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势翔惊魂 交易堵单牵出公司内讧

2014年04月28日 03:03  上海证券报  收藏本文     

  双方“互攻”暴露私募行业乱象

  记者 程玟

  4月22日,晴好的广州突然阴雨绵绵,不过仍然无法阻挡从全国蜂拥而至的各路媒体。

  在珠江西路12号富力君悦大酒店三楼君悦厅里,黄平慷慨激昂,痛斥其合作通道银河证券绍兴营业部违规暂停其交易,致使旗下创势翔2号产品净值受损。

  这一天距离这个年仅35岁,以涨停敢死队起家的私募基金经理声名鹊起还不足半年。此前,其因所创立的私募公司创势翔第一年就以125%、将众多老牌私募甩在出好几条街的业绩而声名大噪。然而,很少有人想到,在短短几个月内,他就将以一件颇为不光彩的事件再次包揽各大财经媒体头条。

  “这事儿可能入选今年私募新闻前十大。”在叙述其遭遇交易堵单过程中,黄平自己愤愤不平地说。

  交易堵单牵出公司内讧

  “证券公司是不会无故叫停证券交易的,可能是公司内讧吧。熊市一来,这种事儿就特别多。”交易堵单事件甫一曝光,一位担任过证券公司营业部经理、曾长期观察基金业的分析师就对记者不无明智的如此定性。

  按照黄平22日最早对媒体的说法,其所管理的创势翔2号产品在3月27日下达投资指令时突然发现不能交易。排查后,发现银河绍兴营业部人为关闭了该产品的交易通道。之后直到4月8日交易通道才打开。但只准卖出,不能买入。

  在此过程中,创势翔产品净值从1.0314跌倒1.0050。直到产品托管人粤财信托要求作为投顾的创势翔清盘该产品之前,黄平都未获得产品的交易权限。

  就当大家均把注意力集中在交易堵单之时,一则更为劲爆的曝光材料出现在记者的邮箱中。

  这份深圳创势翔两名股东章亚东、张铲棣署名的材料,将创势翔内部隐藏许久纷争公布于世人。所谓的交易堵单,只是双方控制权争夺的火力点。

  随着细节的逐一浮现,人们发现,有两个创势翔公司。其中,广州的创势翔为黄平本人与其妻子所有。深圳的创势翔则为黄平、章亚东、张铲棣以及罗兴文共同持有,四人分别持股51%、19.5%、19.5%以及10%。创势翔2号以及3号产品的法定投资顾问为深圳创势翔。

  按照章亚东与张铲棣的材料所述,由于双方理念不一,尤其是黄本人要求所有产品顶配深国商很难认同,去年底双方就有了分家的年头。

  材料称,今年3月5日黄平已经将深圳创势翔的股份转让给章亚东以及张铲棣。3月6日,黄平就已经将交易密码移交给章等人。双方已经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而后者已经支付过转让款。

  由此,伴随公司股权的转让而生的投资权限的争夺由此而来。而黄平所谓的交易堵单也是因为双方多次修改密码所致。最后一次黄平修改回密码后,章亚东等人拿着深圳创势翔的公章到银河证券再次要求修改密码,致使黄平无法进行下单。

  “(创势翔)2号、3号的密码以前一直由大家共同拥有,但各自权限不同:我有最终决策权,章亚东有风控监督权,张铲棣有根据我指令下单交易的权限。章亚东3月6日私自更改了交易软件的密码,我多次通过中间人与之协商,对方始终不肯把密码改回来,甚至威胁要撕毁协议。为了不激化矛盾,我只好先出函请求粤财开通了相关账户的监控密码,监督他们的交易。在章亚东、张铲棣控制2号交易权两周期间,我发现他们先后买卖的6只股票全是亏损的,造成了净值的下跌,为了保护客户的利益,我不得不在3月20日致函粤财信托,重置2号账户的密码。一直到3月27日我下单准备卖出股票时,才发现交易通道被堵一事。”

  在与章亚东、张铲棣等人的纷争公开化以及媒体的步步紧逼之下,25日,在黄平方面向媒体发送的《针对媒体报道的最终回复》中,最初的针对银河证券的违规关闭交易的说法被上述内部纷争所取代。

  没有硝烟的交易密码争夺战

  虽然事实真相还有待进一步查实,但目前看来,这场纷争的源头,大约和控股权分散以及各方利益分配不均脱不了关系。然而,当时风头正劲的创势翔为何会在深圳再设立一家公司呢?

