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郭树清:儒雅的学者型官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31日 07:00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侯捷宁

  “外秀内刚、豪爽博学、学术功底很深、是个务实的人。”这是熟悉郭树清的金融界人士对其较为共同的看法。在记者的眼中,郭树清是“特耐心、特有风度”的“学者型官员”官员。而私底下的郭树清十分豪爽,爱开小玩笑。从早期作为学者参与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设计”,到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汇金公司董事长、建行董事长,再到目前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不断的被推向市场和舆论的前沿,成为改革开放积极的思考者、建言者、身体力行者和参与决策者。

  学者本色

  “学者型官员”是所有接触过郭树清的人给出的一致评价。郭树清在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管理、经济体制比较研究等领域颇有建树,曾两度荣获孙冶方经济学奖,并应邀出席过多次国际经济组织和大学召开的经济学方面的学术会议;1991年以来,受聘于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担任兼职教授;2010年11月,郭树清等人作为主要贡献人的“整体改革理论”获得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出生于1956年的郭树清堪称幸运。1978年,22岁的他进入南开大学哲学系。1982年大学毕业,郭树清放弃哲学专攻经济,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硕士研究生。此后,他又顺利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于光远,研究比较社会主义体制。再后来,他被分配到国家计委,转年8月,参加吴敬琏课题组。郭树清从两位经济学家那里得益良多。高规格的学术平台很快令郭树清如鱼得水。

  1988年5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设计》完成,却未受到足够重视。当该报告获得认可并被建议推行的时刻,郭树清被逐步推到了改革前台。1996年,方届不惑的郭树清被提拔为国家体改委秘书长。短短两年后,体改委改为“体改办”,郭树清再获提拔,被任命为该办两委员之一。同年7月,42岁的郭树清离京,远赴贵州出任一方要员。

  2001年4月,在贵州度过了两年又9个月的郭树清重返首都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郭树清目前仍在中国央行研究生院担任博士生导师,发表研究论文、文章300余篇,出版过《比较价格体制》、《经济体制转轨与宏观调控》、《整体的渐进》、《在过剩与贫穷之间》、《直面两种失衡》、《郭树清改革论集》等作品。

  “神色温和,讲起话来条理清楚、言语简洁明了,完全没有某些官员与学者交往的态度。” 这是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钟伟对时任外管局局长的郭树清的评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亦认为一大批活跃在经济改革一线、具有良好理论素养的学者中,郭树清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在巴曙松为《在过剩与贫穷之间》写的书评中,就认为郭树清先后在贵州省和外管局任职,这是两个存在巨大反差、同时也尤其容易引发理论反思的工作环境:一面是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的贫困省的领导者;另一面是因贸易顺差激增而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的管理者。

  “这使得作者能够从地方管理到国家宏观调控,从贫穷和短缺到以富裕和过剩,以及从国内到国际,以一种相对宽阔而且现实的视野,来系统地考察和思索转型期的中国问题,并以务实的精神去解决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巴曙松称。

  临危受命建行

  2005年,对于四十九岁的郭树清来说,临危受命处理建设银行因张恩照辞职而引发的“地震”,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作为四大行中最先启动股改的建行,其时任行长、董事长王雪冰和张恩照先后涉案落马。这不仅对建行股改上市造成不利影响,如处理不当,对四大行股改上市也势必会产生不良影响。2005年3月,时任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兼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树清临危受命接管建行后,只用了7个月的时间,建行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IPO(首次公开发行)的国有商业银行。

  此次国有银行改革被国务院领导称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战役”。当时,郭树清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当时的国内外舆论都集体唱空中国银行业,中国银行业已经“技术性破产”,这对建行当时引进外资形成了不利的舆论环境。

  建行当初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首选对象是花旗银行,并且在建行股改的时候花旗银行已经提前介入了。郭树清接任张恩照后,花旗没有想到的是,看似儒雅的郭树清在谈判桌上表现得非常强硬,由于花旗出价过低,导致谈判破裂。

