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定价过高的因素外,投资者自身恐慌心态也是主因之一
⊙记者 潘圣韬 ○编辑 陈羽 朱绍勇
周二大盘股二重重装上市首日大跌4.12%,成为继中国西电之后又一只首日破发的新股。而随着最近市场行情急转直下,新股破发现象也是接二连三地出现。
记者调查发现,新股的“破发潮”令机构在网下的询价过程中更趋谨慎。不过分析人士表示,新股破发固然有定价过高的因素,但从目前如此普遍的破发现象看,投资者自身恐慌心态或许也是其中一大主因。
“破发潮”愈演愈烈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二级市场人气极度低迷,新股上市后的表现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尤其是大盘股的破发形势尤为严峻。在中国西电成为IPO重启以来首只首日破发的新股之后,昨日另一大盘股二重重装也“步其后尘”首日大跌4.12%,新股“破发潮”从而出现愈演愈烈的迹象。
统计显示,在2009年以来发行并已上市的140只新股中,已经破发过的新股达到14只,包括8只沪市发行的大盘股、3只中小板以及3只创业板股票,新股破发比例高达10%。而除了中国北车,其余13只个股目前仍处于“破发”状态之中,其中中国中冶、招商证券、星辉车模、中国西电四只个股相对发行价的负溢价率都超过了7%。
机构询价更趋谨慎
在寻求新股破发背后的原因时,市场几乎一致将过高的发行市盈率视为“罪魁祸首”。而新股理性定价,不仅关系到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对于参与网下询价的机构而言,也关乎其打新的成败。实际上,在经历之前多次破发“教训”后,机构在询价过程当中也变得更为谨慎了。
记者调查发现,在最近几只新股的询价过程中,机构“一哄而上”的现象几乎已近“绝迹”。某询价机构代表告诉记者,去年10月、11月份他们参加新股推介会还是“一个不落”,今年开始就是“有目的地筛选着去了”。而申万分析师林瑾告诉记者,近期一些机构在大盘股上的二次询价策略也更为保守,“很多机构都不像原来照着上限去打,而是根据自己认为合理的价格进行申购”。
事实上,本周一发行的大盘股中国一重“破天荒”的未以之前公布的发行价格区间上限发行,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即便如此,最终该股网下有效配售对象也仅49家,远低于之前发行大盘股的平均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定价过高的确是目前新股发行中的一个问题,市场人士也指出,在目前的询价制度下,新股高估值发行的现象短期内仍然会持续。但就破发问题本身而言,也不应完全归咎于高定价因素。分析师林瑾认为,破发现象如此普遍,实际上也反映了目前市场的一种恐慌心态,“如果行情持续低迷,破发现象还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