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自去年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以中间价计算的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迄今已达5.21%。一年来,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向均衡水平靠拢,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显著增强。
这一年来,汇率手段在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抑制输入型通货膨胀、促进全面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央行同时进行了4次基准利率上调及9次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宏观调控效果总体上明显而有效。
数据显示,去年重启汇改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即大幅走高295个基点,一举突破6.80关口。今年以来,在美元走软的大背景之下,人民币汇率的“碎步式”升值趋势更加明显。继1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6.60关口后,4月29日再度突破6.50关口,人民币汇率已进入6.4时代。
此外,一年来人民币汇率愈加显示出“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特性,对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有升有贬,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向“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迈进。
升值预期一直是汇改进程中挥之不去的话题。如何摆脱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已经成为汇改后半程阶段绕不开的问题。
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曾撰文表示,人民币升值预期之所以挥之不去,主要是因为汇率机制僵化和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加。无风险的单边投机行为,又造成了预期的自我实现。完善汇率机制的核心是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让市场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有学者认为,可采用大幅度升值的手段,让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到位,以此破解升值预期难题。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指出,该升不升,形成升值预期,是造成热钱流入的重要原因,用升值弱化升值预期是措施之一。
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认为,当前小步升值无异于向投机客散发入境邀请函,一次性升到位未见得不是一个选择。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虽然允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区间为中间价上下0.5%,但实际来看,过去一年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波动幅度很少突破0.3%。其根本原因是决策层担心浮动过大会恶化当前出口企业的经营状况,照此看来,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在当前抗击通胀的大环境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成本,减缓输入型通胀压力,但如果升值过快过猛,对于眼下不少陷入困境的出口中小企业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如何拿捏好人民币升值这把双刃剑,取决于经济形势的演变,考验着决策者的眼光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