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乐事件对基金监管提出了新要求

2013年08月11日 15:48  证券市场红周刊 微博

  《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特约作者 兰波

    提起基金“老鼠仓”,从已往公布的案例来看,其手段并不复杂,但仍然屡禁不止,这应该引起监管层的足够重视。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证券市场新产品和新业务的不断推出,做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投资过程中的“老鼠仓”隐蔽性越来越强,如果不与时俱进加以严格监管,将难以适应未来的监管新形势,各种花样翻新的“老鼠仓”现象仍会层出不穷。

    首先,监管手段要与时俱进。从基金“老鼠仓”的取证、调查等各个环节,都应当学会结合目前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运用先进的侦查手段和工具,按照创新业务发展呈现出来的新的操作模式,寻找“老鼠仓”的相关线索。不断建立相应的防控体系,提高防控意识,构筑多层次的证券投资防火墙,才能够避免新的“老鼠仓”现象发生。

    第二,建立动态的跟踪和评价机制。监管基金业“老鼠仓”的目的在于防范,而不是出现问题后给基金业带来不利影响时,再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将基金业“老鼠仓”的监管提前,需要监管层对于基金行业的“老鼠仓”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容易暴露点、缺失的制度体系等,在现行基金业规则不完善的情况下,要建立动态的跟踪和评价机制,尤其是在日常的基金业评价及基金管理人的年检等,都应当将可能出现“老鼠仓”的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并建立日常跟踪和评价制度,防范“老鼠仓”行为的发生。

    最后,完善基金业制度规则。基金业马乐“老鼠仓”事件不是个案,可能是行业规则不完善导致的“冰山一角”,由“老鼠仓”带来的行业反思要深刻。尤其是要从基金立法、规章建立、投资管理制度形成、基金经理的管理等方面,加强对于基金行业规则的全面审视。

    不能将“老鼠仓”简单定义为一种不规范的投资行为,更重要的是对于行业规则问题的暴露,对于市场的损害程度,需要监管层加大改革力度,建立适应基金行业发展的制度规则,诸如股权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基金行业人才积极性,树立基金业人才管理的正能量,促进基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基金“老鼠仓”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更是伴随着证券市场发展不断衍生的产物,监管层应当充分认识到“老鼠仓”现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增强监管的针对性,提高监管的前瞻性。通过建立常规性的监测制度,使基金“老鼠仓”现象真正能够遏制在萌芽状态。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阿富汗中国人遭袭事件确认3人遇难
  • 体育亚锦赛-王治郅33分关键球男篮将争第5
  • 娱乐韩星李秉宪李珉廷大婚甜蜜互吻 群星道贺
  • 财经多家银行上调中长期存款利率揽储
  • 科技金正恩视察阿里郎手机工厂:要求触屏敏感
  • 博客"打飞机"被刑拘获国家赔偿是社会的进步
  • 读书中共开国将帅的漂亮妻子们(组图)
  • 教育高价“学区房”折射教育之痛
  • 西向东:美国人工贵 贵如挂窗帘(图)
  • 谢百三:何以北京市新房开盘一抢而空
  • 龚蕾:彩票市场为何火爆
  • 叶檀:中国滞胀压力不减
  • 张卫星:全民对赌李克强总理
  • 水皮:在商言商的空间小吗
  • 陶冬:计划生育解禁在即
  • 谢作诗:大师流行是社会不公的表现
  • 王石: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 易鹏:中国地方眼中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