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医改增厚分食蛋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3日 10:47  证券导刊

  “两会”期间,卫生部长陈竺透露,新的医改方案将很快正式对外公布。分析人士认为,新医改将给上市药企带来万亿的市场机会,而方案中的有关细节将对医药类上市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尽管目前新医改8500亿元的具体分配目前尚不明确,但业内普遍认为,投资加大将给医疗器械、普药、医药商业等板块带来整体增量,但具体利好程度很难量化,需待政府的细则,具体到每一家企业、每类药品的市场份额和毛利率变化也难以一概而论。

  医药行业有“永远的朝阳产业”称号。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其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升,给医药行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增量需求。尽管医改所需费用也难有定论,但可以想象的是,这必然是一次巨大的投入。对于受到此次医改影响的个人、医疗行业各产业链、医保企业来说,这意味着一块大蛋糕即将端上餐桌。

  个人负担将减轻

  归根究底,医疗改革是为了惠及国民,人民群众自然是这块蛋糕的重要分食者。 即将公诸于众的医改方案,将在未来3年内带给中国百姓“两件礼物”,一是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大公立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至90%以上;二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最高报销额度,从目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4倍提高至6倍,按此计算,大病医疗保险报销额有望达到9万元以上。

  尽管业内预期,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增速趋缓,但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政府为扩大内需而采取的一项最主动、最直接的措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透露的“三年内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中央财政拟投入3318亿元”这一庞大财政支出,即将用以确保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新医改方案实施后,居民看病的自付费比例会降低,药价会大幅下降,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会大幅提高。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大病医疗保险“封顶线”的提高,将大大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偿率,降低城乡居民的就医负担。

  医疗行业各产业链优先受益

   如果从8500亿元投入看,2009-2010年隐含的政府投入增长为13%左右。13%增速大概是GDP的1.5倍左右,这是政府对前期许诺要“增大投入”的具体落实。中金公司认为8500亿元意义在于,一是给医改注入了资金支持,为做大做实医疗卫生保障提供了物质基础;二是以政府投入对个人和社会医疗卫生支出的带动估计,未来三年全国医疗卫生费用累计支出5.4万亿元,这给医药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量蛋糕。政府承诺8500亿元投入,将为医药产业在经济动荡环境中的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8500亿元到底如何投入,投入到什么方向,这是多数投资者比较关心的,我们对此做大概的估算,按平均每年2800亿元投入,具体的测算结果和受惠领域见下表。

  国家落实8500亿元,增大了行业发展的确定性。从大的背景看,政府增大投入带动个人和社会支出,整个医药卫生市场面临扩张机遇,这对对医药企业来说是普遍利好。细分领域看,短期基本药物、商业流通、医疗器械等领域受到基本药物制度以及基层医疗中心建设等政策性推动明显,而高端专科药物、疫苗等产业的收益更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

  相关指定普药生产企业将优先受益

   为了配合新农合和社区医疗服务的开展,扭转药价高企而优质廉价药物在生产和消费终端消失的现象,国家大力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未来对目录中的产品,实行“定点生产”、“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的模式。

   我们认为,作为新医改方案的一部分,未来国家必将出台更多鼓励政策,普药价格无序竞争的状态将被打破,市场将向具有品牌和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集中,这些企业将借力政府采购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实现规模效益。预计上市公司中如双鹤药业(降压零号等多个品种)、恒瑞医药(环磷酰胺)、华北制药(注射用青霉素等多个品种)、海正药业(表阿霉素)、中新药业(速效救心丸等多个品种)、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同仁堂(多个品种)、云南白药(云南白药胶囊等多个品种)、东阿阿胶(复方阿胶浆)、广州药业(消渴丸)等大型企业都将在基本药物目录的产品上有所斩获。

