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跨过几道坎,民资才算真正迈进能源业

2014年02月19日 01:20  证券日报 

  编者按:市场化改革是当今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主旋律,对于传统垄断行业而言,有效地引入民资是打破垄断、走向市场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民营企业进入能源领域的步伐正在越迈越大。民营企业进入能源领域的步伐在加快,但仍然面临重重障碍。本专题通过对民营企业、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进行深入采访,真实地呈现出我国目前能源领域对内开放的现状。

  民资进入石油开采领域亟待政策细则

  专家表示,民资进入石油行业的上游才算“真正”进入市场

  ■本报记者 夏 青

  石油行业被业内公认为是垄断程度排在能源领域第一位的。

  金银岛资深行业分析师韩景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石油领域的垄断主要体现在上游的开采领域。目前来看,中下游炼化、销售领域,民资进入的情况是最好的,不仅数量多,而且已经有一些龙头企业。原油仓储方面,民资也已经进入。唯有上游的开采及进口方面,至今难有突破。

  韩景媛表示,对于开采与进口,民资既有技术也有资本,缺的就是政策。虽然政府一直鼓励,但没有细则,可操作性不强,民资进入面临“玻璃门”。

  据不完全统计,在销售领域,目前有近4万个民营加油站,占中国油品市场的半壁江山。地炼领域,民营地炼分布在广东、山东等地。近年来,民营油企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仅山东地炼已经具有1亿吨的加工能力,按加工负荷的80%算,将会产出5000万吨左右的汽柴产品,大约占当前全国汽柴油消费的30%左右。不仅如此,山东省的六家地炼企业已经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由此可见,民资在进入石油行业的中下游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而在仓储方面,2013年8月,商务部批准民营企业天禄投资集团所属的浙江天禄能源有限公司和舟山中际化工有限公司原油仓储资质。

  这被认为是民资进入原油仓储领域的开始。

  韩景媛表示,石油垄断程度最严重的在上游,油田开采90%以上都在国企。不仅如此,石油进口权也没有放开。近期,有消息传出广汇能源即将取得原油进口经营权与配额批文,这是民营企业第一家。

  2013年,业内对油气改革期望颇多,都预期石油进口权将逐渐放开。原油进口分开,意味着油源增多,供应多元化。但到目前为止,这一预期仍没有实现。

  业内人士表示,过高的行政门槛,将大多数市场参与者挡在门外。石油进口权和进口配额这两个看得见的领域,均存在过高的壁垒。不过,从广汇能源的情况看,目前,进口权和进口配额的放开已经看见了曙光。

  更严重的还是在开采领域。实际上,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经济36条),就已经为非公有资本进入包括石油开采在内的传统垄断领域,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开了绿灯。

  此后的“非公经济新36条”及更后面的细则,都明确了非公有资产可以进入石油开采领域,但收效甚微。

  业内人士表示,石油行业的上游领域由于风险大成本高,容易形成自然垄断。但据吉林油田2005年的一份材料显示,当时聚集在吉林油田周围的民营石油公司有41家,原油开采量达到100万吨,占到吉林油田总产量的20%。因此现在的垄断局面更多的是政策没有完全放开。

  广汇能源在哈萨克斯坦拿下两个油气区块,并建设了跨国天然气通道。但最后把这两个项目所产原油运回国,还是需要通过中石油旗下的中国联合石油公司帮忙进口,再按后者定价卖给中石油炼厂。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油气上下游机制都围绕“三大油”,只要民资没有进入石油行业上游,就不能说民资真正进入了。

  打破油气行业垄断 油气管网须成“独联体”

  专家表示,应通过油气管网运输特许经营权公开竞标等方式引入市场竞争

  ■本报记者 夏 青

  “油气管网只有完全独立出来,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日前,国家能源局对外公布了《2014年市场监管工作要点》,《要点》中提出,促进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研究出台《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并做好宣贯与实施工作。组织开展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专项监管,重点对油气管网设施输送(储存)能力及效率、接入申请与受理、合同签订与执行、信息公开与报送等情况实施监管。

  在中央和地方连续发文鼓励引导下,众多领域已明确向民营企业放开,但民资进军能源领域的效果仍然不太理想。其中,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垄断程度最高。业内普遍认为,油气管网的开放是打破油气行业垄断的关键。

  林伯强表示,当前,煤层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需要引入民资,但要鼓励民资开发上游,必然要放开油气管网。

