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选之后 美国或向左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5日 03:49  第一财经日报

大选之后美国或向左转
“改变”是今年美国大选的主题词之一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陈晓晨

  在美国大选最后的白热化阶段,从上周末开始直到当地时间3日,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萨拉·佩林连续在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弗吉尼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的竞选活动中用“社会主义者”(Socialist)来形容奥巴马。更为戏剧性的是,在佛罗里达州的共和党竞选集会中,一位共和党助选员打出了一个标语,上书:“萨拉,我们无力承担奥巴马带来的‘改变’。”

  事实上,自从10月18日麦凯恩在一次电台节目中首次将奥巴马形容为“社会主义者”以来,这种趋势就愈演愈烈。在大选的最后冲刺阶段,“左派”(Lefty)、“社会主义者”已经成为麦凯恩阵营试图绝地反击的最后一张牌。

  党纲变化可窥“向左”苗头

  然而,麦凯恩阵营的绝地反击能否奏效,部分取决于美国社会是否真的发生了“变革”。一些观察者认为,美国社会似乎出现了“向左转”的苗头——虽然“左”的政治含义与麦凯恩口中的“左”相去甚远。

  “美国的‘左派’与我们平常说的语义是不一样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倪峰教授对《第一财经日报》介绍,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左派来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分野,两者都根植于欧洲大陆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然而,大萧条以来,民主党对传统自由主义的“小政府、大市场”做出了一定的修正,从而奠定了美国主流中的“左派力量”的基础。

  二战后,美国在经济政策方面一直受凯恩斯主义影响很深。在社会思潮方面,美国曾经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叛逆的一代”。这一时期也奠定了美国学界偏“左”的传统——直到今日,美国学院派人士90%以上仍然是民主党的铁杆捐赠者。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种局面出现了明显变化。“过去的30年是美国政治、社会‘右行’的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彭晓光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自从里根时代开始,美国的选民就开始有“向右转”的趋势,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宗教势力复归、影响加大。尤其是布什当政的这八年,形成了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和政治上的“新保守主义”的联姻。

  然而,“右行时代”似乎正在走向终点。如果将今年美国两党的纲领与2004年大选中的两党纲领进行对比,会发现2004年布什阵营是在固守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当时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则向中间靠拢;今年的形势则是麦凯恩向中间靠拢,在纲领上加入了很多民主党关于政府干预的内容,并与布什“脱钩”。

  税收政策是窥探左右分野的一个领域。在民主党的提名大会上,奥巴马表示将保护国民的健康、补贴替代燃料,以及对早期教育进行投资等。一周以后,麦凯恩则在共和党提名大会上表示他将“奖励自救”。在金融危机的气候下,奥巴马的经济纲领无疑更受到选民的青睐。

  而另一个左右分野的领域则是外交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张立平教授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奥巴马由于个人背景等多种原因,在对外关系问题上强调接触、对话和多边合作,而非布什式的单边主义。”而在外交政策中核心的伊拉克政策上,奥巴马的主张比较简单明确,那就是制定一个撤军时间表,将反恐重点移到阿富汗,表示将“全力抓住本·拉登”。而麦凯恩则坚定地支持继续驻军伊拉克,这在目前的政治气候下,似乎有种“逆主流民意而动”的态势。曾经留美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认为,布什在外交政策上的失分尤其引起美国媒体的普遍不满,导致了此次主流媒体一边倒式地“挺奥”。

  “党纲的变化可以窥见美国政治气候‘向左转’的苗头。” 倪峰教授表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