  黄平对记者独家表示,之所以会在深圳单独设立公司,主要是因为受当时前海税收优惠影响,王亚伟在前海设立基金更加大了前海未来开放政策的想象空间,再加上听说前海注册公司不用一次性缴纳1000万注册资本,当时成立8月业绩就实现翻番的创势翔按捺不住了。

  “本着未来公司能有更大的发展,就找到旧相识张铲棣共同成立了公司。”黄平告诉记者,自己一直以来的发展思路就是希望走合伙人路线成为一个“平台型”。

  具体而言,就是以广州创势翔团队为执行合伙人,再通过合伙的方式引进“民间高手”们成立其他的公司。“深圳创势翔”正是这种合伙人制下的产物。不过,由于双方理念不合,深圳创势翔最终以大股东黄平股权转让终结。

  既然股权已经协议转让,黄平为何还要干预产品管理?股权转让后产品管理权限到底属于谁呢?

  在上述《最终回复》中,黄平声称,虽然双方已经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但是在所有工商手续未完成、法人代表及基金经理未更名前,必须按照投顾协议办事,黄平本人应继续履行职责。

  “粤财信托才是产品的主体,深圳创势翔只是其聘请的投资顾问,投顾协议规定除了用账户密码登录交易软件使用外,只有我本人、授权代表钟志锋有向信托下达指令的权利,也就说在粤财信托同意更改基金经理之前,这个拆分协议是无法执行的。”

  至此,一桩因为产品控制权分歧而导致的交易密码争夺战悄然上演。不过,更深层的问题仍待双方进行解答:何事导致相识多年的老相识反目?而在股权转让过程中,为何又会出现持有51%股权黄平主动退出的戏剧性一幕呢?

  双方相互抖料“老鼠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双方不断互相攻讦的过程中,一场因为利益分配不公为主线的争斗剧情逐渐清晰。涉事双方在当众自曝家丑的时候,均指对方利用所管理的客户资金拉抬股价,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老鼠仓”。

  黄平最新抖料称,章亚东方面曾经多次利用投资决策权先于公司买入或卖出某些个股,并在任职创势翔期间仍在外面代客理财并出现爆仓。这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冲突”让他选择与章亚东等绍兴派决裂。而在此前,章亚东方面则表示,导致双方分野的是黄平在投资中因为个人利益驱动要求“顶配”深国商。

  按照此前绍兴派的曝光材料所述,黄平自己股权质押买卖了大量深国商,并要求旗下所有产品配置深国商。“(创势翔)2号、3号产品成立的时候,深国商的走势明显已经走坏掉了,他还要求我们买入。这让我们产生了分家的念头。”章亚东称,今年1月6日在绍兴开年会的时候,黄平还专门强调了这个“无理”的投资纪律,双方“梁子”就此结下。

  黄平的爆料则更为劲爆。他称,章亚东在担任深圳创势翔投资总监后,章亚东作为深圳创势翔的风控总监,总是优先考虑个人利益推荐股票。此外,章在任职深圳创势翔的过程中还在外面进行代客理财,其所参与的“粤财信托富足1号(3期)”产品甚至发生过爆仓。

  黄平说,去年底投委会在同一板块上选择了2只标的股票**电子和中**,章亚东起初只同意买入他个人及关联账户先买了的那只**电子,而对中**极力贬低;等过一段时间他个人获利了结**电子转而买入中**后,他又极力要求公司产品调仓换股到中**。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同期他们几人都曾多次买卖这两只股票。在其他好几只股票上,章亚东等几个人都有同样的问题。这次堵单事件中,他们又买入了**电子,然后修改密码,让2号和3号产品也跟着买入。”

