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受瞩目的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合并经纪业务部门的交易终于在13日尘埃落定,新的全球最大券商“摩根士丹利美邦”正式诞生。
在这次交易中,虽然花旗得到了一定的收益,但对于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重创来说,这笔资金或许只是杯水车薪,“瘦身”方案刚刚开始。
难补巨大“窟窿”
由于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和其他信贷市场投资巨大,花旗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底连续4个季度累计亏损200亿美元。去年11月下旬,美国政府出手援救,向花旗集团包括住房抵押贷款、商业房地产贷款在内的总计3060亿美元债务提供担保,还从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拨出200亿美元用于购买花旗的股份。
但是这些还不足以补上花旗的“窟窿”。花旗将于下周发布2008年第四季度财报,而市场普遍预计其将亏损100亿美元,平均一天就要亏1亿多美元。花旗的股价去年一年就缩水了77%。有人拿花旗的广告语“Citi never sleeps”开玩笑,说花旗的高管们这下也该睡不着了。
“瘦身”呼声高涨
在这种形势下,花旗内部关于业务分割的呼声逐渐高涨,而急需资金的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CEO)维克拉姆·潘迪特也被迫放弃了曾经做出的不出售所罗门美邦的承诺。在经济衰退开始之前,很多股东就抱怨花旗集团规模过大,导致其发展慢于竞争对手。不少银行业分析人士也认为,花旗长期以来旨在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全套一站式服务的“金融超市”型运营模式并不成功,各部门、各业务之间条块分割严重,缺乏统一协调将限制花旗的未来发展。因而,此次通过剥离经纪业务分支来“瘦身”的决定得到了花旗管理层的广泛支持。
恐将面临“解体”
华尔街的分析师们认为美国政府是促使花旗分割其业务的幕后推手,特别是在即将上任的奥巴马经济团队正在重新考虑如何使用金融救援计划中剩余3500亿美元资金的背景下。出售美邦还只是第一步,花旗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大动作。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花旗准备将业务规模缩减至两个领域:面向大型公司客户的批发银行业务以及为全球部分特定市场的客户提供服务的个人银行业务。
花旗集团股东之一的威廉·史密斯多年来一直呼吁花旗“解体”,他相信在未来数年间,美国政府将会逐步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12个月内花旗集团就不复存在了,这家公司的新CEO就是政府。”史密斯说。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