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希腊债务危机不必过度恐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2日 03:25  上海证券报

  刘利刚

  □作者 刘利刚

  作者系

  澳新银行

  中国经济研究总监

  日前欧盟财长达成一项总额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首先是表明未来希腊不会出现债务违约问题,欧盟和IMF有能力和政治意愿为希腊解决债务危机;其次是试图把希腊“隔离”在欧元区之外,避免希腊债务危机进一步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周一,欧盟成员国财长达成一项总额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其中,4400亿欧元将由欧元区国家根据相互间协议提供(为期三年),欧盟还将从金融市场上筹集600亿欧元。此外,IMF将提供2500亿欧元。这项庞大的救助计划,不仅有助于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而且还可以防止希腊债务危机的进一步蔓延。

  尽管市场可能仍会继续担忧希腊债务危机,但笔者认为,市场不必过度担忧希腊债务危机。因为,希腊不会出现主权债务违约问题,希腊债务危机也不会进一步转化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相反,对有眼光的投资者来说,这可能正是一个良好的介入时机。

  之所以说希腊不会违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欧盟已达成包括援助希腊的一揽子救助机制。鉴于各方的承诺已经基本达成,同时IMF的介入实际上已为希腊债务危机保底。多年的经验也表明,欧盟和IMF有能力也有政治意愿为希腊解决债务危机。

  第二,“欧洲各国”也非常警惕希腊一旦违约可能造成的恐慌。事实上,这些国家的基本面并不比希腊好很多,这意味着它们也不愿意看到希腊违约,与希腊境遇较为类似的部分欧盟国家也将站在希腊这一边。

  第三,欧元区内基本面相对较好的国家,比如德国和法国,也持有大量希腊债券,希腊违约会使银行系统危机向这些国家蔓延。因此,控制希腊危机也符合德国和法国自身的利益。这表明,在危机开始蔓延时,欧元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关系,使得其他国家难以袖手旁观。

  第四,很多人担心希腊会复制历史上阿根廷的主权违约事件,但事实上,希腊的债务主要以欧元计价,不会出现由于本币贬值导致外债飙升问题,这也为希腊顺利解决债务危机创造了相对较好的客观条件。

  针对同样的问题,笔者上周在柏林参加Aspen研究所主办的“G20格局下的欧洲”论坛中,也与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斯马吉(Lorenzo Bini Smaghi)交换了看法。他认为,希腊对欧盟整体的货币政策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不能允许其出现违约。斯马吉也指出,阿根廷违约,并没有对其他国家产生明显影响,但希腊一旦违约,将对欧洲各国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五,欧洲央行也已经多次表态,不会让希腊违约。我们相信,作为欧洲货币政策的执行机构,欧洲央行的支持也将有利于希腊相对迅速地解决眼下的危机。

  与此同时,尽管目前很多人都担忧希腊债务危机有可能会转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但日前欧盟成员国财长达成一项总额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显示了欧盟维护欧元区金融稳定的决心与信心,所以,这种担忧有些“杞人忧天”。这一判断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希腊已经开始走上了解决债务危机的正确道路:财政紧缩及寻求多边援助机制,这样的选择显然是痛苦的,但有利于减轻市场的担忧,也有利于市场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恢复信心。

  第二,尽管解决债务危机需要大量融资,但从目前的市场流动性来看,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并不是很高,相信在本次危机中不会重演雷曼破产时出现的流动性奇缺状况,这也就大大降低了金融市场的整体系统性风险。

  第三,根据我们的计算,无论是此前欧盟与IMF为希腊提供1100亿欧元的救助方案,还是欧盟新的救助机制,基本上能解决希腊未来几年的融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把希腊“隔离”在欧元区之外,从而将显著降低其对欧洲和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影响。

  当然,对于欧盟来说,本次危机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目前的财政紧缩将限制发达国家的消费、投资及潜在经济增速。另外,巨大的融资需求也将推高长期利率,将使欧美经济面临更大挑战。有鉴于此,未来欧洲经济改革必须把重心放在提高经济竞争力以及调节人口年龄结构上来,希腊债务危机实际上正为欧洲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契机。

  据此,我们相信,当前市场对欧元区债务危机的评价显得过于匆忙和表面化,市场需要理性思考,并认真考虑欧元区本次危机中是否存在长远的投资和交易机会。对中国来说,欧盟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对待危机的态度上,“主动参与”相信是展示中国能量的重要机会,这也有利于稳固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多极化趋势。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