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雅琼
黄如论是自胡润慈善榜创榜以来连续十年入围前十名的慈善家,至今累计捐赠近35亿元。
“我这个人一不赌二不嫖,也不吸毒,我的钱连我儿子一辈子也花不完,干脆拿出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好了。” 黄如论这样阐述他从事慈善的初衷。
这位有“中国卡耐基”之称的企业家是世纪金源集团的董事长,在新鲜出炉的《2013胡润慈善榜》中,黄如论以5.8亿元捐赠额再次荣膺中国最慷慨慈善家。把这张榜单往前翻10年,同样是黄如论以2.1亿元捐赠额成为第一个胡润慈善榜的首善。
十年慈善专注教育
黄如论并不是最富有的,在2012胡润百富榜中,他仅排在第46名,财富150亿元。但展开他的捐赠清单,却不乏大手笔。2012年,黄如论向清华大学捐了3个亿,其中2亿捐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1亿捐资清华大学教育基金成立中科协安老基金,另外反哺家乡捐赠1.5亿于连江慈善基金会,用于教育。
从1993年开始,黄如论不断刷新捐赠数额纪录,他始终专注的是教育和扶贫。福州会展中心、福建连江黄如论中学、北京海淀区四季青乡敬老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等都获得过黄如论上千万元的捐赠。
对教育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源自黄如论少年时期的经历,他曾说过:“我出生于福建连江一个小渔村,小时候家境贫寒。为了养家,刚读到小学六年级就被迫辍学,丧失了继续念书的机会。1986年,我只身前往菲律宾。记得那时候没有知识的我在异国他乡寸步难行,因为不懂英语,进出海关面对全是英文的卡片我非常尴尬。从那时起,我就发誓,如果有一天我飞黄腾达,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没有文化!”
捐款自由不设基金会
对于黄如论的义举,一名知名社会领袖有过这样的评论:“如果说有很多企业家的捐赠还是出于个人目的,那么黄如论可以说完全走出了这个怪圈。他以他的近乎神话般的伟大义举向这个社会昭示了一种真正的慈善精神。”
卡耐基代表着一些学者所谓的“自由慈善主义”,即捐赠不是为了有钱人精神上的救赎,而是为了改善受惠者的品性。“财富主要不是个人的产品,而是社会的综合果实。”卡耐基这样认为,没有19世纪末美国人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他名下的财富也就无从谈起。为此,还有人给黄如论冠以“中国卡耐基”的称呼。
而黄如论的儿子黄涛把父亲从事慈善事业所带来的好处归结为两点:“使心态得以平衡”,“有利于公司发展”。他认为,“在榜上越靠前,说明我们捐的越多。我们希望名次能靠前,这说明我们为社会做的贡献越大。再往深里想,这也说明我们企业经营的越好,这些方面都是能够彼此互证的。”
黄如论与卡耐基在很多方面其实不尽相同,他的捐赠表现得更随意,也似乎不像经过高度理性的复杂计算。
“以前我们没有做慈善的渠道,主要是通过寺庙向老百姓发放一些现金。”黄涛说。即使是现在,黄如论的很多捐款也都是随机的、不经意的。“他听说哪个地方出现了危机需要帮助,就马上开支票,一两句话就把事情解决了。”
黄如论一直没有把捐款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运作,原因是“太忙了”,而他的儿子曾建议父亲建立一个专项基金会。但黄如论认为:“我自己的专长是创造财富,至于做基金会从事公益事业,不是我的专长,所以我采取捐赠,而不是直接成立自己的基金会。”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