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27日,全国27个省区公布了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CPI数据。数据显示,27个省区的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均大于其CPI同比涨幅。
然而,增长的数据有没有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需要进一步调查。
不过,此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4.4%。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能达到10%以上的速度,将会为扩大内需提供充分空间。
长期以来,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一直是短板。近几年由于外需不振,刺激内需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央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拉动消费,各地区也纷纷跟进推出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当前“稳增长”被放在日益重要的地位上,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消费。
7月11日,国务院工作讨论通过《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业界纷纷表示,此份《意见》是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必将为释放社会消费潜力增添助力。
而近日,南京市发布《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在房地产消费、汽车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文化体育娱乐消费、教育消费、健康消费、会展消费、节假日和新型方式消费以及绿色消费等10个方面,突出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及加大政府扶持,试图进一步扩大内需,为经济的平稳增长提供支撑。
然而,即使各方面出台再多的鼓励措施,老百姓总是因种种顾虑捂紧自己的钱包。老年人怕得病;中年人上有父母赡养、下有子女教育;年轻人要攒钱买房子。此外,物价上涨、实体经济不景气等等,总让人不敢放心花钱。
专家表示,要扩大内需,关键是要做好三点:提升收入水平,就要改善收入分配的结构,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尤其要重视农民增收;其次,增强居民花钱的安全感,就要相应增加政府的民生支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民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第三,推动产品创新,就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
据人社部日前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有16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9.7%。各地最低工资指导线的调整,是收入分配改革发挥作用的第一步。也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第一步。
继续结构性减税,是促进消费的第二步。
结构性减税政策,特别是国家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减轻了企业的压力,间接地影响了各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加快。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26日部署下半年财政工作重点时指出,要落实和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快和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落实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完善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
这正是在逐步降低间接税的比重,而增加直接税的比重,减轻居民的税收负担,从而促进居民消费。因为居民现在买东西里面有一部分是本身的成本,有一部分是企业的利润,有一部分是间接税。税负的减轻可以使企业有了降价的空间,一方面有利于控制物价的总水平,另一方面也很显然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
此外,通过取消增值税名目繁多的优惠政策,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加好的公平税负环境。通过对中小企业减税来使得中小企业的活力增强,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更多,而且中小企业主提高工人工资的能力也会增强。
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增强居民的安全感。
日前,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中国基本医保已覆盖96%的人群,已跨入具有全民医保制度国家行列。
不过,我国还需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动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才能解决消费的后顾之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