽、未解释危机的爆发原因且没有给出可以相信美联储未来本要采取不同举动的理由,这一点令人惊异。总之,他的意思可以归结为“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相信我们”。正如我所言,美联储又重返危险的自鸣得意的局面。

  其次是就业问题。美国经济或许还没崩溃,但已处于糟糕的状况,求职者人数与空缺岗位数的比例高达六比一。伯南克对此也没做任何迅速改善的打算,他在上月预测失业率将下降时承认,下降的速度将“慢于我们的期待”。那么,他对创造就业机会提出了什么建议?

  什么建议都没有。伯南克没有暗示他觉得有必要采取或能更快降低失业率的政策,反之,他在回应美联储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建议时仍说着“控制通胀预期”之类的套话。他的举动就好像既然那些大银行已经获救,其使命已经完成一般,这么说虽有点刺耳却属事实。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与其他和金融业密切相关的人一样,伯南克最终也是通过银行家的眼睛来看世界。美国财长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和奥巴马政府首席经济顾问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也都属于这种情况,但现在要面临参议院的是伯南克而非他们。

  考虑到这些情况,为什么不撤换伯南克?还有其他人具有出任这一职位的才能和政策领悟力,其中的可能人选就包括我在普林斯顿的同事、美联储前副主席阿兰-布兰德(Alan Blinder)和旧金山联储行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

  但是,这里我要为伯南克连任进行辩护,对于这一职位的其他任何一个好选择都可能会在参议院引起激烈斗争。如果选择了一个不当人选真正会对经济产生可怕的后果。

  此外,美联储的政策都由委员会投票决定,虽然伯南克似乎对失业问题关心不足而对通胀过于担忧,但他的很多同事则更甚。用一个地位更不确立、对内部讨论影响力更低的人选取代他,最终可能会增强通胀鹰派的力量,对创造就业机会造成更大损害。

  这并非广泛认可的事实,但我已尽我所能言。

  如果伯南克获得连任,他和他的同僚们需要意识到,他们所认为的政策上的成功实则是政策上的失败。我们成功避免了“大萧条” 再次发生,但未来几年我们仍将面临使数百万美国人生活受损的大规模失业问题。美联储有责任来采取力所能及的行动来结束这一伤害。(黄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