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夫家族—福布斯三兄弟

2014年01月24日 15:46  《新财富》 

  齐夫家族堪称家族传承转型的杰出代表。难能可贵的不仅是家族第二代小齐夫能够舍弃自己多年全心投入的公司,支持儿子创办齐夫兄弟投资公司,而且齐夫兄弟通过长期耐心地与一些顶尖基金经理合作,保持了良好的投资回报,三人如今均名列美国福布斯富豪榜前100名。

  王翔 杨颿/文

  这是一个一度拥有《个人电脑》(PC Magazine)、《人车志》(Car And Driver)、喜达屋集团(威斯汀酒店和喜来登酒店的母公司,HOT.NYSE)部分股权的家族。这也是一个历经3代、将一个小合伙企业变成出版界巨头再全面转为投资企业的传奇家族。如今这个家族第3代的3个兄弟都名列美国福布斯富豪榜前100名,《福布斯》评估他们每个人拥有44亿美元的资产,这让他们的共有资产达到132亿美元,和默多克拥有的资产相当。

  “哲学家”接管家族出版社

  1927年,犹太人老威廉·齐夫(William Ziff)和他的合伙人伯纳德·戴维斯共同出资成立了齐夫戴维斯公司(Ziff-Davis)。这是一家主营杂志出版的公司,其主营业务也很简单—出版航空飞行的杂志《Popular Aviation》(后更名为《FLYING》,至今仍在出版)。老齐夫是公司的主要出资人,作为一战飞行员和一名作家,他一生热衷于飞行和写作,主要兴趣并不在所创立的这家杂志本身,公司的运营管理主要由戴维斯负责。

  就这样,齐夫戴维斯公司走过了30年并发展为一家综合性的出版公司。其在发展的前十年间增长迅速,规模增长了32倍,但由于老齐夫并未投入他所有的精力来经营,公司到上世纪50年代初还处于亏损状态。1953年老齐夫因为突发心脏病去世,他所持的股权全部留给了24岁的儿子小威廉·齐夫(William Ziff Jr.)。

  小齐夫当时在西德学习哲学并在学术界有着很好的前景,不过出乎所有家族成员的意料,他决定回国接管父亲的事业。和父亲的志不在公司完全相反,小齐夫立刻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他有想法也有野心,接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断了戴维斯手中的股权,这让他得以全资控制整个公司,从而发挥自己的策略和才能。

  小齐夫随后将公司的重心转移到细分杂志上,并通过一系列激进的针对利基杂志业务的收购逐步完成了在这一行业的布局。他的策略是通过出版专注于非常狭窄的兴趣点的杂志来收取广告费用,这个策略简单而有效,当时电视的逐渐普及对传统的杂志广告业务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而小齐夫出版的杂志因为专注并能提供给读者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的信息而持续地受到小众读者的欢迎,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大量的广告收入,杂志的广告版面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齐夫戴维斯公司出版的著名杂志包括《个人电脑》和《人车志》等。

  1969年,小齐夫成立了齐夫通信公司,齐夫戴维斯则成为了该公司的一个部门,齐夫通信公司之后还将业务扩展至数据库业务。同年,他未雨绸缪地将所有股权以信托的形式转移给了家族的第三代,他的三个孩子共得到90%的股份,其余的给了他的三个外甥。虽然股权转移给了后代,但因他们年纪还小,所以公司仍然是小齐夫的一言堂,他的管理风格屡次被外界批评为独裁,不过公司持续的盈利还是让别人无话可说。

  出售传媒帝国

  按照正常的发展,小齐夫应该培养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家族企业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并最终接班,不过小齐夫却在1984年宣布要将旗下的24份杂志业务出售。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因为他被告知患有前列腺癌并将不久于人世,当时他的3个孩子的年龄分别为14岁、18岁和20岁,孩子们显然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来接班。为了保护家族的未来,小齐夫决定简化他的资产。他将消费杂志和商业杂志分别卖给了两个买家,两笔交易的总价值超过7亿美元,后来的传媒大亨默多克作为其中一个买家出价3.5亿美元买下了商业杂志部门。另外,小齐夫留下了电脑杂志部门和数据库部门,一来这两块还处于发展的早期,卖不出好价钱,二来小齐夫比较看好这两块业务,留下来可以让后代专心地经营。

  老天跟小齐夫开了一个大玩笑,在卖掉旗下大部分业务之后,他却没有死,并在1984-1987年间通过治疗得到了康复。在他治疗期间,公司处于持续亏损状态,这也证明了在公司对他高度依赖的情况下,将整个公司留给后代是不明智的。1987年,小齐夫刚康复便立刻回到公司主持工作,他的回归让公司又一次地进入高速成长期。他将公司的业务进一步精简为出版电脑杂志,并布局了和电脑行业相关的展会和互联网业务。

