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5日 03:05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社评

  去年今日,华尔街大型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以此为标志,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有赖于各国政府及时携手推出了一系列救市计划,一年后的今天,全球经济渐露复苏迹象。

  无论大小强弱,全球所有经济体在危机中得到的教训都是刻骨铭心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危机中,沉着应对惊涛骇浪,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和机遇显得更加珍贵。

  金融危机对中国最直接的影响是,自2003年以来中国GDP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长速度不得不放缓,国民财富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为了刺激经济,中央政府不得不背上9500亿元的财政赤字;全球资产价格的大幅缩水,使得中国的海外投资蒙受巨大的账面亏损;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面临美元贬值的威胁;全球股市下挫,无论是投资A股市场还是购买QDII产品的投资者,都饱尝市值蒸发的痛苦。

  不过,中国在危机中获得的经验教训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一是中国深刻认识到,超过50%的外贸依存度减弱了中国实体经济抗击危机的能力。出口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过高是经济结构不平衡的根源,而金融危机恰好为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二是危机创造了促进全民消费的环境。当外需不值得期待的时候,扩大内需被寄予厚望。今年以来政府采取的完善社保体制、实施全面医改、国有股划转社保基金,以及正在酝酿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都是旨在增加居民收入、拉动消费之举。

  三是此次金融危机让中国外汇储备单一化的风险暴露无遗,也让中国清楚地认识到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不足之处。中国加速外汇储备资产的调整是必然之举,而中国倡导的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也有助于全球金融体系更健康。

  四是危机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必然要求,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海外市场对于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作用的愿望更加迫切,而更为深远的意义是,中国正加强对货币主导权的控制。

  可见,金融危机中,中国虽然失去了一些财富,但是得到了宝贵的机遇。我们应主动把握机遇,趋利避害,掌好未来经济平稳发展的方向舵。

  首先是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增强经济活力。金融危机带来的转型机遇是数万亿财富损失换来的,中国必须扎实推进这一进程。要清醒认识到转型过程中会遇到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也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难题,但无论如何都需要毫不迟疑地坚定推行,各方戮力同心,将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产业升级、打破垄断等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是抓住机遇大胆走出去。这既包括中国的主权货币,也包括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尽管近期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主义频频抬头,但是无论是欧美的去杠杆化,还是亚洲的去产能化,都意味着全球需求短期内难以恢复,因此,无论是企业并购,还是资源品、核心技术等的交易价格会相对便宜。中国企业需要在通胀来临之前果断出击。

  再次,储备人才是第一要务。在海外并购的失手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上的巨亏已经充分暴露了国企人才短缺的劣势,中国经济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而当下正是实施全球人才储备战略的好时机。

  最后,必须加强风险监管。需要时刻牢记的是,面对国内的巨量信贷,以及众多企业的海外投资,我们必须加强风险监管。毕竟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最大、最直接教训还是对风险监管的忽视,在保障激发创新的前提下,加强风险监管,将是中国远离危机的强有力保障。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