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温是中国经济“小考”

  证券时报记者 孔 伟

  温家宝总理今年3月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尤其提到:“……加上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现在看来,总理的前瞻性判断是十分准确的。

  今年以来,或者说自去年冬季至今,我国经受了多频次、大面积的自然灾害的侵袭:从渤黄海、新疆等地的冰雪灾,到持续一、二季度的西南大面积旱灾,再到5、6月份的水灾,老天爷几乎就没让老百姓过个消停日子。而近段时间以来,热浪又席卷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仅7月4日这天,历史上现阶段气温均较为温和的北京市,气温竟一度飙至40.6℃,为1951年以来所仅见。与频发的自然灾害相对应的,是“50年一遇”、“百年一遇”等触目惊心的字眼,以及蔬菜等时令消费品价格的应声上涨。人们在抗击自然灾害的同时也不免担心:在通胀苗头已经显露的情况下,自然灾害会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多大影响?会不会促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目前的高温天气容易导致农作物产区出现旱情,致使农作物产量下降,并因此推升农产品价格,同时也会促使下游的养殖业成本水涨船高,成为畜产品价格走高的推手。由于食品在我国现行的CPI构成中占有34%的权重,农产品价格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毫无疑问,通胀的压力会因为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加大,说高温将“烤”验中国经济实不为过。

  此外,高温天气也会促进空调、电风扇等电器的消费,并可能会导致相关产品价格的轻微上涨。由于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在CPI中也占有6%的权重,因而也会对整体物价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其影响远不如农产品价格的变动。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粮食连续6年大丰收,粮油肉食品等人民生活必需品库存充足,市场监测及调控措施及时有效,将在相当大程度上削平物价上涨的“波峰”。

  此外,我国政府对抗灾救灾的组织实施卓有成效,能够在相当大程度上将农牧业生产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控也是及时有效的,前期西南地区大面积的特大旱灾,国家调拨了180万吨储备粮,粮食价格便很快趋于平稳。此次高温天气的影响应当说远不及西南大旱,虽然也会对我国政府的调控能力形成考验,但“考题”并不太难,相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能够轻松应对。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