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产业将成转型期国民经济新主角

2013年08月22日 01:53  上海证券报 

  ⊙王 勇

  

  对江浙一带的光伏企业而言,国务院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可谓重大利好。据此,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角之一,或将带来更多政策扶持和资本输入,无疑能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作出更大贡献。就在半个月前,欧盟批准的中欧光伏“价格承诺”协议正式实施,欧盟对参与这个方案的中国企业免征临时反倾销税。这意味着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途中的一个“拦路虎”被搬走,中欧或将由此打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竞争与合作的新局面。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中国光伏企业与欧委会签署的最终价格承诺中,设定的价格底线为每瓦0.56欧元,实施期为2年,因此汇率、多晶硅价格今后的走势,也将是各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设定中国输欧光伏产品每年总量不得超过7GW,意味着中国光伏产品未来或实行配额制。尽管如此,中国光伏产品的售价将提高10%左右,这与征收47.6%的反倾销税相比,对出口的影响大大减弱。此外,欧洲本地企业的光伏报价都高于每瓦0.56欧元,因而中方在欧洲仍有一定竞争优势。约定的出口限额,占原来中国出口欧洲光伏产品量的63%左右,未来各大公司可能要拿到商务部的配额后,才能对外出口。这就逼得我国光伏企业加速推进产业重组和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多晶硅等原材料自给能力和光伏电池制造技术水平,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

  几年前,欧洲对光伏能源提供高额补贴,催生了数以百计新兴的光伏企业。如今,这些补贴的退出速度超过了预期。在德国,去年初10兆瓦以下光伏系统的上网电价补贴已从每千瓦时0.32欧元降到0.135欧元。在英国,原先的光伏补贴方案是政府以每千瓦时43便士向光伏安装户回购电力,但去年9月英国政府宣布,拟将补贴价格调降至每千瓦时21便士。同时,全球产能过剩和市场供过于求造成包括欧洲在内的整个全球光伏产品价格走低。光伏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使得欧洲光伏产业市场规模大幅萎缩。2011年,欧洲光伏市场规模为51.8吉瓦,占全球光伏市场的74%。而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去年5月的市场预测报告,悲观预计2016年欧洲光伏市场的新装机容量仅为10.3吉瓦,不足2011年的一半。加上欧美内部竞争增强,特别是他们一度认为,来自中国的竞争,不仅导致光伏产品价格下跌,也将欧洲光伏企业逼上绝境。然而,这次中欧成功解决光伏贸易争端,既划定了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数量和价格界限,理清了底数,同时更让欧盟认识到,向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对欧洲而言可能事与愿违,而成功解决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可能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益,正所谓“后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果中欧光伏产业乃至整个节能环保产业能在竞争中进一步加强合作,则未来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将会更加广阔。因为,首先,中国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中,优势在电池组件及电池板生产环节,劣势在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装备和材料发展缓慢;而欧盟的优势在技术研发、原材料、设备制造等领域,这是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分工以及中欧双方发挥比较优势、自由竞争的结果。加强合作,双方的优势互补效应将得以充分体现。其次,根据上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国正在整顿光伏产业,一部分光伏及多晶硅企业面临关闭。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这一现状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调整的必然结果。而在国务院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中提出了近3年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这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公安部打击造谣传谣 凤姐推手被刑拘
  • 体育亚冠-孔卡传射埃神首球 恒大2-0 视频
  • 娱乐58岁刘晓庆今日大婚 丈夫曾任政协委员
  • 财经专家称富二代拆迁户推高车价:人傻钱多
  • 科技北京首批官方打车软件上线:不准加价
  • 博客陈毅之子陈小鲁:为文革批斗老师道歉
  • 读书国民性比较:日本男女关系比中国人圆满
  • 教育浙大同寝室四男生同年同月同日生(图)
  • 谢作诗:地方债务危机可以变成大好事
  • 尹中立:证券监管需要体制创新
  • 苦等:从光大8·16事件看监管的进步
  • 刘杉:光大乌龙不能变为无头案
  • 忘情:一块钱跨省火车票是怎么回事
  • 叶檀:移民经济让封闭治国成过去式
  • 徐斌:滞胀阴影笼罩全球经济
  • 沈建光:反思“四万亿”恐惧症
  • 赵伟:世界经济三大核心此消彼长
  • 安邦智库:宏观调控已明确转向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