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匠创意无穷生活却很有规律

2015年04月01日 02:46  上海证券报  收藏本文     

  ——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九十三

  □孙 涤

  对创作,柴可夫斯基认为创意最为关键,像是“种子”一样,有了良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对步行的执迷,功效显著。从而触发创意的萌动,然后听凭它浑然天成,这样一种“谋定而后动”的创作历程,在肖斯塔科维奇身上有更完整的表露。

  上期谈了贝多芬和莫扎特,今天继续谈音乐大师的创意故事。

  音乐可说是世界通行的全人类语言,尽管如此,民族性格还是很明显的,本民族乐师诠释该民族的作品,往往特别入味。二十年前圣彼得堡马林斯基交响乐团访问洛杉矶,在捷杰耶夫(V. Gergiev)指挥棒下演奏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给我留下至深的印象,可说是没齿难忘,那催人泪下的旋律,凄楚悲悵,其他版本绝难企及。由是我省悟到,“民族的心灵”确有其事,精粹之处难以模拟。譬如,要停柏辽兹、圣桑、德彪西,最精妙的诠释是法国裔演奏家,迪图瓦(C. Dutoit)执掌蒙特利尔交响乐团时的那些制作,便不同凡响。

  柴可夫斯基是个同性恋,和图灵一样,也因此被迫自尽。当亲朋到灵堂告别时,好几个人轻吻了在棺木里平卧的老柴遗体,就曾引起困惑,因为当局对外宣称,柴死于霍乱,难道他们不怕传染?他死时53岁,正值创作的盛年。老柴死前九天刚指挥首演的《第六交响曲》遂成了他“天鹅的挽歌”,遗下了人世间永恒的泣诉。

  柴可夫斯基生活很有节律。四十五岁后他便定居到莫斯科西北面的一个小村庄(Klin),据他弟弟的记载,老柴七、八点钟起床,花一个小时喝早茶、吸烟和阅读,读圣经、哲学书(叔本华或斯宾诺莎的),或英语书籍。这些阅读在他来说既是兴趣,也是工作。然后外出散步,不超过三刻钟。九点半开始工作,他的习惯是先处理完琐事后才干正事。正午吃中饭,很准时的,随后长途步行,风雨无阻。“伊里奇相信每天两个小时的步行对健康绝对有好处,到了执迷的地步,他甚至认为步行要是短少了五分钟都会得病的,或者会有什么坏运气。”散步后,老柴会花一个钟头看看报纸期刊。五点钟后他继续作曲两个小时。他的作曲习惯是,修改乐谱大致成形后,才在钢琴上弹奏出来加以完善。晚饭则在八点。饭后做点小消遣,比如打牌、聊天——要是有朋友来访的话,然后就上床睡觉。

  对创作,柴可夫斯基认为创意最为关键,像是“种子”一样,有了良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对步行的执迷,功效显著。步行中他每每停下,写出偶得的创意,回到家里在钢琴上一泻而出。在写给梅克夫人(俄罗斯富孀,他的大施主;两人从未见过面)的信里,老柴详细描述了这个比喻:“种子的出现是最艰难的,我总是冥思苦想而不可得。而种子的萌动是非常奇妙的事,无法言状。突然间,心里砰然而动,一阵狂喜席卷整个心田,我会忘却一切,简直为之癫疯,创意点子一个接一个喷发而至,根本来不及记录下来……”

  在内心孕育创造力,以走路等方法来放松自己的心智,从而触发创意的萌动,然后听凭它天然混成,这样一种“谋定而后动”的创作历程,在另一位俄罗斯人身上有更完整的表露。

  肖斯塔科维奇是二十世纪中叶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的许多不朽巨作,豪放不羁,竟然能在高压扭曲的专制铁桶里熔炼铸就,真教人惊异不止。肖氏的创作过程,是非常独特的一挥而就,他以极快的速率写出,几乎没有停顿地,一天可以完成二、三十页的乐章。以他妹妹的话说:“哥哥坐下来就写,从来不用钢琴弹奏,而是直接从脑到手,一泻而成,作品完成之后才在琴上弹出来。”

  肖氏的同行也发觉,平时从不见肖斯塔科维奇在干活,临到有大制作要诞生前,他会坐立不安,躁动之际还常会拉人踢球。然后突然间,他安静下来,接连数天奋笔疾书,惊世巨作与焉降生。

  我开始注意睡眠在创新方面的功用,认为这是许多卓越人物创造力之所以充沛的一个关键要素,还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个暑期,我到华府开会,和家人一同去弗吉尼亚州,朝拜了美国开国元勋、第三任总统杰弗逊的故居。在那里我们有不少小发现(譬如杰弗逊在黑奴及其释放的所言所行)。杰弗逊是个文艺复兴期式的人物,多才多艺,创意非凡。他亲自设计并建筑的坐落在蒙蒂切洛庄园的大宅子里,陈列着多彩多姿的展品。一进大门就可看到一个大计时器,利用门的开合带来的动能势能的转换来驱动。观览杰弗逊的藏书、图籍、器具、望远镜时,我八岁的儿子和讲解员有很多互动问答。临了出门,讲解员指着杰弗逊手制的计时器上的几个标记,说杰弗逊起得极早,清晨三、四点就开始骑马巡视庄园,睡得也很早,通常七点钟就眠。大家都很惊奇,儿子于是问讲解员,难道他不需要在晚上读书做功课,这样一个博学多产的大学问家?那位女士反问孩子,你知道这是为了什么吗?我孩子答不出,参观的人谁也没答对。讲解员说,是为了节能,即使对杰弗逊这样的富人,当时仍需要节省蜡烛照明的开支。

  难怪古人(譬如诗仙李白)把“秉烛夜游”看成人生一大乐事。然而在眼下,人们秉灯夜游不但不是难事,若是不秉一个iPhone、iPAD之类的,还真难以成眠呢。爱迪生发明电灯泡和推出发电输电系统之先,人们必须仰赖自然光照来安排起居。有了人造能源和光源后,人的生活方式和活动范围才拓展开来。一个不好的后果是,睡眠领域被大为侵削:千百万年演化而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物钟遭到扭曲,睡眠不足、睡眠失序的现代病越来越严重。据美国睡眠协会的年度报告,电子小玩意对睡眠有相当可观的杀伤力。从一个指标,即卧室里有还是没有电视、计算机、iPAD、智能手机之类来看,人的平均睡眠时间缩短了一小时,从8.3减少到7.3个小时。

  (作者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学会(南加州)秘书长)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文章关键词: 经济投资行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国安部副部长马建被曝有6名情妇2私生子
  • 体育于大宝补时破门王大雷扑点球 国足1-1
  • 娱乐曝某歌手耍大牌惹洪导发飙:不换歌换人!
  • 财经房贷新政被疑“泄密”:地产股提前飙涨
  • 科技窝窝团上市迷局:未确定还是真没戏?
  • 博客日本赏樱攻略:大阪超震撼美食广告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有种“女神”叫别人学校的体育老师(图)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钮文新:房地产需要解决还利于民问题
  • 齐俊杰:房价还能涨到哪里去?
  • 叶檀:个性财政部长围魏救赵
  • 傅蔚冈:取消楼市限购不必遮遮掩掩
  • 朱大鸣:大救市政策发出房价暴涨信号
  • 徽湖:2015年再不买房就晚了
  • 董登新:A股狂欢筑泡沫 疯牛无垃圾
  • 马光远:救市组合拳不会让房价暴涨
  • 徐斌:A股已具备大牛市的所有要素
  • 冉学东:货币大放水的时代已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