  1993年,齐夫通信公司的营业收入超过10亿美元。当外界都认为小齐夫会带领他的三个儿子将公司发展得更大时,小齐夫出人意料地宣布了退休,这一决定也让外界认定小齐夫不是要卖公司便是要让公司上市。果然,一年以后,小齐夫宣布将出售齐夫通信公司所有的业务。这立刻吸引来了众多重量级的买家,最后,当时KKR的主要竞争对手—福斯特曼·利特尔公司(Forstmann Little & Co.)以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齐夫出版公司(主要是电脑杂志),孙正义的软银先是出资2亿美元购买了齐夫展会公司,后来又在18个月后出资21亿美元从福斯特曼·利特尔公司手中买下了之前没有买到的齐夫出版公司,加拿大的汤姆森出版集团(如今的汤姆森路透的前身)出资5亿美元购买了齐夫信息公司(附图)。所有的交易加在一起让小齐夫进账21亿美元现金,加上1984年卖掉的杂志业务以及其他一些资产,外界估计齐夫家族共拥有40亿美元的资产,这个数字可以让他们排到当年福布斯富豪榜的第15名。

  后来外界得知,小齐夫原本并不想将家族企业全部卖掉。他让儿子成为公司的副董事长,并开发了杂志以外的电脑和互联网业务,希望三个儿子能接他的班管理家族企业。不过1990年的一次家庭聚会为4年后小齐夫决定卖出家族企业埋下了种子。在那次聚会上,小齐夫的大儿子德克(Dirk Ziff)提出了他对家族财富管理方式上的担忧,虽然当时家族企业的年收入已超过10亿美元,但德克仍然认为这种模式过于单一。小齐夫当时没有意识到,三个儿子可能不愿意继续从事家族已经经营了整整两代的出版事业,所以他对德克说:“既然你表示了担忧,那你就做一个管理的战略计划给我看看。”

  几周后,德克向父亲提出了一份计划,其主要内容是通过选择各种各样的顶级投资家来分散家族财富的投资。小齐夫回忆说他很喜欢那份提议,随后他给了德克5亿美元让他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投资。于是德克和他的两个兄弟罗伯特·齐夫(Robert Ziff)、丹尼尔·齐夫(Daniel Ziff)一起建立了齐夫兄弟投资公司(Ziff Brothers Investments),1994年卖掉家族企业的资金全部注入了这家公司,时至今日,三个兄弟的大部分财富都和这家投资公司绑在一起。

  转型为投资巨头

  德克一开始并不认识任何顶级的投资经理,但他还是通过齐夫家族的名声以及自己的勤奋努力逐渐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家族投资机构网络。齐夫兄弟公司对外并不披露任何信息,德克的原始目的是要将公司打造成一个强大、分散、秘密的投资集团。齐夫家族一直对该公司的运作守口如瓶,不过外界还是能知道公司的投资理念以及一些大的投资方向和结果。

  早期的德克通过一个高盛的朋友介绍认识了理查德·雷恩沃特(Richard Rainwater)。雷恩沃特是德克尊崇并希望找到的投资经理,但雷恩沃特已经在为另一个大家族管理财富并已功成名就。虽然不能将雷恩沃特招致麾下,德克还是和他一起参与了一些在亚洲的投资并通过他极大地拓展了自己急需的关系网。另外,他从雷恩沃特身上学到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投资理念:“投资界,就像网球界,真正赚钱的就只有那些少数的顶级玩家。除非你找到这些玩家,否则就不要参与其中。”

  另一个德克早期结识的重要人物是理查德·派瑞(Richard Perry)。派瑞当时在高盛为罗伯特·鲁宾工作并准备自己创业。派瑞后来创立的派瑞投资公司(Perry Capital)参与过诸如为格雷泽家族收购曼联提供贷款、收购纽约巴尼斯精品连锁店等著名项目。齐夫家族是否有参与上述投资外界不得而知,但派瑞为德克介绍了许多当时华尔街的精英,这其中包括日后成为齐夫兄弟公司第一任CEO的丹尼尔·斯登。斯登是雷恩沃特的门徒,德克和斯登认识以后很快就成为好朋友,德克相信斯登能成为他们家族的雷恩沃特。

  斯登随后和齐夫三兄弟一起引入一些顶级的投资家成为齐夫兄弟公司旗下基金的合伙人,其中包括著名的丹尼尔·奥克(Daniel Och)和巴里·斯特恩里希特(Barry Sternlicht)。另外齐夫家族确定投资或合作过的投资者有威廉·阿克曼(William Ackman)、劳伦斯·皮金(Lawrence Pidgeon)、Harlan Korenvaes、爱德华·兰伯特(Edward Lampert)和迈克尔·瓦拉诺斯(Michael Vranos)。

