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尔街日报:伯南克连任与否意义何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5日 16:52  新浪财经

  导读:《华尔街日报》网络版24日发表评论文章称如今美联储主席一职承担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并分析了伯南克连任与否会对哪些领域产生影响。以下为文章摘译:

  美国白宫昨天表示,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已获得能够保证其连任的足够选票。不管伯南克的连任是否已得到保证,但从以往经历中我们总结出了一点经验,即那些在政治上过于活跃的美联储官员终将会被政治毁掉。

  毫无疑问,伯南克连任引发的慌乱在某种意义上只是政治机会主义。当我们于12月3日反对伯南克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时,主流言论达成共识认为美联储主席曾主宰了整个“宇宙”,将整个世界从经济危机中挽救出来。然而上周斯科特-布朗(Scott Brown)在马萨诸塞州参议员选举中获胜后,参议院民主党突然试图寻找一个金融政治的牺牲品。奥巴马似乎还没有准备好放弃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Tim Geithner),所以伯南克就成为了另一目标。

  此外,民主党主要的控诉声音来自伯南克及美联储在发行货币上并没有实施足够宽松的政策。多数党领袖哈里-里德(Harry Reid)周五宣布了他对伯南克的支持,但称这并不代表他会对美联储未来的政策让步。

  里德透露,伯南克已承诺他将加倍努力恢复金融体系信贷活力,并已向其保证,将很快提出如何实现的具体计划纲要。里德称他正盼望着最终计划的出炉。

  伯南克所谓的加倍努力是指什么呢?美联储已经将几近于零的超低利率维持了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并且购买了价值1.25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以缓冲房地产泡沫。难道美联储要计划再购买1.25万亿美元的证券?还是要将超低利率再延长14个月?

  里德先生对伯南克将获得连任的声明并不能恢复全球投资者的信心。投资者本来已经开始担心美联储在失去政治支持后将迅速撤消其历史性的应对危机措施以避免产生新的资产泡沫。

  我们认为伯南克先生已经承受了过大的政治压力。在上一个10年间,伯南克作为一名美联储官员,协助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了房地产市场的狂热。后来,国会向美联储施加政治压力,敦促其引导贷款流向房地产市场甚至教育领域时,已任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迅速完成了他的义务。

  如果伯南克获得连任,或许接下来四年更不幸的是他将会继续否认那些对美联储决策过失的指责。新年过后不久,伯南克对将金融体系甚至经济衰退归咎于银行家以及宽松的监管进行了辩解。伯南克拒绝承认他犯下任何错误,这也是美元在全球资本市场疲软的原因之一。投资者们正在调整投资,向商品及非美元资产方向转移。

  当然,大部分华尔街企业非常希望伯南克能够获得连任,因为华尔街各家银行并不希望结束享受超低利率借贷政策。银行十分热衷于过去那个10年中期的负实际利率,我们都知道那结果将会是什么。华尔街总是很欢迎宽松货币政策,直至产生通货膨胀或者泡沫破裂。

  另有一些观点认为,任何其他与伯南克一起作为候选人的选择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并且无疑这么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财长盖特纳或者白宫经济顾问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都不可能获准出任新的美联储主席。短期内看,如果伯南克没能获得连胜,美联储副主席唐纳德-科恩(Donald Kohn)将可能会担任管理公开市场委员会(Open Market Committee)的重任,而对那些针对美联储批评的蔑视是其与伯南克所共有的。

  此外,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当前或以往那些拥有资格的地区联邦储备银行总裁,但他们可能也不愿意背负哈里-里德提出的上任代价。

  我们承认,2008年底,当金融市场遭遇重创时,美联储的确需要迅速地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并且我们也对伯南克那些及时的举措表示赞扬。然而,问题是接下来四年美联储所面临的考验是在新一轮的繁荣与萧条周期到来前,能否使自身从历史性干预的困境中走出来。就目前来看,美联储已经等待了太长的时间而没有采取任何有效行动。

  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由于推行紧缩货币政策而广受指责。自此以后,美联储作为一个政府机构在某种程度上也面临着政治抨击的压力。下一任美联储主席将需要赢得市场的信赖以及政治支持,以保证其在国会与华尔街的大部分人士都主张继续维持超低利率时上调基准利率,这才是反对伯南克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的主要原因。(李婧)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