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百万库存倒逼价格雪崩 轮胎业迎双重利好(附股)

2013年05月06日 08:05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06日讯

  橡胶大杀局:百万吨库存倒逼价格雪崩

  挨过了4月的橡胶业正迎来一场胜负可见的“杀局”。

  “橡胶圈每5年一个轮回,大部分的贸易商会倒在轮回里。”山东青岛保税区北京路上的一幢写字楼里,橡胶贸易商孙一东(化名)面对记者显得颇为悲壮。眼下,他所说的轮回正在来临。

  4月26日,青岛保税区的橡胶总库存正式超过37万吨,这是一个新的峰值,也是一个让春节前大批囤胶豪赌的现货贸易商倍感心痛的数字。这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融资胶,或者叫死货,因为它们已几乎无法流动。而比显性库存更可怕的是隐性库存,如果算上上期所的交割库、压港的现货、在途的船货、国内胶水的开割和积压在东南亚产胶国的成品,整个橡胶行业的总库存可高达百万吨以上。

  高库存伴随着价格的雪崩。去年,橡胶花了半年时间才涨了700美元,却在今年春节过后的2个月内就跌去900美元,其间没有发生过一次像样的反弹。贸易商们最怕见到的一幕发生了:“每个人都在失血。几乎大部分贸易商的结款周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迟,还有一部分公司干脆选择了违约。”

  “在青岛的一些银行,现货已经不能融资了。银行就是这样,在橡胶的泡沫越吹越大时,它反倒会拼命帮你放大资信,可一旦泡沫开始挤压,你真正缺血濒死的时候,它却会第一个站出来抽贷。”孙一东说。

  畸高的库存

  在云集着数十家物流仓储公司的保税区内很少看到货车,这是一件奇怪的事。

  一家仓储公司的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解释说,没车是因为保税区的橡胶现在根本不动。旧橡胶发霉长毛了也没人买,新橡胶则根本没地方入库,“大客户们出点货也会要求给继续留着地方,因为后边马上还会有货进来。”

  如今在保税区的物流园走上一圈,会发现家家仓库的外面都露天堆放着小山一样的橡胶。因为仓库内寸土难求,那些不能入库的新胶只能滞留在港上,有时半个月才能涂卸货,一度发生船货“堵港”的现象。堵港造成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因轮船返航时间延误,发货方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橡胶也被积压至满库,无奈之下只能调整开工率,连发往中国的发船周期也从1周一班延长到3周一班。

  “2006年的时候,保税区有个几万吨库存,大家就觉得不得了了∩现在,高库存已然成了常态。”青岛国际橡胶市场总经理张浩称。

  在青岛保税区,最早做橡胶贸易的公司只有几十家,如今增至三四百家。今年3月开橡胶年会,会场内1000人、会场外1500人,连越南代表都有二十几个。诗董橡胶总经理李世强感慨地说:“不是橡胶过剩,是我们自己过剩了。”

  橡胶上演着库存悲剧,处于产业链终端的轮胎厂商却暗自窃喜。从2012年开始,山东的轮胎厂商一改存冬货的习惯,用多少买多少,随用随买。因为人人都知道保税区仓库有30万吨现货随时可拿,“那就是不花钱的仓库”,至于远期船货订单,则是根本不订了。

  在张浩看来,高库存也和贸易商们的操作手法有关。“这两年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都是一路走低的,很多贸易商出现潜在浮亏以后,还在不断地补入低成本货物,以期解盘解套,结果持仓量越来越大。你做我做大家做,形成库存的畸高。”

  对此孙一东并不否认,但他认为也不全是贸易商的错,去年他们就都被国家的收储给“忽悠”了:“2012年橡胶丰产大周期开始,供大于求,胶价的下跌已成定局。然而国储却忽然在24600元买进,推高了胶价,让原本该按时破灭的泡沫又得以续命。”

  中国的橡胶一直都是靠进口,贸易商们怎么也看不懂国储替海外产胶国抬轿背后的逻辑。尽管看不懂,他们还是前赴后继地进场赌起了这波行情。事实证明,该来的早晚会来。

  春节前的两个交易日,买红了眼的多头还来不及止盈,就被急跌的1000点挫掉了锐气,春节后的暴跌更是把跑得慢的贸易商集体套在了里面。“货押在手里没办法,到了港只能入库。”

  海通期货的毛建平在3月时算过这样一笔账,彼时国内的库存橡胶估值约为110亿人民币。如果将仓储和人员等成本按8%计算,那贸易商们光是贮藏橡胶,每年就要花掉9个亿,在这种情况下,盈利根本无从谈起。

