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联储维持近零利率 量化宽松或接近尾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6日 03:15  金融时报

  记者 陶冶

  当地时间本周三下午,美联储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后重申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超低利率。尽管市场向来预期美联储在明年中期之前不大会有加息动作,但在多个国家已然擂响加息战鼓的时刻,美联储的表态甚至措辞仍然引发全球普遍关注。

  总体看来,美联储此番发布的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声明与上一次声明并无明显差别:一方面美联储延续其过去半年多一再强调的“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超低利率”的立场,这表明至少在政策利率领域,美联储并没有受到其他国家加息的影响,也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另一方面,美联储延续其上一次声明中首次提出的“使用广泛工具(而非一切可用工具)”促进经济复苏和维持物价稳定性这一说法,表明其已做好准备适时收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但是,对比两次声明,一向措辞谨慎的美联储还是在字里行间传递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信息。这主要反映在三方面,一是对经济的判断更趋乐观;二是向外界明示美联储利率考量的三大因素;三是缩减“两房”债券的购买规模。

  经济判断方面,声明称自上次议息会议以来,经济活动一直都在继续增长,金融市场状况整体来说大致维持不变,住房市场活动持续增强,这些与此前声明均无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声明有关美国家庭开支的描述由上一次的“趋于稳定”改为“看起来正在增长”。作为美国经济的最主要支柱之一,家庭开支能否恢复正常关系重大。与此同时,美联储延续对未来经济预期的谨慎,暗示高失业率、个人收入增长缓慢、房屋价值下跌以及信贷紧缩表明美国经济“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疲软状况”。对于美联储的担心,多数经济学家表示认同。尽管上周美国公布第三季度GDP按年率计算环比增长3.5%,但由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政府政策推动和企业库存处置,因此这一势头在未来几个季度未必可以持续。此外,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分析人士预期,劳工部当地时间本周五即将公布的10月份美国失业率可能会攀升至9.9%,当月全国裁员规模可能为17.5万人。

  利率考量方面,美联储过去一直以“经济条件可能证明需要在较长期内采取超低利率”来解释其利率决策依据,但是对于具体的经济条件始终语焉不详。此番声明对此有了相对明确的交待,提出“资源利用率低下、通胀趋势受抑以及通胀预期稳定”等经济状况是其主要考量因素,称“重大的资源充裕度很可能继续缓冲成本压力,更长期的通胀前景稳定”。字斟句酌的美联储此番明确其维持长期超低利率的条件,可能也是在为未来加息制造一个更加宽松的氛围,即当上述条件不再具备时,美联储亦有可能早于预期提前加息。“美联储对于当前政策立场的进一步阐释很有可能是回应市场上有关‘美联储可能接近收紧信号时点’的争论和猜测。”法国巴黎银行朱莉亚·科罗拉多表示:“改变措辞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但至少明晰了其利率决策背后的原因。”

  在购买资产方面,美联储似乎在遵循“每次收紧一小步”的节奏。继此前连续两次宣布放缓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资产以后,本次声明又宣布缩减购买房地美和房利美债券的规模,称将在年底以前收购大约1750亿美元的“两房”债券,低于此前一直宣布的2000亿美元购买上限。对此,美联储的解释是机构债券的收购量符合收购活动最近以来的轨迹,也与“两房”近期没有增发更多债券有关。除此之外,美联储维持将在年底以前收购总额不超过1.25万亿美元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政策,同时强调为促进市场实现顺利过渡,将逐步放缓这些收购活动的步伐,并预期在2010年第一季度末以前实施这些活动。市场对此的理解是美联储的非常规量化宽松政策或已接近终点。

  对于美联储本次议息会议的地位,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观点颇值得玩味。该报当日撰文称,本次议息会议很可能会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决定的一个潜在转折点。文章说,过去6个多月的时间里,美联储的注意力一直集中于购买总额达1.7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国债以及两房债券上。如今,伴随国债购买计划于上月底如期结束以及其他抵押贷款购买计划的接近尾声,本次会议是几个月来美联储会议中首次不再以资产购买计划为主导话题,而是将注意力转向联邦基金利率上。自3月份以来,美联储一直以“在较长期内维持超低利率”的承诺安抚市场和投资者,文章认为“美联储内部或许已经开始考虑如何以及何时改变这种安抚的调子”。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