  同年6月,建行宣布与花旗分手,花旗正式出局建行的战略投资者。据了解,踢出花旗银行作为建行战略投资者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花旗出价太低。6月17日,郭树清与美国银行董事长刘易斯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据此协议,美国银行将分阶段对建行进行投资。首期投资为25亿美元;第二阶段将在建行海外首次公开发行时认购5亿美元的股份,这30亿美元总共购买建行9%的股份。而且,美国银行还保留一项特殊的期权:未来数年内可增持建行股份至19.9%。事后的实践证明,建行引进的美国银行是中国最成功的战略投资者,他们在金融危机中并没有落井下石大量抛售建行股票,并且按照协议还帮助建行完成很多项目和培训。

  这是迄今为止外国公司对中国公司的最大单笔投资,亦使建行率先成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第一家与国外战略投资者达成协议的银行。外界评价说,这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在推进股份制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业内人士指出,建行在香港成功上市和其后回归A股市场,为其他三大银行改制、上市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并为其它行改革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加快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

  南开大学毕业、曾就学于牛津大学同时英语颇佳的郭树清在西方媒体的眼中是个直言不讳的人。舆论普遍认为,郭树清个人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助于加强未来资本市场在国际化道路上的进程。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大升,人民币国际化更是成了重要的议程。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债券,人民币计价股票和基金,跨境ETF种种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如何充分利用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协助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也是新任监管者必须要考虑的策略,香港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目前享有一定的优势,证券市场也将面临新的机遇,也是未来持续发展重要的一步。 伴随着人民币走出去和国际化,跨境监管的联系和合作也将需要进一步加强。

  “郭树清过往在金融市场拥有丰富理论和经验,将会成为金融市场最宝贵的资产,对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无疑是大有益处的。希望丰富的经验能为郭树清带来智慧和魄力,去面对并解决中国证券市场的种种问题,推动市场健康发展。”上述人士表示。

  关于证券市场:

  商品期货市场、债券市场大有作为

  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步伐,包括境外企业在华发债、上市,完全可以加快,因为过去我们担心的资金不足问题已不存在,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资金剩余。

  郭树清指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及其体系机遇与挑战并存,应继续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特别是在商品期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领域应大有作为。

  而这些领域目前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期货市场。郭树清说,中国是最大的商品使用国、大宗商品的进口国,但我们的期货市场发展非常滞缓,在全球的占比仅有10%左右。过去市场或许会以人民币不可兑换作为发展滞缓的一个理由,但他认为实际上关系不大,因为大宗商品交易完全可用美元以外的货币。

  关于货币政策:

  多采取一些价格手段

  目前,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调至21.5%,中小金融机构也上调至18%,银行流动性进步一趋紧。

  今年9月份,郭树清出席达沃斯论坛时,称遏制物价上涨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目前货币政策方向不会改变,但央行应减少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的运用,多采取一些价格手段,期望监管层更多地使用加息这样相对温和的手段进行调控。

  他的理由有二,一是如果实际利率为负,那么很多资源的价格会被扭曲。二是目前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这样的大型城市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

  同时,郭树清还认为,人民币应该更快地升值,以减少中国外汇储备的积累,不过,目前的升值速度已接近市场预期。

  关于金融危机:

  拯救全球经济不能单靠中国

  尽管全球主要经济体都进行了财政刺激和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仍没有散去。

  郭树清认为,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深层次原因是产业结构转型,实质上也是社会结构转型,有其必然性,不能简单归结为华尔街太贪婪,不是简单的监管不力、投机过度、金融创新太多,根源还在于整个经济和社会复杂的结构转化。美国经济确实遇到很大挑战,但是还远没有达到衰落的时候。美国1.5%的经济增长,是高质量的增长。不能简单地把美国和欧洲与中国比,说中国的日子好过,我们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同时,郭树清认为不能过分夸大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不可能靠中国一家就能把整个世界从萧条和危机当中拽出去。

  相比美国经济,欧洲的危机似乎更大,郭树清对此的观点非常清楚,他认为欧洲和美国不太一样,欧洲新兴产业的发展比美国慢,科技进步也比美国慢,但比金砖四国还强得多。但欧洲最大的问题是社会政治问题,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凑成一个经济体,搞统一的经济政治政策,要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肯定会遇到很大的挑战,不那么容易。欧洲要走出这场危机应该是没问题的,只是具体到个别国家可能问题就比较大,如希腊。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