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骗子麦道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8日 14:55  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记者 侯斐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08年的华尔街真是多灾多难,这厢还被一波又一波的金融危机搞得焦头烂额,那方又冒出一个损失高达500亿美元的骗子集团,数家有幸熬过次贷危机的公司如今纷纷被拖下水,真是让人感慨华尔街的时势多艰。同时,因为骗局的损失之大及涉案面之广,各方又在呼吁政府伸出援手,美国政府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窘境也令人生忧。

  是的,这个令美国政府头疼、恼怒,令监管部门再次遭谴责,令数家“大牌”金融机构蒙受巨大亏损,令无数笑傲投资界的“大腕”马失前蹄,甚至令某基金经理对生命失去信心的人,正是美国前纳斯达克主席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

  麦道夫1938年出生于纽约市皇后区的一个犹太人家庭,22岁那年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伯纳德•L•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成为做市商中的佼佼者;随后借着公司这个“壳”,麦道夫开展了一系列证券咨询业务,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并通过此后40多年中至少10%的年回报率,成为华尔街的“投资神话”,麦道夫的公司也成为华尔街首屈一指的投资证券公司。1991~1993年,他曾担任过3年的纳斯达克交易所(NASDAQ)主席,并一直担任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董事和证券服务业协会董事。

  在麦道夫的经历中,犹太人的精明和对财富的智慧随处可见,而他的败走麦城,也可归因于对犹太法则的背叛。

  善于“借力”

  “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借资金、借技术、借人才。这些为自己所用的东西都可以拿来。这个世界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把他们搜集起来,并让智慧把他们有机地组合起来。”这就是犹太人的思维方式。

  身为犹太人的麦道夫深谙此道,而他的“成功”之路也是乘着各种各样借来的“东风”破浪前行的。他的社会地位、他所做的慈善事业,统统被拿来壮大自己的“事业”。

  3年纳斯达克主席的生涯,让麦道夫获得了无尚的社会地位,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同时,麦道夫还在众多美国公司中担任董事,这为他带来了更多的信任。而麦道夫也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有了地位和人气,他的公司不愁没有客户。据2008年1月上报的数据,其证券咨询业务的规模高达171亿美元。

  “他是我们行业里的国会议员。”马瑞尼•布朗(Marianne Brown),Omgeo公司CE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形容麦道夫的“江湖地位”。在佛罗里达以及纽约的犹太社区里,麦道夫被很多人视为投资方面的“上帝”。

  当然,麦道夫的“成功”并不仅仅是依靠自己的信誉,他的基金始终保持着稳定、高额的回报率,这才是源源不断吸引资金的关键所在。麦道夫的基金十几年如一日地以月增长1%~2%的高盈利回报客户。有些人甚至称他的基金为“犹太人T-NOTES”,意指同财政部发的短期国债一样牢靠。至于为什么在别人不赚钱的岁月里他可以赚钱,麦道夫则再次利用了自己前纳斯达克主席的身份,只说几个字:“内部消息”。就是靠这几个字,麦道夫征服了众多美国与欧洲的机构投资者。很多精明无比的对冲基金管理者和专业投资人士,竟也被“内部消息”这几个字给轻易征服了。想想也是,如果前纳斯达克主席都不能获得一些内部消息,那么这世界上还有“内部消息”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