  意外终于发生。3月7日,保税区的尚世通物流仓库发生大火,2000吨橡胶化为灰烬。其后,保税区的所有仓库被要求清理整顿,留出消防通道。广通仓库甚至贴出室外堆放货物十日内清出以及库龄一年橡胶清库等要求。

  “这件事给贸易商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如果全按广通这个标准,那保税区至少有17万吨货要被清。那段时间贸易商们纷纷在港上抛货。很多下游的工厂趁火打劫,杀到很低的价格在港上提货。”孙一东说。

  高库存正在演变成一场危机,并且拉响了产业链的警报。记者在一些胶厂了解到,现在收购胶水已经开始变得困难。胶农因为价格低,上岗割胶的积极性已经大减。对他们来说,1.5万元就是成本价,再低就只能停割了。而在泰国,低迷的胶价已经导致南方地区经济的衰退。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06日讯

  融资胶之祸

  继钢贸和铜之后,融资胶之祸也正在浮出水面。

  根据橡谷投资咨询董事王海滨了解的数据,目前青岛保税区的37万吨库存中,有20万吨左右是融资胶或者死货。

  所谓死货,是指那些被高价套牢,再也无法动弹的库存。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保税区的死库存中,最高还有5700美元时入的货。而这些货的货主正是银行,如今他们要面对这些货品估值腰斩的痛苦现实。

  银行是如何变成橡胶的货主的呢其终极原理和融资铜类似,就是橡胶贸易商们通常会以20%左右的保证金从银行开到90天的信用证,然后迅速买入橡胶船货,这时只要价格不是亏得太离谱,贸易商通常会选择迅速卖出,以套取资金,刨去船货在途的路程,贸易商至少可获得80天以上的资金支配权。这时橡胶贸易商通常会有两种选择,一是把套出的钱继续用于囤胶豪赌。二是干脆拿来放贷吃利差,这样除掉融资成本,他们仍能获得高额的利息收益。“两种用途中,后面一种更受福建、江浙这些南方橡胶贸易公司的欢迎。”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没等货到,胶价就发生大跌。这时,如果在90天的大限内,一些贸易商们对于抬价回天乏术,最终就会下决心弃单跑路,把货扔给银行,宁可损失一点保证金。这种情况下,银行就不得已成了货主。如此一来,融资胶成了贸易商稳赚的买卖,胶价涨时可以大赚,价格一般时也能赚个放贷利差,最坏的情况发生也不过是亏个保证金,反正最后会有银行来买单。2011年,橡胶圈发生了多起这样的弃单事故,引发部分风险意识较强的银行暂停了橡胶贸易融资业务。

  其实,在各种大宗商品中,橡胶融资因为货值低、波动大,且没有升贴水交易模式,起先并不是最获资金青睐的品种。然而近一两年来,很多做融资铜、钢材和棉花的人,因为尝过甜头而大批转入胶市做融资,连昆明一些大地产商的闲置资金也进入橡胶市场。孙一东称:“这部分人搅翻了整个市场。融资胶让船货价格和保税区的现货价格倒挂了100美元,大家仍热衷于买船货。”

  根据青岛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估算,保税区目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贸易商在银行有贸易融资授信。

  而银行对橡胶,特别是美元胶的融资放开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开始的。保税区的贸易商们感受最深的是,同样的公司,2008年以后的授信额度最多可以翻一倍。“当时只要是对橡胶贸易商进行授信的,基本都可以做现货融资。”山东铭鼎橡胶经理闫利增告诉记者。

  孙一东回忆称,那时候青岛的银行针对大宗商品融资的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他经常会接到各类银行开创新业务推介会的邀请。去了一看,参会的清一色全是同行。“做货押找建行”、“深发展:打造保税物资综合金融服务”、“中信银行电子金融:大宗商品交易的‘支付宝[微博]’”……在这些口号的带动下,2011年山东省银行贸易融资余额由2010年一季度的187.58亿美元激增至440.52亿美元,增幅达135%。

  “欧债危机爆发后胶价大跌,青岛很多国有股份银行开始意识到风险,对橡胶贸易收紧∩此时,一些股份制中小银行反而把这当成了拼抢业务的机会,加大对橡胶贸易公司的授信,筛选客户的条件极其宽松,很多时候对贸易背景的真实性都不做考察。”上述客户经理称。

  2011年,因为仓单反复质押和各类违约事件频出,银行开始普遍收紧对橡胶贸易额贷款§到年底时,业内甚至流传出了一份贸易商的违约名单。之后,浙江有银行终止了远期信用证办理,每隔几天,就会传出有银行开始拍卖无法赎单的库存的消息。银行的规定日趋严格,开始要求严格审核保税区内企业贸易背景,甚至有的要求贸易商的货款回笼账户也要在授信银行开立,以防止有关联企业连环融资套现。尽管如此,保税区库存中仍形成了大量融资胶库存。这一年的12月,保税区的橡胶库存第一次冲到24万吨以上,这一数字几乎是1月份的2倍。