  齐夫兄弟公司的投资以耐心著称,他们鼓励所投的经理做长期的思考和投资。例如在投资皮金的公司后,他们给了皮金整整一年来做前期准备而没有要求他做过一笔投资。皮金是掌管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保险公司盖可(Geico)投资管理业务的卢·辛普森(Lou Simpson)的得意门生,他1995年设立了CBM投资公司,2005年被高盛选为“9个你很难投资到的投资巫师”中的一个并成为其旗下一款大型FOF的投资目标,遗憾的是皮金2012年只有49岁时因病去世。

  齐夫家族选中的另外两个基金经理也出现在这个9人名单中:理查德·派瑞和爱德华·兰伯特(Edward Lampert)。他们两个2005年时分别管理着自己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投资公司。爱德华·兰伯特如今已成为亿万富翁,身家29亿美元(2013年福布斯数据)。有数据显示,兰伯特1988-2005年间的投资年化收益率为25%,他的投资策略是打包购买然后分拆出售,他现在还是西尔斯公司(Sears,SHLD.NSDQ)的CEO。

  还有三个著名的基金经理也是齐夫家族早期的投资对象或合作伙伴。丹尼尔·奥克1994年用齐夫家族提供的1亿美元创立了奥克·齐夫资本管理公司(OZM.NYSE),该公司2007年上市,齐夫家族持有10%的股份。如今该公司管理着330亿美元的资产,是一家专注于机构投资者的大型另类资产管理公司,该公司主要产品为对冲基金。另一个齐夫家族早期投资过的著名对冲基金经理是威廉·阿克曼,如今他掌管着自己创立的潘兴资本管理公司。

  巴里·斯特恩里希特是喜达屋集团的创始人,喜达屋这个名字是巴里在洗澡时想出来的,齐夫家族为巴里提供了6000万美元的创始资金并和巴里共同合作了收购威斯汀酒店的项目。喜达屋集团如今是全球最大的饭店及娱乐休闲集团之一,旗下有包括瑞吉(St.Regis)、威斯汀(Westin)以及喜来登(Sheraton)在内的多个品牌。齐夫家族至少一度持有该集团5%的股份。

  看看这个并不完整的清单,我们可以确定地说,德克当年立下的目标已成功达到了。齐夫家族虽然论名气不是家喻户晓,但确实堪称家族传承转型方面的杰出代表。

  简单总结一下齐夫家族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

  一、父辈的深思熟虑。小齐夫一直在思考传承问题。在看到儿子的投资计划后,他舍弃了自己多年全心投入的公司,支持儿子创办投资公司,确实难能可贵。如果没有父亲对此问题的反复思量,儿子即使交出再优秀的提案,还是很难得到首肯。有的父辈虽然事业优秀,但在传承问题如不未雨绸缪,很容易因仓促决策造成失误。

  二、只和顶尖投资人合作。齐夫兄弟投资那些顶尖基金经理的时候,他们有的还处于职业生涯的早期,虽然其中有优胜劣汰的可能性,但如此高的成功率应该还要归功于齐夫兄弟为投资所设立的高标准,以及只和顶尖人员合作的习惯。

  三、长期耐心的投资。齐夫兄弟希望他们所投资的基金经理能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达到优秀的业绩,这从他们给皮金一年时间来设立公司便可以看出。另外,他们还和一些所欣赏的基金经理签订长达5年的排他协议,也就是说,5年内这个基金经理只能管理齐夫家族的资产。在投资领域上,其投资涉及选股、地产、购并、对冲基金等各个方面。这所有的一切,说明几兄弟并不急功近利,对投资回报看得很长远。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

  请发邮件至xincaifu@xcf.cn。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人社部:延迟退休是必然选择
  • 体育NBA全明星首发:詹韦战KD萌神 魔兽落选
  • 娱乐贾斯汀-比伯在迈阿密被捕 涉嫌醉酒飙车
  • 财经中国“高收入”与南非司机工资水平相当
  • 科技传苹果下半年推两款大屏iPhone
  • 博客纽约博主:警察为什么敢打中国老人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大学生向同性表白 称与性别无关(图)
  • 钮文新:余额宝是吸血鬼
  • 张捷:央行新工具揭示地方债出路
  • 洪平凡:中国如何进一步开放
  • 王小广:房地产将出现中长期的调整
  • 陈虎:黄奇帆公开评论证监工作不寻常
  • 刘步尘:从国家形象到国际品牌
  • 章玉贵:勿以GDP第二高估中国实力
  • 刘杉:投资与房地产是经济双拐
  • 华生:成功现代化的密码是什么
  • 高善文:中国经济希望正在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