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行年会索罗斯唱多:我们有理由乐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4日 05:14  每日经济新闻

  本报记者现场直击世界银行年会;金融巨鳄索罗斯建议政府控制信用市场和杠杆

  ◆特派记者 张凌 发自美国纽约

  目前全球市场缺少的是信心。而在上周末,《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参加正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暨世界银行年会的采访权。会上,代表市场派的索罗斯对包括记者在内的听众说道:我们有理由乐观。

  刚刚过去的一周是华尔街112年来最黑暗一周,全球市值一周来已经蒸发6万多亿美元。也正是在如此严峻关头,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专家和官员上个周末聚集华盛顿,共同会诊这场百年一遇的危机。七大工业国财长会议,20国集团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暨世界银行年会接连召开。

  金融危机被列在首要议题

  为了参加这个决定未来一周全球经济命运的会议,记者起了个大早。华盛顿周末的街头,天气很好,却非常冷清。但一走近世界银行和IMF大楼,就立即感受到了被压缩过一般的紧张空气——护栏将3幢大楼远远隔离开来,宾夕法尼亚大街的一段禁止车辆通行,取而代之的是闪烁的警灯和安全人员。从全世界赶来的媒体记者架着摄像机或相机,聚焦随时可能出现的某个巨头;穿着整齐西装的人群三三两两低语而过——他们肤色各异,语言不同,但都神情严峻,他们是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金融专家和银行官员。尽管很多人都不是第一次参加IMF和世行的年会,但今年,这个会议的紧张程度显然很不一般——金融危机被列在所有议题之首。在IFC大楼的会场门口,一位参会人士板着脸,对着电话吼着:“我说了,我没有什么建议,没有任何建议!”

  就连很少在周末会客的美国总统布什,星期六天一破晓就围着这些好不容易聚在家门口的各国银行家和官员,在华盛顿展开了一系列斡旋,以期各国尽快联手挽救危机。他不但在白宫会晤了7大工业国的财长和世界银行高级官员,还在财长保尔森和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的陪同下,给IMF来了个“突然袭击”,并亲自参加了G20集团的讨论会。他在白宫发表的讲话中表示,过去一段时间,一些主要国家采取单独行动,试图将金融危机拒之门外。但当下情况与过去大不相同,这种方法不可能有效应对危机,因为没有国家能置身事外,也没有国家能通过推低他国的财富得益。

  索罗斯:两点理由让人乐观

  参加会议的全球精英们面对现在的崩溃式危机似乎都成了小学生,在会上一个个绷着脸。

  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却在会上鲜明地表示,现在有理由乐观起来。他是星期天下午在IMF和世行年会的一场讨论会上对目前的形势做出这一判断的。与这位著名投资人坐在一起的还包括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第一副主席ChristineM.Cumming,花旗集团的首席经济师LewisAlexander, 全球最大债券经纪公司PIMCO的联合首席执行官MohamedEl-Erian,前任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副主席RogerFergusonde等。

  索罗斯认为,现在有两点理由可以让人乐观。一是欧元区国家已经达成协议,将采取共同行动应对危机,“这非常重要”;二是许多国家都在向美国公司注资,这将有助于市场走出困境。他说,如今政府的救市政策 “看起来”在走向正确的方向。这次的金融危机从长远来讲给我们的教训是,政府不仅应该对资金供给予以控制,还应该控制信用市场和杠杆。

  “这次的危机看起来是由房产泡沫破灭引发的。事实上,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房产泡沫,而是金融机构助推起来的 ‘超级泡沫’。”索罗斯说,这个超级泡沫的发展已经超过了25年,伴随着的是不断增加的信用与杠杆。另一方面,政府崇尚的所谓“市场自由主义”放任市场的自由发展,导致市场为追求利益忽视风险,因此监管的缺位也是致使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之一。

  IMF的首席经济学家OlivierBlanchard11日也表示,股市最多再跌20%就可触底,而再出现一次大萧条的机率实际上不存在。Blanchard还预测说,明年全球经济的发展将来自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发现其处于更强势的地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