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打肿脸充胖子 两房难逃政府接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8日 06:5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接管计划将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金融援助行动

  证券时报记者 孙晓辉

  本报讯 “古斯塔夫”飓风刚过,“汉娜”又来。对于美国最大的两家房贷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来说,风暴也是一场接一场。由于涉嫌虚增资产,“两房”正不得不面临被政府接管的局面。而此次接管将是自3月美联储为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提供救助以来的最新援助计划,也将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金融援助计划。

  “两房”夸大资产价值

  自被雷曼报告披露面临资金困境以来,“两房”一直饱受困扰,关于这两家机构即将面临破产的消息不曾间断,但“两房”始终坚称资金充足,能从容应对当前的状况。然而,受美国财政部委托的摩根士丹利经调查发现,房地美、房利美所使用的会计方法夸大了其资产价值,该结论迫使美国财长保尔森不得不使用国会7月的授权,考虑对“两房”进行接管。

  上周五,保尔森与联储主席伯南克、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局长洛克哈特以及房利美CEO穆德和房地美CEO塞隆于华盛顿召开会议。虽然房利美表示其资金状况好于房地美,并承诺将筹集所需的资金,但这无法阻止接管计划的推出。据《纽约时报》报道,房利美和房地美上周六已同意布什政府的接管援助计划。

  此外,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称,保尔森上周末已与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等就此事进行磋商,两位候选人对财政部的救助计划基本表示支持。因市场预期政府会出面接管,上周五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分别跳水32%和27%。

  信心危机成为政府救助主因

  自8月下旬以来,虽然花旗、美林及高盛等投行均公布研究报告认为“两房”近期内运营资金充足,并能成功为到期债券融资,但市场的信心危机仍然使其借贷成本猛增,同时推动抵押贷款利率提高。而由于两家机构未来前景不明朗,外资大股东纷纷减持两家机构发行债券。

  与此同时,“两房”股价遭遇惨跌。自6月底以来,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分别下滑66%和69%。自去年底以来,房利美市值由389亿美元下滑至76亿美元,房地美市值由220亿美元下滑至33亿美元,跌幅分别为80.5%和85%。过去四个季度里两家机构总亏损累计149亿美元,几乎将他们的资金吞噬一空。

  “两房”股东将受冲击

  对于美国政府对两大房地产抵押贷款巨头的接管计划,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弗兰克及很多分析人士都认为,此举将打击“两房”的股东。他们认为,如果美国政府注资,“两房”的股份将被严重稀释,持有两家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可能会遭受重大损失。而另据知情者透露,“两房”债券持有者和优先股股东将得到保护。据悉,美国财政部将回收两公司1.6万亿美元的债券。

  而对于此项援助的成本,有分析人士认为,除非房市复苏,否则此救助计划将花费纳税人数十亿乃至数百亿美元的费用。也有分析人士预期,该拯救计划可能会比美联储拯救贝尔斯登所花费的290亿美元要多。

  背景资料

  房利美和房地美分别成立于1938年和1970年,属于由私人投资者控股但受到美国政府支持的特殊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是从抵押贷款公司、银行和其他放贷机构购买住房抵押贷款,并将部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后打包出售给投资者。两家公司是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所经手的住房抵押贷款总额约为5万亿美元,几乎占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总额的一半。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两家公司蒙受了巨额损失。过去一年里,两家公司股价惨跌,融资成本不断上升,一度濒临破产。由于担心两家公司破产对美国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今年7月份,美国国会授权保尔森在必要时对两家公司进行救助,具体措施包括由美国财政部向两家公司提供贷款和购买其股票等。

小调查
1.您认为美政府收购两房能否拯救美国楼市?

不能
不好说
2.您认为该事件对美股有何影响?
利好
利空
不好说

 

    相关报道:

    快讯: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

    保尔森:若听任两房倒闭 金融市场将付出大代价

    布什:美政府接管两房是应急必需之举

    政府接管两房 美启动史上最大救市

    两房股价过去1年缩水近90%

    中资银行200亿两房债券中长期利好

    反接管派:次贷危机会更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