  到了今年,库存情况进一步严峻,价格也一直处于下跌通道。目前有东莞的消息传来称,那边橡胶贸易商们已陷入了集体巨额亏损,很多一吨要亏七八百美元以上,贸易商去年囤积了几千吨橡胶,几个月时间什么都没了。

  “银行保证金是10%-20%,照每吨3000美元算的话,那保证金就是300美元一吨,可你在下跌中700个美元都没了,还得需要补。3000美元的货付出去3000美元,回来是2300美元,中间这部分亏空,实际上就是在去杠杆。”山东铭鼎橡胶的业务经理林卫超分析。

  第三次违约潮

  保税区的橡胶贸易商出现过3次比较严重的违约,2008年一次、2011年一次,还有一次就是现在。每次违约,都伴随着橡胶价格的大跌。

  橡胶这个圈子其实不大,真有什么消息10分钟就能传遍。最近,一家福建的橡胶贸易公司因为拖延合同而被对方公司在橡胶圈内通报,几乎每个橡胶群都收到了消息,提醒业内谨慎对待这家公司,认为其不诚信。

  2008年金融危机,外围系统性风险导致橡胶价格从最高位跌去一半。“你的货一口气降下200美元,也没有人买。”那次大跌,连很多大型贸易商和轮胎厂都选择了违约。2011年东营法院的年度十大案件之一,就是诗董橡胶起诉山东万达宝通轮胎在2008年的合同违约,这一案件当时在业内引起极大震动,最后以法院的调解作为结束。新加坡Lee橡胶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也因类似原因将山东招远利奥橡胶告上法庭。

  然而暴跌之后,随着胶价的反弹和国内银行的融资放水,橡胶的泡沫在两年内又开始汇聚。这一过程中,很多海外厂商在权衡之下,还是选择了同中国贸易商和解,继续做生意,包括一些违约的人。

  这似乎又让一些贸易商们有了侥幸心理。2011年再次有40多家贸易商违约,甚至有的违约吨位达数千吨。王海滨认为,这不仅仅让东南亚厂商不再愿意与违约贸易商合作,也会影响国内贸易商的诚信。

  彼时,东盟橡胶企业理事会出面表示,已将违约橡胶买家列入黑名单,敦促成员拒绝买家的折价要求。“将你的公司列入黑名单,你可以重新注册,可是将你的个人列入黑名单呢在大宗商品行业里,公司的抬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操盘的那个人。”王海滨指出。

  进入2013年,橡胶圈前期疯狂建仓的贸易商们又遇到了合同执行上的困难。目前大家的默契还是想再等等,能不违约就尽可能各让一步将合同走完。但橡胶的巨跌正让违约的冲动变得愈加强烈,而且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做橡胶的都是一个小圈一个小圈的,而且每个小圈都有交集。我们一条链上可能有10家公司,有一家资金紧张,回笼速度慢了,这一圈的资金在运作上都会受影响。”林卫超称。

  那么融资胶究竟会否隐藏着像钢贸或铜那样严重的危机呢张浩认为,橡胶的盘子还是比较小的,上海保税区铜就可能超过百万吨,但橡胶在青岛保税区也不过30多万吨,而且它的货值也没有铜高。重要的是,他感到银行现在更警惕,会紧盯市场,不断给企业提醒,灌输风险的观念。“钢贸的例子还是很有震慑力的。”

  “在橡胶圈和钢贸圈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纯做融资的人的占比还是没有钢贸那么高。好多做融资的贸易公司,其实他背后还是有实体,也有轮胎企业,匹配着发展的,不是单纯就为了融资套现去买房买地。据我所知,虽不能排除一部分资金出去干别的了,但绝大部分融资都还是流动在这个行业里边,一部分是回流到工厂去,做几期的项目,不管亏了赚了,起码是看得到的资金,你知道钱融完是去哪了,所以风险还是相对可控。”林卫超说。

  在他看来,现在还有一个情况是和2008年时不一样的,就是只要你愿意把货便宜得多一点,最终还是可以卖掉的。也就是说下游的工厂这边,只要价格合适,还是有消化能力的。“这说明整个行业还没危机到2008年那样严重的地步。”

