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03:35 证券时报

  原标题:资金“脱实向虚”初现改善

  胡月晓

  国庆节以来,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上的货币回收力度,表明央行对流动性宽松并没有偏好。不过笔者坚持的流动性格局看法是:出于经济“托底”和避免金融市场大波动的目的,中国的信贷和货币增长将以“平稳”为主,货币环境的整体格局是“稳中趋紧”,体现在货币增速上,M2增速在12至14间将是政策合意水平,低于12的货币增速不会持续长久,预计未来货币增长仍将延续回升态势。

  市场对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前景虽有分歧,但整体上也认为将延续宽松态势:面对经济下滑以及高企的债务负担,保持一个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将是不得已的现实选择。笔者一直认为,由于货币的经济效应已由积极转向中性,货币政策平稳是最符合实际的现实可行选择;为促进经济转型和升级,稳中偏紧将是较长时期(3~5年)内的不变政策基调。

  9月份新增信贷部门分布结构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企业部门投放的增多,且主要集中在中长期贷款上,表明企业对未来的信心有所恢复。金融同业拆借的减少,意味着银行体系内部资金拆借压力降低,亦表明资金空转减少。从企业部门的信贷期限结构看,融资性需求增长也在下降。在非金融企业增加的5927亿元中,短期贷款由上月的下降较多转为微增27亿元,中长期贷款由8月的减少80亿元,迅速上升到4466亿元。票据融资也显著下降,9月增长为1434亿元。企业部门各期限贷款增减变化,表明企业经营整体上虽然仍处疲软状态,企业当期的经营性融资需求仍然偏低,但对未来投资的中长期信贷大幅度增长,对未来的信心有所恢复。企业中长期信贷增长和全社会投资企稳的事实表明,货币增长流向实体领域的比重有所增加,资金“脱实向虚”局面有所改善。伴随楼市限制政策的重新推开,资金回流实体的趋势仍将延续。

  9月份的信贷增长回升主要集中在中长期信贷增长上。实际上,9月份的新增信贷短期贷款规模还比8月份要低。中长期贷款的增长,通常意味着经济后续增长动力的积蓄,因为中长期贷款总是跟投资有着较紧密联系。中长期贷款多增,意味着投资增长有保证。中长期信贷的投放增加,还主要是企业部门的增长所致。7月、8月的信贷增长主要部门居民户信贷增长(亦体现为中长期贷款增长,实际当中是住房按揭的增长),9月份还较少受到限制政策的冲击,仍然维持了增长的高位。但9月份信贷增长的一个主要变化,是企业部门信贷增长的恢复上升,且主要集中在中长期贷款上,表明企业在连续政策引导下,开始重新启动对未来的投资。

  虽然从长期看的货币经济效应已趋中性,但短期的货币和信贷增长,仍然对经济短期增长有很好的提振作用。货币、信贷的回升,向市场传递了明确的政府“托底”经济意图;另外,货币、信贷的双回升态势,还可以缓和去库存、去杠杆和去产能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减少经济波动,维护资产价格的稳定。9月份信贷、货币的双延续回升态势,有力巩固了8月的投资见底态势,投资增速继8月走平后,9月呈现了继续改善的小幅回升态势。在投资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第一增长动力的现阶段,投资的企稳回升,意味着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的企稳。

  (作者系上海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加税谣言背后的中产焦虑

我们国家持有超额房产的成本极低,最多交个物业费、水电费。不论你第几套房地产,持有期没有房产税、继承没有遗产税、出租不交个税、转卖也不交资本利得税,基本上付得了首付还得了贷款,你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

中国农村没人种地了怎么办?

农业轮作及土地休耕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以,农地数量多是一件好事。但是,农业经济成长的根本出路,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因此,我们不必哀叹什么“空心村”越来越多,不必欢呼地租率与地价的提高。

房价上涨或将提振消费数据

未来两个季度内,住房相关消费有望保持强劲;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4~5个季度内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个税改革应在房产税改革之后

这几年下来,因为房价涨幅过大,实际上许多人都会发现,干什么工作都不如买套房。因此真正决定财富的,是是否买房,多早买房,买了多少房。要体现财富再分配,应该是让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人多纳税。这样才合理,不是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