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收益神话难再续 受累监管趋严与兑付压力

2014年05月08日 23:49  经济导报  收藏本文     

  经济导报记者 庄会晓

  近日,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保险资金投资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基础资产限于融资类资产和风险可控的非上市权益类资产。不得投资单一信托,不得投资基础资产属于国家明令禁止行业或产业的信托计划。此外,《通知》还明确要求,担任受托人的信托公司上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

  除了承压监管外,5月份信托业还将迎来兑付高峰。据海通证券测算,2014年房地产信托到期量约6335亿元。从月度分布看,到期高峰在一季度和5月,5月到期量在全年中占比达20%,约1267亿元。

  “由于兑付压力较大,可能会出现一些到期不能兑付的状况。”信托业内人士宋叙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信托资产规模与利润的高增长恐怕难以继续。”

  渠道收紧

  “据可靠消息,部分国有银行已经停止代销非央企性质信托证券公司发行的产品。”某银行业内人士向导报记者透露。

  有券商分析师认为,随着违约风波不断发生,银行在寻求降低自己代销风险,纷纷调整自己的政策。

  此前,有多家信托公司和银行的高管表示,各行的政策调整不尽一致,如目前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均要求信托公司出函,说明项目为信托公司自主管理,即承诺兑付风险由信托公司来承担,而工农中建四大行选拔项目的门槛在变高。

  事实上,自去年9月开始,监管层拟禁止第三方销售信托产品的信息不断传出。今年4月份,银监会出台的“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意见(简称99号文)”明确提出,“防止第三方非金融机构销售风险向信托公司传递”,这被业内解读为第三方渠道收紧意图明显。

  宋叙告诉导报记者说,“有些小规模的信托公司已经出现卖不出去产品的情况。”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银行停止代销会对集合信托计划的销售造成较大影响,因为集合信托的销售,银行渠道承担了五成左右。

  根据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3年四季度末,集合信托计划规模为2.72万亿元,占整个信托资产的24.90%,按此计算,意味着由银行代销的集合信托计划能达到1.36万亿元。

  有接受导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信托公司的渠道也需要适时进行调整,过去以产品营销为导向的商业模式正面临渠道收紧压力,信托公司应开拓以客户关系为导向的全能平台发展模式。

  风险加剧

   截至4月底,信托业68家信托公司2013年报披露完毕。上述公司均保持了增长态势,其中,人均利润超500万元的公司多达12家,人均年薪超50万的公司也比比皆是。

   对于如此高的年薪,宋叙认为属正常现象,他研究生毕业之后工作不到两年已经年薪超过20万元。“不过,今年的市场形势不太好,收入可能会受影响。”他说。

  据海通证券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8月到今年初,全国至少有16个信托项目面临兑付压力。

  “目前已经出现无法到期兑付的信托项目,接下来的兑付高峰可能还会出现此类情况。”宋叙说。

  有业内人士向导报记者透露,当信托产品出现问题时,有些信托公司会拿自有资金去兑付,这可能会导致信托公司的资产质量出现问题,不良资产率会上升,导致风险增加。

  此外,除去兑付压力,信托业自身的规模和利润增长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信托业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10.91万亿元,同比增长46%;信托行业总利润达568.61亿元,利润增速为28.82%,较上年大幅下降。就同比增速而言,2012年增速为55.27%,2013年降为46%,首次结束了自2009年以来超过50%的同比增长率。

   用益信托分析师李旸表示,信托业增长放缓的势头已不可逆转。一方面是因为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实体经济也不支持如此高的融资成本,同时还面临着监管部门对于影子银行的控制。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新疆阿克苏处置袭警案击毙1人抓获1人
  • 体育威少三双雷霆1-1快船 铁塔28+9步行者1-1
  • 娱乐周迅首公开恋情合照曝光 男友为华裔影星
  • 财经多家投行涉嫌聘用亚洲官二代遭美国严查
  • 科技中概股市值两个月蒸发超300亿美元
  • 博客实拍:揭秘美国最难进的深泉学院(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性知识缺乏 高二女尝禁果怀孕要生孩(图)
  • 方志广:大盘冲高回落藏何信号
  • 展锋:大盘冲高回落 信心缺失很致命
  • 傅蔚冈:注定荒芜的高铁新城
  • 徐小明:驳期指闪电论和遛狗论
  • 水皮:股市置之死地而后生
  • 慕容小散:抢筹阿里永做“小三”?
  • 张明:中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路径
  • 易宪容:地方松绑限购政策无法保地价
  • 叶檀:阿里上市谁将大获全胜?
  • 许一力:英拉背后的大国经济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