  而为了印证银行对融资橡胶的态度,记者走访了青岛多家银行,发现在咨询橡胶贸易融资的相关业务时,大部分客户经理给出的说法都是融资目前没有停,信用证和仓单质押等目前还是可以做,但是要充分考察公司的实力和业内的口碑以及在上下游的信用。一位客户经理直言:“这不光是保证金的问题,现在多高的保证金都可能有风险。行长们宁可只拿基本工资,也不想冒险。”

  4月下旬,沪胶大跌时有传闻称,是因青岛各大银行要回款审账,所以使得现货商无奈抛货回笼资金。但记者就这一事件进行求证时,大部分银行人士表示没听说。

  买方市场来临

  融资胶泡沫的破灭,让业内对一种共识变得更加确定,就是橡胶贸易商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橡胶产业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最终会被上游的胶厂和下游的轮胎厂一对一的情势所取代。

  “现在有一些工厂直接去国外采货,比如说泰国,他们的产地都会吸引一些轮胎厂过去加工产品。总的来说,贸易环节是被逐渐压缩的。”闫利增表示。

  对于本轮贸易商的失血,张浩用“还债”两个字来形容。“前两年各种大宗商品全线上涨的时候,贸易商赚了不少钱,可下游的轮胎厂却承受着高额的成本。这两年,到了贸易商把前面吃的吐出来,维持整个产业链条的平衡的时候了。相信下一波,工厂和终端实体消费企业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强。以前的卖方市场将转变为买方市场。”

  他同时认为,现在橡胶越来越具备金融属性,很多基金、资管公司、期货公司等也进来做,他们在金融方面比现货商要专业得多,对于用金融手段做期现套利,有很成熟的理论,也有足够的、可持续的资金量和头寸,一旦放大起来就不得了。这对传统贸易商的冲击非常大。

  “现在北方公司的很多思想和操作手法,相对上海、浙江的公司来讲,还是很滞后。以这次大跌来说,因为很多南方公司懂得用期现结合的对冲来保护自己,所以越跌实际上对他们越有利。”林卫超指出。

  在今天的橡胶圈,还有很多贸易商在用现货的赌性思维做期货,动辄满仓,出货时则一次性出清。一轮又一轮大跌,将想来凑橡胶融资套利热闹的各种兄弟店、夫妻店依次清洗出局。在王海滨看来,未来贸易商将向两个方向转化:一个是向上游发展,自己做胶厂,另一个则是做类金融公司。

  有人认为,随着橡胶和铜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以及银行意识到风险之后对贸易融资有差别地停贷,大宗商品的去金融化将拉开序幕。而孙一东则认为,在全球货币宽松的情况下,资本进入大宗市场炒作的冲动仍无法遏制,去金融化是方向,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如今,在贸易商们眼中拯救胶价的惟一方法是去库存。

  “未来几个月,我们预期这个库存可能会小幅下降。但是想出现大幅削减,应该不是太容易。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融资性的需求可能会把这个区内的货出掉,然后补入外面的货,这也是一种换仓。但货的库存还是没有降低。”张浩分析。

  而林卫超的预期则很乐观,他认为,去库存的关键还是在下游轮胎这一块,如果下游真正有起色传导上来的话,库存其实消化起来也很快。“有时只要有那么一点预期性的东西,市场各个环节就都动开了,以一天消耗胶是4000-5000吨左右计算,算下来一个月也是十几万吨。要是真能动起来,37万吨的消耗并非难事。”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06日讯

  机构看市

  瑞达期货(财苑)

  翘首盼望保价措施

  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三国成立的三方国际橡胶委员会决定将不再以限制出口的方式来提振橡胶价格,这主要是越南等橡胶新兴主产国大量出口橡胶,使得印马泰三国的干预政策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有官员称,目前印马泰三国将采取重植老橡胶树来得以调控橡胶价格的下行。重植老橡胶树的干预措施短期提振橡胶价格的效果不明显。目前泰国国内对于保价措施出台呼吁十分强烈,再者橡胶产业作为泰国的主要经济产业,橡胶价格对于泰国甚为重要。因此,我们认为接下来的几个月,会有不断关于橡胶的保价消息传出,刺激橡胶价格。

  4月底,中国的橡胶也已开割,但因云南地区出现了干旱,开割的时间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预计开割时间较往年推迟。印马泰三国也会在5月初陆续开割。预计4月份的橡胶进口量将处于继续增加的态势,而5月份的橡胶进口量“再接再厉”仍然延续增加态势。

  上海中期

  橡胶反弹高度有限

  5月3日,上海地区天胶市场报价大涨,市场询价情绪高涨,实单商谈为主。云南国营全乳胶报19300元/吨,海南国营全乳胶报19100元/吨,广垦牌海南国营全乳胶报18800元/吨,云南国营标二报18000-18200元/吨。

