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8日 13:09  新浪财经
尚福林
尚福林

  尚福林,1951年11月出生,汉族,山东济南人,金融学博士。

  2002年12月27日,尚福林接替周小川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2004年2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市场人士将其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七次重大政策利好"。

  2005年6月27日下午3时30分,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令人瞩目。这是自1992年证监会成立以来,证监会主席首次亮相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股权分置改革也以此为标志,上升到国家重大经济改革举措的高度。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

  2006年5月17日,证监会公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该办法于5月18日起施行,标志着因股权分置改革暂停近一年的新股发行重新启动。

  股改操盘手

  盘点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政绩,启动并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无疑是其任职六年间的最大功绩。作为股改的操盘手,尚福林开启了资本市场的破冰之旅,从此,中国股市由熊转牛,股指涨势如虹。

  2002年,尚福林受命于危难之际。其时,股市正处于漫漫熊市,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几乎所有指责的矛头都对准了证监会。

  上任后,尚福林以其审慎沉稳的个性、不疾不缓地推进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同时,更多的时间是在思考妨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症结根本,并赴沪深两市调研,找寻改革的路径与方法。从锁定目标到出手救治,尚福林花了两年的时间,期间,他一直低调潜行不事张扬,为此,甚至被市场指责成“无为而治”。

  最后尚福林直接拿中国股市发展的制度性痼疾——股权分置来开刀。因为他敏税地意识到“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且,这一问题随着新股发行上市不断积累,对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

  存在了十年的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创建之初的病根,没有人敢轻易触碰。过去两次改革试点失败的惨痛教训股民记忆犹新。毕竟涉及到4000多亿股的非流通股入市,稍有不慎,不仅股民再遭重创,而且还有可能导致国内A股大幅下跌乃至崩盘。

  对于今天已经充分享受到改革成果的投资者,也许没有人能想象得到尚福林当初的艰难处境与承受的巨大压力。

  一年后,在股改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之后,尚福林平静地诉说当时的艰难处境:“国有股减持已经出现过两次早期的逆转,使得股权分置改革成为背水一战,没有退路。”

  “当时股改压力特别的大,来自高层务必保证改革成功的压力、牵涉几亿人的社会压力、来自经济学界的批评、来自外资机构‘破坏契约原则’的指责……甚至证监会内部对推动股改也有不同的声音,但他始终非常坚定。除了证监会内部研究,他还多次邀请经济学家、市场各方人士参与讨论,听取各方不同观点包括反对的声音,最终使得股权分置改革走向成功。”一位参与讨论的学者这样评说。

  期间,股改方案经历数次波折,大小论战无数。

  最早指出股权分置怪现状的市场人士张卫星回忆,有一次,为了讨论股改第一批试点可能出现的投票结果,尚福林主席与他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与沟通。

  尚福林之所以能够顺利推动、破解股改这一历史难题,与他的学识、人品、经验和开明的心态分不开。

  2005年4月29日,必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天,证监会与国资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做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大幕轻启。

  “五一”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证监会公布四家上市公司成为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5月9日,股市一开盘便以暴跌来迎接这一被管理层称为“利好”的政策。其后一周,上证指数两次跌破1100点。

  在证券市场剧烈震荡时一片谴责、质疑声中,尚福林一句“开弓没有回头箭”至今仍然是掷地有声。

  现在看来,“开弓没有回头箭”,并不只是一种情势,而是整个市场的一种历史性的必然。

  2004年到2005年之间,是尚福林曝光率最高的年份。股改迫使上任后一直低调寡言的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从幕后走到台前,不断在各种公开场合阐述宣贯股改,在市场质疑时耐心解释,在市场迷茫时迅速救火。

  2005年6月27日下午三点半,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发布会上,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尚福林说:有人说,改革可能要不计成本地推进,我想更准确地表达应该是改革要着眼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进行综合平衡。通过股改我们希望的是合作共赢。

  事实上,从某种角度说,这正是成功解决股权分置的基本路径。股改平衡的是各方的利益与权利,因此,其过程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市场定价机制,以及对流通股股东的权益保护等问题上。

  尚福林表示:补偿是基于历史,而对价是着眼于未来,对价是寻求双赢。

  在各种利益集团的错综复杂的较量中,尚福林最终采纳了以对价方式平衡股东利益的做法。“对价”实际上就是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的补偿价格,具体定价则由双方去讨论与协商。

  “市场上买个白菜都讨价还价呢。”尚福林以这种幽默方式解读双方的争吵。

  这一改革思路很好地平衡了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股改的第一批试点中,清华同方的股权分置方案被流通股股东否决。这也证明了对价方式的有效——两类股东之间是能够博弈起来的。其后,不断有流通股股东投否决票的案例发生。

  平衡的艺术还体现在他的人际关系的平衡能力,他的“求大同存小异”的沟通能力对股改至关重要。

  “国九条”发布后,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成立了六个跨部门的工作小组,其中一个就是积极稳妥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专题工作小组,这个小组由证监会、国资委和财政部参加,股改配套政策也是在上述几个部委协调支持下推出的。

  2003年11月12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发言对股改最重要的对价工具表示异议,尚通过各层面疏通,最终使证监会与国资委两家联合发布《关于做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也被证明是个双赢的结果。

  中国股市历史遗留问题积重难返,市场存在的股权分置等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逐步暴露。股改当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股改制订了两个操作原则:一是实行试点先行,协调推进,分布实施;二是统一组织,分散决策。

  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径。股权分置改革的原则和方法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同、方式适应性和市场承受力三方面的实践检验。

  2005年9月,股改全面铺开。随后,整个A股1400多家上市公司全面推进股权分置改革。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