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骗子麦道夫(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8日 14:55  证券市场红周刊

  除了在投资业绩上的良好表现,麦道夫也乐善好施,积极参与慈善事业,这又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尊重与好感。他是著名的犹大人大学叶史瓦大学(Yeshiva University)的捐助人,叶史瓦大学委托他运营整个大学的财产。他还是民主党的赞助人,纽约城市中心、历史大剧院和纽约市文化研究机构的会员。他经常为BONE MARROW 基金会做慈善义工,还捐款给医院和剧院。

  麦道夫致力慈善事业的真实目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他频频现身于慈善事业,确实为他的社会形象加分不少。当然,也为他的基金加钱不少,这其中也包括不少慈善基金。

  正因如此,此次“东窗事发”也给慈善界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哈维•皮特说:“受害者不仅包括投资大户,一些慈善基金也卷入其中。这是真正的悲剧。”总部位于波士顿的罗伯特•拉平慈善基金会14日就在网站上写道,“由于经营资金投资于麦道夫旗下的基金,基金会慈善项目需要的资金现已蒸发一空,基金会职员已于今日遣散。” 叶史瓦大学理事会成员兼大学投资委员会主席艾斯拉•默金,本月也因为投资于麦道夫的基金而引咎辞职。

  坚持“厚利赚大钱”

  “薄利多销”是很多国家商界牢不可破的商业法则,但是犹太人却相反,他们的口号是“厚利才能赚钱”。犹太人认为:压低价格,说明你对自己的商品没有信心。即使是一张1美元的钞票,犹太人也可以卖到2美元,甚至是10美元。“绝不要廉价出售我们的商品”,这是犹太人的信条。

  麦道夫对此有着深刻理解,于是他把自己的基金做成了“有钱人的游戏”。要想得到麦道夫公司的服务那可是必须有钱,因为麦道夫的一个苛刻的条件就是:少于一百万美元的投资,免谈!事实上,光有钱也不一定行得通。要成为麦道夫的客户,没人介绍也是不行的。因此,很多人不惜缴纳数十万美元一年的会费,成为“棕榈滩乡村俱乐部”的会员。大多数人加入这个昂贵俱乐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有机会与麦道夫交流,接近这位传奇人物。

  在很多人看来,把钱投给麦道夫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一方面因为条件苛刻的“入会”条件,另一方面,与麦道夫的客户为伍本身就是一种荣誉,要知道,他的客户包括富豪、对冲基金、大型机构投资者甚至国际奥委会。在很多投资老手们看来,向麦道夫的公司投资,你要担心的不是损失金钱,而是损失赚钱的机会。

  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都不关心他的投资策略。在过去的10多年间,有不少业内人士、媒体记者对麦道夫的“投资神话”提出质疑。曾是麦道夫竞争对手的哈利•马克伯罗斯,仔细研究了麦道夫的投资策略后,坚定地认为,其投资收益是不真实的。他在1999年给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信中写道:“麦道夫的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庞齐骗局’。”马科普洛斯指出,包括高级经理人在内很多华尔街的业内人士,都告诉过他麦道夫的项目乃是一个骗局。

  麦道夫案件爆发后,美国的证券监管部门再次成为众矢之的,谴责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汇来,有人怀疑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人质疑监管高层的受贿行为,有人甚至要求监管部门调查当今的投资界传奇——“股神”巴菲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