  去年11月,国家能源局已经完成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出,油气管网运营企业应根据一定排序,即以现有输送(储存)合同用户,国家政策规定的优先类、鼓励类用户,申请、签订输送(储存)在先的新增用户,无歧视地对第三方开放管道设施。

  对此,业内预期,一旦正式的监管办法出台,意味着目前由“三桶油”垄断油气管网的局面将会改变。

  目前,国内石油公司管网运行的模式是“捆绑式”,即上中下游一体化运营。中石油甚至组建了城市燃气公司,从勘探开采直接到用户都在体系内完成。

  据了解,当前我国境内油气管网长度达到10万多公里,主要由“三桶油”和地方燃气公司来投资建设。其中,仅中石油一家的天然气管网就已经占到国内整体天然气管网的七成。这样高度的垄断,甚至让另一家能源巨头中石化颇有微词。

  林伯强表示,业内对打破油气管网的垄断已经取得了共识,但是要实现真正的公平,只有将油气管网独立。非竞争的关系才能有真正的公平。这类似于高速公路,不可能由汽车生产企业来建设和运营。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如果把油气管网放在一个上下游兼顾的经营者手里,就很难形成有效的竞争,最终会导致效率低下,成本上升。

  不仅如此,该业内人士还表示,开放油气管网还是能源价格走向市场化的关键。

  目前,国家政策规定煤层气、页岩气放开市场定价,可以由上下游用户直接协商价格。但目前我国油气主干管网被“三桶油”垄断,中石油、中石化采取买断办法收购天然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非常规天然气的市场定价机制。

  至于油气管网如何实现公平开放,林伯强认为这不是仅依靠监管就能解决的。他建议,把所有的油气管网分拆出来建立新的管网公司,改革思路与过去电力体制改革的“厂网分开”思路类似。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也是业内的共识。

  不仅如此,有专家还建议,在石油天然气管网业务分离后,油气管网还可以逐步向社会资本放开,并通过油气管网运输特许经营权公开竞标等方式引入市场竞争。

  “分拆并不难实现,难的是下定决心。”林伯强如是说。他表示,改革越早进行越好,但当前天然气供应紧张,而改革则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还应该谨慎。

  民资“选秀”煤炭子行业 运输、洗选煤等或率先中标

  专家称,煤炭行业不适宜全产业链和大量民间资本的参与

  ■本报记者 丁 鑫

   近日,国家能源局在北京组织召开煤炭工作座谈会,安排部署2014年工作任务。会议透露,由于煤炭需求增长空间受限,2014年煤炭行业重点工作是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转变发展方式,促使煤炭工业健康稳定发展。

   对于煤炭行业的资源整合,国家层面始终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煤炭、电力等能源领域,不过有专家指出,民间资本在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目前让民间资本大量参与到煤炭行业中,很难使产业更快得到推动,而是应该让民间资本参与到煤炭行业中的细分领域。这样既不会打破现有的煤炭行业发展格局,还可以更好地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煤炭产业的发展来看,民间资本并不需要大量进入到煤炭产业中。虽然决策层提出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煤炭等能源领域来打破相关行业的垄断局面,但是实际效果却很难体现出来,并且目前煤炭产业出现了明显下坡的迹象,而在煤炭行业资源整合的情况下,民间资本的进入并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任浩宁认为,经过对2013年煤炭产业的分析,目前煤炭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煤炭基地的确立是政府已经设计好的;其次,煤炭产业的大势是稳中有降,不会在像以前“黄金十年”的阶段一样发展得很好;再次,煤炭产业资源整合、兼并重组过程中的主体是国企和民企巨头,而民间资本的进入或将对其产生副作用。

   对于民间资本应该在哪些方面帮助和推动煤炭行业的发展,任浩宁认为,民间资本推动煤炭行业整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民资在物流配送环节、煤炭的洗煤以及选煤阶段参与到煤炭行业的资源整合、兼并重组中,而不适宜全产业链和大量民间资本的参与。

   任浩宁进一步表示,在部分民间资本进入到煤炭行业之后,会对已有的国企、央企产生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主要来自于价格方面的竞争,在去年的煤炭市场上就出现了一种特别的现象,民企、国企、央企、外资煤企以及电力企业之间的价格博弈十分激烈,这也使得煤炭价格向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民间资本的力量还十分薄弱,民间资本在进入煤炭行业后并不会对相关板块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而在民间资本参与的一些细分行业,如涉及煤炭运输、洗煤、选煤方面的上市公司或许将得到新的发展机遇。”任浩宁强调。