  欧洲央行降息,符合市场预期,短期内缓和了国际宏观面的恐慌情绪,5月3日大宗商品整体反弹,前期超跌的橡胶合约领涨工业品,封于涨停。但同时,国内天胶主产区的新一轮天胶产量大规模上市及前期保税区、期货交割库库存高企的状态,加之下游谨慎的采购态度的影响,天胶自身供需依旧偏松,料反弹高度仍将有限。

  大陆期货

  沪胶可逢高抛空

  国内橡胶产区开割,保税区库存维持高位,交割库存大增,供应预期增加,打压天胶需求信心,沪胶维持弱势整理。国内PMI数据公布,显示中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欧洲央行降息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欧元区银行间信贷紧缩的现状,同时,美国不及市场预期的全球制造业指数以及美国私营部门就业报告的出炉,引发了市场对全球未来增长前景的担忧,大宗商品下跌风险依旧存在,沪胶可继续采用逢高抛空策略,空单可继续持有。 (来源:华夏时报)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06日讯

  成本下降 需求增加 绿色轮胎企业或迎双重利好

  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将迎来天然橡胶产量的集中释放 期。受此影响,春节至今的一波天胶价格急跌目前看来尚难刹车。公开数据显示,春节以来,天胶现货价格下跌约27%,期货合约则下跌约30%。另一方面,与 绿色轮胎有着密切关联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则于5月1日起实施。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下游的绿色轮胎企业将迎来成本下降、需求增加的双重 利好。

  国内橡胶现货、期货价格经过三个月深跌,至今仍未喘过气来。上周四,橡胶1309合约继续低位震荡,报19120元/吨,跌0.83%。而“五一”节前,1309合约曾连续大幅下挫,一周跌去约13%。至于现货方面,下游的采购、成交也均十分清淡。

  目前,国内云南、海南已相继开割,3月越南天胶出口则较2月增长63%,印尼进入产胶旺季,加上泰国雨量增多有利南方各橡胶主产区恢复割胶,令胶价承压明显。

  与此同时,库存却在高企。截至4月26日,青岛保税区橡胶总库存较4月15日增加4200吨至37.11万吨。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预计,今年全球天胶产量将增长3.2%,供大于求格局中期难以打破。

  轮胎是橡胶应用的大户,前者受汽车市场变化的影响较大。数据显示,1-3月汽车产销总体表现好于预期。在国内汽车产量保持平稳增长的背景下,轮胎行业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国 金证券分析师刘波指出,2013年天胶价格有望维持在25000元/吨的低位,与去年均价2.68万元/吨相比有约6.7%的下降空间,轮胎业盈利有望大 幅增长。以橡胶成本(天胶+合成胶)占轮胎60%,轮胎毛利率15%计算,胶价降低6.7%可提升轮胎业销售净利率约2.6%,行业盈利将大幅增长。

  值 得注意的是,《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也于5月1日实施,预计企业对绿色轮胎需求会显著扩大。风神股份(600469)此前在全球率先推广无 毒无害、低碳节油、可翻新的绿色轮胎,率先实现子午胎系列产品100%绿色制造。其他轮胎企业还包括双钱股份(600623)、赛轮股份(601058) 等。

  另外,以橡胶为主要原料的传送带制造业生产成本也有望下降,涉及宝通带业(300031)、双箭股份(002381)等。(来源:上海证券报)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东原副省长黄胜一审被判无期
  • 体育中超-申花0-3后平武汉 鲁能绝杀3-2 视频
  • 娱乐何超云承认已分手 陈山聪赌王女婿梦碎
  • 财经上海掺假羊肉疑流入小肥羊等品牌火锅店
  • 科技打车APP遭遇青春劫:或重蹈团购危局?
  • 博客石述思:圆明园兽首回归是谁的胜利
  • 读书史海钩沉:毛泽东为何不与贺子珍复婚
  • 教育大学女生跨校选修按摩课 为找好老公加分
  • 育儿3岁女童疑遭邻居男子性侵致下体出血
  • 叶檀:削山填海平坟的疯狂
  • 董少鹏:中国股市有没有肖钢红利
  • 官建益:实现中国梦不能靠打鸡血
  • 姚树洁:赵红霞和常燕都犯色诱敲诈罪吗
  • 冉学东:中国养老制度改革遭遇强力阻挠
  • 管清友:宏观好微观弱是一种统计错觉
  • 陶冬:美就业出强击 欧央行探新路
  • 曹凤岐:北大使我懂得了经世济民
  • 谢百三:2000亿RQFII会引发大牛市吗
  • 谢作诗:卖淫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