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2日08:36 证券时报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证券时报记者 王莹

  外资评级机构引入有望解禁的消息,市场普遍解读为将改变国内评级机构“一家独大”的格局。但是,面对外资评级机构给出的级别往往较低这一事实,会有多少企业愿意找外资评级机构,成了一大问题。有业内人士预测,债市供给或将因此缩水。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理论上讲,引入外资评级机构的确可以制衡国内评级机构“一家独大”的问题。但市场现状是,对同一主体进行评级时,外资评级机构给出的级别会大大低于国内评级机构。据悉,有超过1/3的债券被国内评级机构给予了最高信用评级,另外60%获得了顺延下来的两档评级,这两档同样被认为投资级别。

  业内人士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企业愿意找外资评级机构呢?解决办法唯有强制实行双评级。

  值得注意的是,强制双评级势必导致发债成本上升,或将影响发行人通过发债进行融资的意愿,进而导致债市供给缩水。

  一位本土资信评级机构人士称,短期来看,引入外资评级机构的影响并不大,国内债券发行主体还是愿意和本土评级公司合作,因为合作时间长,操作方式都已熟知。此外,监管应该会采取“边走边看”的策略,立即实行强制双评级的概率较低。

  债券发审制度是核心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债券发行主体信用度下降并不完全是评级级别虚高所致,也与监管机构过度依赖外部评级有很大关系,引入外资评级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目前公募公司债基本都是AA以上,因此没必要死盯评级。应该实行债券发审制度全面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交易所只进行形式审核,淡化行政和评级背书。从财务指标入手设置一定门槛,符合条件才可以注册制发行。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还能弱化评级机构间的级别竞争,形成更加健康的债券市场。

责任编辑:杨雪 SF114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