   此外,对于今后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态势,国家能源局指出,虽然国内能源消费总量还将增加,但是为了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煤炭需求增长空间受限。不过,由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受技术经济等因素影响,煤炭短期内总量难以大幅提升,未来一个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总量仍将增加。

  三柄“利剑”可促民资“触电”

  专家称,电力行业市场化有利于还原电力的真实价格

  ■本报见习记者 乔誌东

   “目前,国家改革的大方向是坚持市场化改革,对于电力行业而言,就意味着民间资本进入的加速。民间资本进入电力行业,能为电力行业的国企、央企提供压力,促进竞争,最主要的是能由此靠市场的供求关系还原电力行业的真实价格。目前我国电价主要靠宏观调控,所以真实的市场价格还没有被发现。”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日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201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2014年国家能源局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能源监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继续清理和修订能源领域阻碍民间投资的法规文件,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积极为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创造制度条件。此外,要“积极探索民间资本参与配电网、购售电、油气勘探开采及进出口、天然气管网等业务的有效途径。”

   对于电力行业改革,本次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尽快出台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意见。积极支持在内蒙古、云南等地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积极推进电能直接交易和售电侧改革。推动探索有利于能效管理和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灵活电价机制。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电力市场体制机制。”

   “国家对于民间资本的‘鼓励’由来已久,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开始提及,现在到了改革的深水区,所以需要正面直视,去年提的多一些。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民间资本进入电力行业的困难仍是非常大的。”任浩宁说。

   此前,原国家电监会曾发布了《加强电力监管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力的实施意见》,支持民营企业进入传统发电领域。加强电力建设市场监管,促进电力建设市场开放。推进电力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以及建设物资设备采购等领域市场开放,支持民营企业进入电力工程建设及物资设备的生产供应等领域。

   任浩宁认为,电力行业的国企、央企的政策性垄断是民间资本进入的最大障碍,而且该垄断已经被固化,很难打破,比如核电领域,民间资本根本无法进入。此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电力行业市场格局已经确定,电力行业的主要巨头已经形成默契,导致民营企业对于利益格局突破“乏力”。“我们对2005年至2013年电力行业的垄断性做了一个评估,发现即使民营企业的数量在增加,我国电力行业的垄断性格局还在不断增强。”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微博]认为,目前民间投资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在项目投资审批方面存在不少障碍,在一些垄断行业和领域,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着制约民间投资进入的 “玻璃门”、“弹簧门”现象。

   针对化解民间资本进入电力行业的困难,任浩宁支了三招:第一,在民间资本势单力薄的情况下,人为划定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的市场份额比例,强制把更多的空间留给民间资本;第二,相关的监管工作必须及时公开透明,比如去年11月国家能源局下设区域性监管部门,对民间资本进入的基础性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尝试;第三,可以效仿美国对如洛克菲勒石油公司、微软[微博]公司等垄断行业公司的强制拆分,让我国电力市场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能更进一步。

  天然气基建向民资抛出“橄榄枝”

  引入“非歧视准入”概念

  专家称,大型民企不太积极,国家应给予政策支持

  ■本报记者 徐 科

   随着雾霾天气的持续,对于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的使用势在必行。随着天然气消费量不断提高,输气管道运营管理规则将迎来重大变革。有业内人士透露,未来民资和个人资本有希望进入天然气管道建设领域。

   继2013年7月10日国家发改委对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做出调整之后,2013年8月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对《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公告,明确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应该提供非歧视性服务,不得利用对基础设施的控制排挤其他天然气经营企业,在服务能力具备的情况下,不得拒绝为符合条件的用户提供服务或者提出不合理要求。

   非歧视性服务,通常称为第三方准入(TPA)的制度设计,即所有用户都有平等、公平使用管道等基础设施服务的权利,基础设施运营企业不得利用对基础设施的控制,排斥其他经营者在天然气生产和销售领域的竞争,或者为关联企业谋取竞争优势。

   “非歧视准入概念的引入,也给民资参与建设提供了一份保障。”一位油气公司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天然气管道建设的目的,在于终端基础设施的运营,而一些民资在管道建设方面无法获得利润,终端又遭“油”字头垄断打压的情况长期存在。非歧视准入制度,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种“出力不讨好”的尴尬,增加民资在天然气管道建设上的活跃度。

   “权力下放有利于各类资本进入天然气市场,推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革。”卓创资讯天然气分析师王晓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资入气只是个开始,除去要面对垄断企业的主场优势,后期的“弹簧门”效应也是对社会资本的考验。

