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品变形:华尔街新游戏

2013年04月19日 05:35  上海证券报 

  蔡恩泽

  也许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华尔街在经历过金融危机数年洗劫后又恢复了生机,金融大佬们“赌性”难改,又开动脑筋,想出了金融“创新”的点子,上一回是次贷按揭,而这一回是抵押品变形。

  所谓“抵押品变形”,就是把风险相对较高的资产转变成表面上比较安全的资产。典型的交易过程是,一家对冲基金、保险公司或投资公司携带低评级资产组合(如垃圾债券)找到一家银行请求抵押,银行在评估后通过回购市场借出这些证券,通常是借给另一家实力雄厚的大银行来换取政府债券或现金,政府债券或现金可被用作抵押品,这样就能支持该对冲基金、保险公司或投资公司由共同对手方清算的衍生品交易。

  说白了,这就是风险较大的抵押品通过银行的包装,化腐朽为神奇,在衍生品市场流动。银行通过“金手指”点石成金,抵押品身价立马高贵起来。这就是华尔街新的“炼金术”。前高盛抵押品经理表示,这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只是换了个“包装”。

  10年前,据英国《卫报》报道,剑桥大学的科林·汉弗莱斯教授拥有21世纪的“魔法石”——氮化镓。他和世界各地一批科学家都在研究炼金术上梦寐以求的东西:通过氮化镓这种物质把普通金属变成金子,或者说金钱。而早在几百年前,当时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就已不断尝试把廉价的基本金属铁、锰、铜、铝、铅、锌、锡等变成贵重的黄金白银。现在,华尔街的银行家也在努力尝试续写类似的“奇迹”。

  银行家无利不起早。抵押品变形是新的利润生长点,虽然抵押品变形业务究竟能给银行业提供多少额外的利润,现在还没有确切估计,而提供变形业务的银行会向客户收取一定费用,同时对客户资产附加一定折让。对风险较高的抵押品,比如说垃圾债,会附加较大折让。而眼下衍生品市场对抵押品的需求很旺,市场预计大约5000亿美元至10万亿美元的规模。所以,现在包括巴克莱、花旗、德银和道富银行的大型银行正在准备提供抵押品变形这项新业务。

  来自美联储的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大型银行与客户谈论抵押品变形业务。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对抵押品变形业务都充满了热情。连养老基金也跃跃欲试,正在讨论借出所持安全资产的可能性。摩根士丹利和顾问公司Oliver Wyman的报告认为,抵押品变形带来的收入“很可能能抵消引入监管新规带来的大部分损失”。

  从这个角度来说,抵押品变形是银行方面应对监管新规想出的对策。2010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金融监管新规“多德·弗兰克法案”被认为是“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将成为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1933年银行法案》)比肩的又一块金融监管基石,从内容上看,新法案主要强调四个方面,即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严格金融监管标准、扩大监管覆盖范围以及强调跨机构协调监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法案限制银行投资于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等自营交易,对银行资本金、流动性及衍生品交易有特别的限制。

  监管新法给银行戴上紧箍咒,无形中加大了银行方面的运营成本。于是银行打着金融创新的幌子,转而开始包装抵押品,将其“变形”后推向衍生品市场,采用变通的方法逃避监管。

  不过,抵押品不是变形金刚,变来变去也不会变出刀枪不入的金刚之身,风险依旧。抵押品变形业务的风险在于,可能制造更长更复杂更耀眼的抵押品链条,当抵押品的市场身价开始下跌,银行方面可能会陷入自我毁灭的恶性循环之中。

  专注于抵押品问题的IMF经济学家Manmohan Singh表示,“不可能没有成本地把BBB评级的资产变形成AAA评级的资产。如果银行大量从事这种业务,将会使风险加权资产水平大涨。我认为,这是监管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新上任的美联储理事杰里米·斯坦估计,参与变形抵押品的投资者可能最终会面对“恶性地追加保证金”。比如说,一家保险公司把垃圾债变形成美国国债,如果垃圾债市值下跌,该保险公司就不得不提供更多的现金维持抵押品变形,或平仓所持的衍生品交易头寸。

  可见,抵押品变形这项新业务只是隐藏了风险而已,并没有真正转换风险。银行方面可能无法承担引入抵押品变形业务可能带来的更大风险。如果银行持有太多低质量资产,将消耗其资产负债表的一大部分,这会损害银行原本的业务。

  红肿之处,艳若桃李。高风险的抵押品经过“变形”后变成了泽丰肉鲜的水果,然后进入衍生品市场,这不是又一场火山口上的金融游戏是什么?

  美国银行业监管机构似也觉察到了抵押品变形的莫测风险。近日,美联储理事杰里米·斯坦公开表示,抵押品变形“正是一种可能在新规推动下快速发展的金融活动,因此我们需要对它特别警惕”。这也是美联储人士第一次公开对抵押品变形这一新生业务发出警告。

  (作者系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财经媒体专栏作家)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本级三公预算公布:公车费近44亿
  • 体育湖人胜火箭西部第7收官 季后赛西部对阵
  • 娱乐台57岁作词人急办爷孙婚 嫩妻父欲告诱拐
  • 财经3月70大中城市仅温州房价环比下降
  • 科技大佬当年:上升期的史玉柱与陈天桥
  • 博客吕令子大学生活照(图) 戴旭回应南周访谈
  • 读书正说六宫:后妃们的"工资"差别有多大
  • 教育精英入围城 在港内地生的“七年之痒”
  • 育儿去香港抢不成奶粉抢纸尿裤?(图)
  • 冉学东:金价下跌必然预示着房价下跌吗
  • 袁一泓:呼吁彻底断绝福利分房
  • 姚树洁:撒切尔夫人鲜为人知的一面
  • 徐斌:滞胀是全球经济逃不掉的命运
  • 叶檀:黄金下跌预示着新一轮经济危机?
  • 张明:躲不开的实际汇率升值
  • 陶冬:去年的经济政策基本失败
  • 李罗力:国五条错在哪里
  • 孙立坚:中国为何要关注资产的安全性
  • 洪平凡: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