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肖玉航
贸易保护升级迹象明显
近期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开始频繁抬头。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批准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之后,美国商务部又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此举可能导致美国对此类产品设置新关税;欧盟委员会近期对结成卡特尔以操控市场的6家电力设备生产商开出6760万欧元罚单;欧美还对产自中国等地的铝箔实施反倾销调查;10月9日,乌克兰国际贸易跨部门委员会作出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的2毫升注射器征收24.36%的反倾销税……。
在世界经济处于脆弱复苏的关键时期,这势必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对于中国而言,尽快实行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才是根本的应对之策。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各国政府面临着更大的国内经济、政治的双重压力,因而贸易政策更多地用来缓解国内的矛盾和压力,导致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分析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升温的深层次原因,可以看出,贸易保护主义、国际产业结构的重构和趋同、出口市场的集中及多边贸易体制的缺陷是贸易摩擦形成的主要因素。而有的世贸组织成员滥用规则,也是加剧中国之所以受到贸易保护主义侵扰的重要原因。
地方利益应该服从大局
从客观上讲,贸易争端事件的连续发生,与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是分不开的。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与欧美国家的贸易争端就时有发生,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贸易争端更是日趋频繁,据了解,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针对这种现象,中央多次明确要求,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步伐、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特别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央又反复强调,一定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我国经济应对困难和危机的能力。然而,中央的警示和要求,并没有引起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很多地方和企业仍然陶醉于“劳动力成本低廉”、“拼土地、拼环境”等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停留于劳动密集和技术粗糙的生产方式和手段。这样的发展理念,在经济繁荣和稳定时期,其内在的矛盾和问题还难以充分暴露,即使发生贸易争端,其危害也很容易被忽视。但是,一旦经济出现困难,甚至出现危机的时候,其内在的矛盾和问题就会迅速暴露,贸易争端、贸易纠纷等产生的后果也会不断放大。以轮胎特保案为例,仅此一项争端,就将造成我国近10万工人的失业,后果之严重,令人十分担心。
尽快实现经济转型
针对欧美国家的贸易保护行为,我国政府和企业也迅速行动,一方面,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以及欧美国家的法律,积极应对,据理力争,以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另一方面,积极采取反制措施,对相关国家出口我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以警告相关国家。但这一切都是治标之举,而非治本之策。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应对贸易保护的能力,还是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首先,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低端制造向高端研发转变,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切实提高我国企业和产品的科技实力与科技含量,提高企业和产品的效益与附加值,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企业应对贸易保护的能力。
第二,要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一方面,要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步伐,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面改造,从技术、管理、生产工艺、生产流程、核算方式、市场营销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更新和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工业,要加大投资和开发力度,要高起点研发、高起点运用、高起点生产,切莫低水平引进、低水平重复。
第三,要优化产业结构。目前的产业结构从总体上讲是不太合理的,表现为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产业比重过大,低端制造业比重过大,无效或低效企业比重过大等,这样的产业结构,是不利于企业的市场竞争的,也是极容易受到贸易争端的影响的。因此,必须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落后企业、落后产品等手段,提高我国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提高我国企业的投入产出能力和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应对各种贸易争端行为。
第四,要有效防止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我国企业应对贸易争端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行业出的严重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导致我国企业产品的效益和附加值很低。一旦发生贸易争端,就将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解决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问题,也是应对贸易争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总之,要有效防范和应对贸易保护,就必须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既抓眼前,更抓长远,既发挥企业的作用,也发挥政府的功能,从根本上解决可能出现的愈来愈多的贸易纠纷与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