   事实上,目前民资已经尝试进入天然气领域,但并不是投资的主体,天然气领域仍由国企把控。2012年5月,中石油就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城市基础设施业投资基金和宝钢集团签署了《西气东输三线管道项目合资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西气东输三线建设,乃国内油气管道领域首创。

   2013年6月,中哈萨拉布雷克至吉木乃跨境天然气管线正式投产通气,这是我国第一条民企建设经营的跨境天然气管道。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此次首条民企建设跨国天然气管道通气,不仅有利于打破国企对天然气管道的垄断,也为民资进入天然气管道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未来民资投资天然气管道建设将更加积极。

   “民资进入天然气管道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收益,由于天然气管道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一般中小企业无力承担,而较大民企也不太积极,国家应该给予相关政策支持。”林伯强说,吸引民资进入可以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同时可以形成多元化的天然气管道产权格局,打破市场垄断,形成竞争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连接机制不明晰、政策划定不明,是众多民资在投资天然气管道建设之前所担心的问题。“好的建设位置已被巨头占据,留给民资的大多是些条件不好的位置。如果国家没有更明确的倾向性鼓励,民资想在天然气管道建设方面出成绩,还需要很长的时间。看不到收益,也无法增加民资的积极性。”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由此看出,我国天然气市场化布局依旧任重而道远。相关分析师认为,由于天然气管道建设是一个长期性项目,不仅前期投资巨大,而且回报周期也较长;如果缺少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很多民资会最终选择退出。

  政策暖风吹开“民企进能源”大门 三大障碍待消除

  ■安 宁

   能源领域向民企开放的大门正越来越大。2014年1月13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提出积极为民营企业进入能源领域创造制度条件。一个月后,2月1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4年市场监管工作要点》,提出今年将出台《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可见,监管部门正在积极创造制度条件为民企进入能源领域打开方便之门,民企投资能源领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继续清理和修订能源领域阻碍民间投资的法规文件,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积极为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创造制度条件。

   在这样一个民企进能源的积极信号下,民营企业施展拳脚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

   事实上,去年以来,民企闯荡能源界已小有成果:国家先后取消企业投资开发新油田、新气田项目核准;批准新奥在浙江建立首个民营LNG接收站;浙江天禄和中际化工获得原油仓储牌照;即将建设的新粤浙管道将成为国内首条“代输”形式运输天然气的长输主干管道,并同时向沿途所经地区社会资本开放;而在去年,广汇能源跨境天然气管道获批,先后两轮面向全社会的页岩气招标;中石油向社会资本开放上游区块。由此可见,在非油气矿业投资资源领域内,民资占比正逐步上升等等。

   但是,我们也看到,民资进能源目前仍存在“价格门”、“审批门”和“实力门”三大障碍。

   首先,要改革能源价格形成体系。市场条件下,准确、灵活的价格信号可以有效调节供需、引导投资、优化资源配置。目前除煤炭外,其他能源产品仍未建立完全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这必然导致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缺乏风险可控性,成为阻碍民营资本进入的障碍。

   其次,简化降低审批门槛。相比成熟发达国家的行政许可,我国目前的行政审批存在诸多问题。项目核准时,往往倾向于大型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实现了较高的准入标准,形成进入壁垒。

   最后,民营企业应尽快提高自身的实力。加快投资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进场后的博弈能力,当然,这也需要加强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服务,利用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能源企业通过股票、债券市场融资,提高核心竞争力。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海南副省长冀文林成马年首位被查高官
  • 体育短道女子3000接力 中国犯规丢牌韩国摘金
  • 娱乐台男星高凌风血癌病逝 生前旧照帅气
  • 财经人民日报:人均万元税负远低于其他国家
  • 科技新浪科技风云榜颁奖典礼今日举行
  • 博客马未都:乾隆皇帝是个超强记忆力天才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34岁男子只肯娶公务员弃女友 考研成绩
  • 黄有光:中国房价并没有大泡沫
  • 郎咸平:人口红利是个伪经济学命题
  • 张化桥:余额宝想动银行的奶酪?
  • 叶檀:官员少消费 我们怎么办
  • 周展宏:“坏银行”为何受追捧?
  • 天天说钱:从政府的角度看房价
  • 连平:互联网金融不会颠覆银行
  • 慕白:央行在倒逼银监会吗?
  • 杨佩昌:令中国人诧异的德国物价
  • 谢作诗:看病难看病贵是破坏市场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