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来管机构的内幕交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6日 02:48  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报研究员/蒋颖博

  本周,证监会通报了五起内幕交易案引发了投资者对内幕信息交易的思考,而某私募人士告诉笔者,类似的通过内幕信息获取短期暴利的在公募基金中也时常发生。

  证监会指出,“今年中国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强与公检法机关的协作,加大稽查执法力度和刑事追责力度,坚决打击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未按规定披露信息、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据介绍,从2008年截至今年3月底,证监会对68起内幕交易线索开展非正式调查,已经立案38起,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9起,其中上市公司类案件6起,内幕交易案8起,操纵市场案2起,非法经营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案2起,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挪用资金案1起。据悉,公安机关已对其中15起案件立案侦查。

  但是对此,某上海私募人士告诉笔者,“这种严查内幕交易的行为,是有利于维护市场公正、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所以肯定能得到广大投资者的衷心拥护。只不过,在广袤的证券市场天地里,真正参与股票炒作的上市公司人员还是少数,相反,大量获得内部信息的机构投资者却被忽视了——实际上,扰乱证券市场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获取了内幕消息的机构投资者。”

  而在前几期的理财一周报上,笔者指出广东甘化(000576)即将重组,有机构建仓,不出人意料,4月9日该股停牌,而在成交明细中也发现了一家机构的身影,买入额为682万元,而本周三(5月13日),停牌一个月的广东甘化不仅带上了ST的帽子,并且公告中止重大资产重组,但这依然不能阻止该股由跌停到涨停的神话,可见机构提前知道内幕,才介入布局。这又算不算内幕交易呢?从当晚的成交明细中看出,在停牌前买入的机构以730万元卖出,净赚10%。

  同理,上周四(5月7日)中铅B股巨量买单推至涨停,坊间一直传闻大股东将注入老凤祥资产,并且该股将改名为“老凤祥”,根据当晚的成交明细,笔者发现,某机构席位买入260万元,远超其他四家买入席位的总和。而第二日该股公告,控股股东上海市黄浦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在讨论对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机构如此提前布局,肯定是知道其中的内幕消息的。而同日,盐湖钾肥突然放量跌停,同样是钾肥概念的冠农股份也接近跌停,从这两只股的当日成交明细来看,均出现了机构卖出的身影。特别是盐湖钾肥当日卖出席位全部为机构席位,总卖出量达到8.5亿,占全日成交量的近40%,可见机构出逃迹象明显,机构为何如此出逃?原来是当天晚上,盐湖钾肥宣布公司产品降价,而机构显然提早几小时知道了这样的信息,利用自己的优势趁热抛出,而可怜的中小投资者只能在第二天在已经有一个跌停的情况下才能抛售。

  某著名财经名博在网络日志上写到:“本周也有类似的内幕信息交易,譬如本周二(5月12日)沪市有两只股票巨量封上涨停板。一个是青岛海尔(600690),一个是酒钢宏兴(600307)。晚上的公开信息显示,机构专用席位又是蜂拥而上。当日晚上,酒钢宏兴和青岛海尔同时公布了董事会决议,一个是增发,一个是股权激励。如此惊人的默契,不是内幕交易又是什么呢?类似现象,今年已经越来越多了。投资者除了感慨自己不如机构跑道和消息灵便之外,也无可奈何。机构投资者以其拥有的信息和资金优势蚕食着市场中可怜的散户,难道这不是违背了三公原则吗?这些机构投资者难道就可以置身事外,只看着上市公司高管被严打吗?”

  理财一周独家稿件声明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 “理财一周”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各媒体转载请注明来源:www.zaobao18.com 理财一周。

  新闻热线:62471234-68566,电子邮箱:dfmoney@wxjt.com.cn

  品牌热线:62891790。

  理财一周独家稿件声明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