  针对上述说法,昨日记者多次尝试联系绍兴方面,熟悉章亚东的相关人士表示,绍兴方面正在考虑要不要把更猛的料都抖出来。“我劝他们还是不要说了,现在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此前黄平也表示,之所以作为大股东愿意将股份转让出去,也是因为不希望把各方面关系搞僵,采取的息事宁人的做法。只是公司控股权的转让尚未进行工商变更,作为责任人不能放弃对产品的管理。此外,公司控制权的变更或许也不等于管理权的变更。

  由此可见,在并未禁止从业人员炒股的私募界,账户争夺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投资经理对一只股票走势的影响力,而这种对公司账户上股票的话语权或许比对公司的控制权还具有诱惑性。

  阳光私募亟待监管

  黄平表示,目前浙江证监局已经就银河证券绍兴营业部交易堵单事件进行调查。该事件的后续发展以及监管调查牵动人心,但更值得关心的或许是,如何规范目前鱼龙混杂的私募行业,初创公司又如何在相关法律法规不甚完善、行业管理经验还有较大成长空间的过程中避免“夭折”。

  “这件事情真是挺可惜的。”沪上某私募公司相关人士听闻创势翔内讧事件不无遗憾地表示,本来觉得这个公司发展势头挺好的,第一年就拿了冠军,后续发展挺值得期待的,但此事一出会给公司品牌造成损害,甚至对整个私募行业都有一定影响。黄平本人甚至也表示,抛开公司内部的是非曲直,受损最大的一方还是深圳创势翔,可能产品会被大量赎回,声誉受到严重伤害。

  针对双方互相攻讦过程中所出现的利益输送问题,业内人士表示,这在目前刚刚纳入监管的私募行业确实还是监管空白地带。而对于是否构成老鼠仓的界定,在国内外都是监管难点。

  不无巧合的是,这起事件正好发生在私募纳入监管的当口。这也为监管必要性提供了不乏说服力的证明。2014年2月7日,《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正式对外公布实施。3月1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了首批50家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名单,其中包括33家阳光私募机构、17家私募股权机构。4月11日,证监会[微博]公布私募基金监管部的主要职责。

  上述系列举措意味着,私募行业已正式纳入监管范畴,私募基金将从“游击队”转向“正规军”。

  据了解,目前私募机构不同程度的存在内外利益输送、治理运营水平低下、团队内部矛盾丛生、经营持续性存疑等相关问题。虽然相关细则还没有出,但是建立相对公平透明的游戏规则和市场环境,是监管层未来监管的题中应有之意。

  “从历史上看,低门槛、松管制确实激发了行业主体的活力,给了各路投研人才表现的舞台。但从另一方面看,过于宽松的信息披露和日常监管导致了一些问题和弊端。这些都是未来细则拟定需要照顾之处。”业内人士表示。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李克强考察重庆叮嘱棒棒保护好腰
  • 体育英超-杰拉德送礼 切尔西2-0双杀利物浦
  • 娱乐吴奇隆谈文章出轨:艺人应接受被偷拍
  • 财经 政府企业储蓄率十年翻番 居民原地踏步
  • 科技《大众软件》转型:游戏业20年缩影
  • 博客日本会迈“有核武”这步吗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十大专业就业差距悬殊 你的专业好求职么
  • 高善文:政策刺激有限 经济还有一跌
  • 郎咸平:土地流转解决不了城市化问题
  • 钱军:人民币贬升由市场说了算
  • 易鹏:从“首都圈”升温看城镇化
  • 凯恩斯:如何看“史上最严环保法”
  • 孔浩:A股七年之痒 乐观过早是错误
  • 叶檀:很多信托投资者将亏损累累
  • 陈思进:从互联网金融谈投资
  • 贾春宝:从土地到资产的价值重估
  • 李大霄:股票低迷时家庭支持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