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食雷曼不完全指南 (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6日 00:1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最后的肥肉

  不过,在猎食雷曼的时候,不要忘记,雷曼这头巨兽是吃了剧毒的“高杠杆率衍生产品”而倒下的,所以要从业务上做有效切割。

  “雷曼最有风险的部分,只在于他们高杠杆率的证券自营业务。其实,雷曼的投资银行业务,传统固定收益业务,以及证券业务都是非常强的。如果未来还有人要收购的话,只要去除掉那些高杠杆率的业务就行了。”9月22日晚,记者电话采访美国ROTH CAPITAL的副董长唐纳德斯特森说。

  作为华尔街第四大投行,雷曼的主营业务运作其实颇有可取之处。据曾在雷曼担任中层职务的徐建海介绍,2000年之前雷曼和贝尔斯登的情况相差无几,但在之后进行了大量多元化的努力。“雷曼进入了商品期货的业务,他把股票业务变得比原来更加强了,他还开展国际化,到亚洲欧洲,确实做了很多的事情。”

  从基本的业务板块来看,雷曼的投资管理和投行业务仍然健康。第三季财报显示,当季雷曼的投资管理业务获利6.34亿美元,而投行业务也录得6.11亿美元净利。唯一的亏损的板块便是资本市场板块中的固定收益业务,仅此一项一个季度便巨亏了46亿美元。

  徐建海认为雷曼的“肿瘤”,所指的只是该公司所持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商业地产头寸。这两类资产是在信贷危机升级和房地产市场走低的过程中受到冲击最大的两类资产,几个月来其市值较票面价值均已缩水大半。

  而此类资产往往有较高的杠杆率,其价值每缩水10亿,就会给持有者造成几十甚至上百亿的损失。由此看来,尽管雷曼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11%,其自有资本却也并不足以弥平风险敞口。正是这一块“有毒”业务拖死了其余业务尚属健康的雷曼。

  据2007年财报,雷曼共有资本市场、投资银行业务和投资管理三大业务群体。其中资本市场又被划分为证券业务及固定收益业务。大部分高危风险产品,属于固定收益业务的证券化业务部门。

  据海外媒体透露的消息,雷曼欧洲已经被毕马威临时托管,雷曼澳大利亚已经被取消证券交易商资格,雷曼香港已被临时清盘,雷曼日本更是已经直接进入了“企业更生”程序。

  对于后续舔着舌头跟进的猎食者来说,他们目前可以考虑的,看来最有价值的,还有雷曼在美国本土的诸多子公司了——如管理着500亿优质资产的NEUBERGER BERMAN,以及有一部分零售性银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