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拍卖之道”

2013年06月08日 02:52  上海证券报 

  ——读《拍卖道》

  ⊙叶 雷

  

  上海2002年开始公开拍卖车牌时,最低成交价仅100元,可到了2013年3月,成交价突破了9万。11年间,价格涨了900倍,难怪被称为世上“最贵的铁皮”。上海车牌价格一路上涨,根源固然在于供不应求,但与拍卖的操作也是不可分的。

  拍卖,是最古老的财产权利转让方式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价格发现机制之一。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就记载了公元前五世纪古巴比伦城每年拍卖新娘的情况。拍卖行的出现始于公元二世纪末的古罗马,形成规模于17世纪的欧洲。中国宋代的“扑卖”,已具备了拍卖的雏形。1744年和1766年,伦敦先后成立了两家至今仍对全球拍卖业产生巨大的影响的拍卖行,那就是“苏富比[微博]”和“佳士德”。1874年,英国最大的拍卖行在上海开设了一家子公司——鲁意斯摩拍卖公司。

  但拍卖在新中国命运坎坷。1979年版的《辞海》定义拍卖是“资本主义制度一种买卖方式”;1989年版修正为“商业中的一种方式,卖方把商品买给出价最高的人”;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则将拍卖定义为“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将特定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1986年,中国拍卖业在中断了30年之后,重新焕发了生机,经过20余年的积淀,中国拍卖行业趋于成熟和壮大,拍卖企业已达6000余家,从业人员近10万。

  1988年4月,上海国拍公司的前身上海物资拍卖行成立。1990年5月,上海国拍全国首次定向拍卖了多特纸品这家中外合资企业。1993年4月,上海国拍国内首创密封递价的拍卖方式进行了上海自备摩托车上牌额度有偿投标拍卖。1996年,上海国拍进行了“中华第一表”的拍卖,以及“中华第一车”的冠名权拍卖。1998年4月,上海国拍举办了中国电影电视剧历史上首次衍生产品拍卖会,拍卖了大导演谢晋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的部分道具;2003年3月,上海国拍进行了中国拍卖史上的首次真正意义上的网上拍卖。随着产权房拍卖、三地视频同步拍卖进口展车、外资游轮“奥丽安娜号”股权拍卖这些或首开国内先河、或成行业经典拍卖,上海国拍成为上海滩拍卖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全国最大的拍卖公司。

  拨云见日,不得不说,上海国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国有企业的特殊身份与特殊资源。虽然上海国拍的拍品涉及动产、不动产、无形资产、文物艺术品等领域,但真正支撑其做大做强的“源水”还是来自政府机构,基本处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拥有唯一的网络车牌拍卖系统,正是上海国拍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正因为这种特殊性,上海国拍对“拍卖道”的追求,就不应仅局限在企业经管理之道的总结与提炼,更需要一种自觉的公共责任担当,避免过度使用“成本提升操纵策略”提高市场主体的参与成本。

  传统的拍卖机制是“私人价值模型”,它基于以下假设:单物品拍卖;所有竞买人和卖主都是风险中性的;所有竞买人是对称的,其估价服从同一概率分布;拍卖品具有独立的私人价值;最终支付额仅取决于报价额;竞买人之间是非合作博弈;卖主就是拍卖人,不存在交易费用。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公共产品拍卖,最大的不同在于信息不对称使竞买人和卖主的风险处于不对等地位,卖主几乎没有风险,竞买人却要独立承担无限风险,拍卖品不仅具有私人价值,更具有公共影响,简单基于报价额高低的成交,不仅偏离公众的收入等价定理,更造成二次不公。

  2012年上海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0188元,而一副车牌价格却超过9万,显然远远偏离了公众的收入水平。当今中国大城市对私家车的需求已完全刚性化,而源源不断上路的新私家车不仅占用现有越来越紧张的道路资源,还会增加排放尾气,低收入者于是就只能无奈地接受二次伤害,这显然是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宗旨背道而驰的。因而,拍卖机制的优劣对市场资源有效配置有重要意义,机制设计决定了拍卖效果。

  在上海车牌的拍卖中,上海国拍采取两轮出价机制和竞拍过程中最低中标价实时显示的“成本提升操纵策略”,这使公众的竞拍行为从“价格战”变成了“等待战”,只有到最后一刻修改标价的竞拍者,才较有可能以最低价拍到车牌,这无疑使车牌拍卖染上了浓重的“博彩”意味。而车牌拍卖显然属于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如此看来,上海国拍每月公布的投标结果过于简单,这既影响了拍卖机制的优化,也阻碍了拍卖成交价格向合理价格的回归。

  上海市政府多次表示“坚决抑制车牌价格过快过高上涨”,而要真正落实,需要政府放弃逐利的冲动,放弃对资源的垄断,更需上海国拍这样的拍卖企业勇敢负起社会责任,避免非对称性下优势竞买人的“赢家诅咒”。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拍卖道》刻画了激荡岁月里中国拍卖人的群像,全景展示了上海国拍25年的奋斗历程,记录了鲜为人知又跌宕起伏的崛起之路,剖析了上海国拍的经营之道、管理之道、人才之道以及成功之道,这对公众了解熟悉拍卖行业,对业内其他企业提升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无疑很有价值。然而,作为行业佼佼者,现在该是重新思考“拍卖之道”的时候了,人们也希望上海国拍以反思“拍卖之道”为拍卖行业树立新的标杆。遗憾的是,《拍卖道》对此根本还没有破题。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延安城管局:局长超部长标准座驾系借用
  • 体育热身-王永珀破门 国足1-2乌兹别克 视频
  • 娱乐梁洛施新欢曝光 初恋男友续前缘(图)
  • 财经地方政府5年卖地纯收益被指超4万亿
  • 科技深圳破获10年来最大走私手机案
  • 博客作家王海鸰:点评2013各地高考作文题
  • 读书总统女儿情迷护花特种兵:兵血燃烧
  • 教育异地高考全国仅984人参考 作文 真题
  • 育儿母亲给男婴穿袜子系橡皮筋致其双脚溃烂
  • 刘远举:离婚避税是奖励优质婚姻吗
  • 谢百三:什么原因让A股力不从心
  • 尹中立:融资融券制度存在漏洞
  • 商寅泉:城镇化绕不开的几个难题
  • 徐斌:被美元绑架的人民币辛酸史
  • 倪金节:中欧贸易战或将不了了之
  • 叶檀:美国难吃的高价肉
  • 苏鑫:楼市投资五大最新趋势
  • 水皮:中投怎么成了烫手山芋
  • 叶檀:中美都靠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