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楼市没泡沫 房产税试点不宜扩大

2013年05月27日 14:55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27日讯

  住建部政策咨询专家、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财苑)27日做客证券时报网财苑社区,解答了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关于扩大个人合租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等热点问题。谢逸枫认为,上海与重庆的试点效果并不理想,房产税试点范围不应继续扩大,推广房产税只能拉高房价,政府增加土地供应才是解决高房价的釜底抽薪之策。

  房产税试点范围不应继续扩大

  两年多来,关于新增试点城市的传闻不断撩拨着公众的神经。前有湖南、湖北、广东等地的多个城市,后有南京、杭州和深圳等城市相继“被猜想”。对此谢逸枫指出,目前并没有公开房产税开征意见讨论,因此具体的开征城市并不确定。作为一线城市房价高的北京都没有带头开征,其他地方政府不会自愿开征。他甚至认为,目前应该立即取消上海与重庆两个城市的试点。

  更多精彩请登录财苑社区http://cy.stcn.com/参与互动分享!

  中国楼市总体上不存在泡沫

  针对当前流行的楼市泡沫论观点,谢逸枫认为,中国楼市总体上不存在泡沫,城镇化会消灭区域局部库存量。房价与收入比无证据显示三年中国楼市存在泡沫破灭风险,不可否认中国楼市存在供大于求的少部分城市,从城镇化与人均住宅面积及人口红利及士地红利看,住房需求远超库存与供给面积。在这样的基础上,把房产税夸吹成调控房价的“神”太傻太天真。他认为,“房产税击穿中国楼市泡沫”之说是笑话,“开征之日即是房价见顶之时”则更是童话。

  谢逸枫进一步分析指出,现阶段单凭房产税、交易税等税都难以达到彻底消除房价上涨因素的功效,需通过房地产制度与金融制度及经济体制改革等疏导市场政策的交替实施、配套运用,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对症下药才能实现中国房地产市场“药到病除”。他认为,房产税对楼市短期房价有影响,长期对房价无任何实质性影响。调控威慑力与效力远不如限购、限贷、限价政策。

  更多精彩请登录财苑社区http://cy.stcn.com/参与互动分享!

  房产税必种下高房价

  谢逸枫指出,房产税必种下高房价,购房者等着多付房款。一则房产税开征基础缺乏法理与民意,国税总局与财政部无降房价为目的说法;二则房产税最大受益者不是购房者是地方政府,难调贫富不均;三则房产税必转给购房者,增加成本,推高房价,于投资者毫发无损。四则房产税难挤压库存、空置,致供求不平,难以替代土地财政。他进一步解释称,从经济性质与税本身上讲,房产税属于存量税收,会增加老百姓经济负担,推高房价,利国不利民。房产税无法让市场供求平衡,应该集中力量多建保障房。且房产税无法代替土地财政,未来10年甚至20年取替不了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主要收入来源的位置。“831大限’,2003年实行招拍挂之后,地价飞涨,像北京等一线城市涨了至少5倍以上。目前也没有一个国家把房产税作为降房价的主要手段,反而会推高房价。

  增加土地供给方能釜底抽薪

  谢逸枫认为,房产税不能彻底解决中国楼市一系列问题,譬如住房、高房价、土地财政、供不应求、房价合理回归等问题。中国高房价根子在供给的不足上,而房产税则推高房价,将成本转移到下一个购房者身上,收的板子却打在消费者的需求上。国家垄断城市住房土地供给,地方财政收入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必然推高房地产价格。政府只有增加供给才是釜底抽薪之策,任何与增加有效供给方向和目标相悖的房地产政策出台都应该慎之又慎。房产税“劫富救贫”不解决房地产根本问题,即使向富人开征,也很难让房价下降与让贫穷人买得起商品房。

  更多精彩请登录财苑社区http://cy.stcn.com/参与互动分享!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方要日更正官房长官相关言论
  • 体育欧冠官方颁奖:拜仁称霸克洛普最佳
  • 娱乐黄贯中轰黄家强 港媒曝因朱茵兄弟反目
  • 财经传房产税确定向增量开刀 杭州或纳入试点
  • 科技亚马逊Kindle入华落定:6月7日国内上市
  • 博客蒋方舟:妓女悲惨遭遇 北京超美朝霞(图)
  • 读书八角楼见证慰安妇屈辱史:旗袍(全)
  • 教育中国校友会网2013大学排行揭晓:北大夺魁
  • 育儿北京发现一6岁男童感染H7N9禽流感
  • 太友:大连女骑警何来去留之争(图)
  • 苏鑫:现在怎么买房能保值
  • 白明:中国石油进口超美国意味什么
  • 李山泉:互联网摧毁中产阶级
  • 易鹏:城镇化40万亿投资是个谬误
  • 叶檀:中投成了烫手山芋
  • 钮文新:中国进口10万亿美元?
  • 黄鸣:中国为何没能诞生乔布斯
  • 罗天昊:产业协同 长三角更胜珠三角
  • 冉学东:中投公司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