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毛建宇
目前IPO排队企业有841家。新三板介绍上市的提出被众多市场人士视为分流新股“堰塞湖”的一条有效渠道。业内人士认为,介绍上市的正式施行还需出台一系列配套细则,即便转板政策出台,对于已经在排队等待上会的企业来说,新三板目前的低估值及缺乏流动性等现状会让排队企业意愿不高。此外,排队企业前期已付出高昂成本,因此其转战新三板并非良策。总体来看,新三板分流IPO堰塞湖作用有限,难以产生实质性影响。
介绍上市短期尚难实现
根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IPO申报企业情况,截至21日,IPO在审企业共有841家,其中,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有174家,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有667家(含307家拟在创业板上市企业)。
企业上市方面,根据清科数据库统计,2013年2月中国企业月度上市个数和融资额均创下2009年7月境内IPO重启后的新低。2月仅有2家中国企业实现IPO,上市地均为香港主板,合计融资2.64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32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总经理谢庚近期表示,新三板挂牌的公司未来可通过“介绍上市”的方式实现沪深交易所上市,即如果符合交易所上市要求且不公开发行的,不再需要证监会审核即可在沪深交易所上市。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宇表示,由于介绍上市无需证监会发审委审核,极大的简化了上市流程,这给予了拟融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新的出路。
多位市场人士认为,介绍上市是分流新股“堰塞湖”的一条有效渠道。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微博]就提出,未来新三板公司转板拟通过介绍上市模式挂牌,企业上市无需证监会发审委审核,这对部分企业增加了一定吸引力,将分流一部分拟IPO企业转道新三板,进而减轻主板IPO“堰塞湖”压力。
渤海证券场外市场总部总经理张福生表示,新三板系统对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是非常好的补充,但对缓解IPO堰塞湖作用有限,难以实质影响堰塞湖问题。
张福生认为,介绍上市的具体落实还需要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细则,而目前还没有具体规则及规范,包括转板门槛、新三板流动性不足等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此外,从实操层面来看近期也难以实现。他说,新三板实行的是非实质性审核,没有盈利指标等财务门槛,也没有公开发行的诸多严苛的条件,而交易所都有比较苛刻的上市条件,新三板挂牌公司短期内难以达到交易所上市条件。“因此,无论是从规则制度还是实操层面来看,介绍上市近期内难以实现。”
排队企业“转战”非良策
根据新三板相关业务规则,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不设财务指标,依法设立且存续满两年、业务明确且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公司治理机制健全、有主办券商推荐并持续督导的企业,均可到新三板申请挂牌。而按照沪深交易所去年修订的上市规则,主板上市需要股本在5000万元以上,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股本超过4亿元的,这一比例是10%);创业板则要求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公司股东不少于200人。
张福生介绍,根据新三板交易规则,目前每次定向发行的新增股东人数最多35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定向增资的灵活性。此外,新三板实行的合格投资者制度使得其投资者结构与沪深股票市场完全不同,“个人的证券金融资产必须达到300万元,机构的门槛则是500万元。”张福生说:“这使得新三板投资者的交易习惯会更加理性,其换手率相对A股市场也会偏低,因此公司股票价值可能被低估,加上新三板流动性不足,新三板公司定向融资会比较困难。”
张福生表示,估值偏低、融资额有限、流动性不足等弱点使得拟在沪深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企业转战新三板的意愿降低,因为企业在主板上市可能获得更高的估值、融到更多的资金,相对来说也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目前来说,有条件的企业首选还是选择在沪深交易所发行上市。”
王宇认为,对于已经排队等待上会的企业来说,由于前期已付出高昂成本,而且新三板目前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同时通过介绍上市实现转板还处于构想阶段,未有相关政策及配套细则,短期内难以实现,所以排队企业现在转战新三板并非良策。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