  专科用药加速优胜劣汰,具有研发、品牌和率先完成产业升级的优势龙头企业将优先受益

   在新医改的过程中,政府的医保政策明确指出,基本医保基金要重点保障大病重病;从新农合基金在2007年前三季度的支出构成和受益人次构成中也可以看出,有84.7%的基金流向了住院补偿,惠及9.8%的受益人,而惠及84.9%的受益人的门诊补偿支出却只占到13.4%;从住院病人分病种治疗费用构成可以看出,循环系统和肿瘤等慢性病和特异性疾病的病人数量并不是最多,但治疗费用支出比例确是最高。这些充分表明医保基金支付的比例最大的还是住院和重大疾病,相关专科用药将获益。

   我们认为,具有质量保证和研发、品牌优势并且体制机制灵活的龙头企业将最先受益。建议关注恒瑞医药、通化东宝、天士力、华兰生物上海莱士等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

  新医改促进医药商业加速整合,具有网络优势的龙头企业最先受益

   从行业特点和市场情况看,医药商业已经具备了整合的基本条件,在过去的两年中,优势的商业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内部资源配置优化和整合,并且提升了运营效率,内部整合初步完成后,这些企业现在又开始对外扩张和寻找同国外商业企业合作机会。从行业集中度看,2003年以来医药商业的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2006年医药商业的集中度已经达到了19%,远高于医药制造业的集中度,预计未来在新医改政策的推动下将呈逐年提高的态势。

   我们认为,未来医药商业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从区域性垄断到全国布局,从内生增长到外部并购,形成规模化、渠道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将是优势的龙头企业强者恒强。建议关注国药股份的投资机会。

   新医改利好中医药发展,具有品牌、产品资源优势的老字号传统中药企业和具有研发、创新优势的现代中药领军企业将最先受益

   新医改强调“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把中医药作为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首批社区农村用药基本目录和即将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中成药品种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这些都表明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态度。中医药走上规范和创新之路是产业发展的必然。

   我们认为,具有品牌、产品资源优势的传统中药企业和具有研发创新优势的现代中药领军企业将最先受益。建议关注传统中药企业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现代中药生产企业天士力、康缘药业等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

   “预防为主”利好预防和诊断性生物制品,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的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将优先受益

   “坚持以预防为主”是新医改的一个重要方针,其内容包括既要非常重视重大疾病(包括传染病)的救治、防控,也将加强对癌症、心脑血管病在内的慢性病防控。为了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在今年2月18日卫生部正式发布《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将现有免疫覆盖疾病数目从现在的7个扩展到15个,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计划免疫覆盖病种最多的国家,政府预计在未来几年持续投入100亿元以上资金支持计划免疫。此外,由于诊断和预防是紧密相关的,为此国家特别在《生物医药产业“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疫苗和诊断试剂专项产业化。医改对疾病预防需求将给预防和诊断性生物制品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我们认为,在这一领域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将最先受益。建议关注疫苗生产的龙头天坛生物,预防诊断试剂生产的科华生物达安基因等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

  “加大城镇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投入”将利好医疗器械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生产企业将最先受益

   “加大城镇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投入”的方针是新医改方案在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领域所明确提出的。由于对基层医疗机构常年投入不足,导致了医疗设备陈旧和落后,在此方针指引下,农村和社区等基层卫生院的建设投入力度势必会逐步加强,设备也将得到全面的更新换代。

   在这个过程中,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生产企业将最先受益。建议关注上市公司中生产消毒器械的新华医疗、低端X仪的万东医疗和手术器械的上实医药等。

  医疗保险大有作为

  作为这个医疗服务体系的市场化代表之一的保险行业又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无疑极大的拓展了保险市场需求。据估算,200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 10966亿元,而同期我国健康保险的保险赔付额为116.87亿元,占卫生总费用支出的1.07%;2006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9843亿元,同期健康保险的保险赔付额为125.01亿元,占1.27%。从这些数据来看,目前我国商业健康险需要发展一定时日才能担当起市场主体的重任,而且商业性的特点也难以满足低收入人群的需要。因此,“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市场人士认为,保险行业在医疗服务市场的参与范围不应仅仅局限在提供商业健康险这一个方面,而且还应该积极参与到医疗服务管理体系中,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探索作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代表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

  另外,从商品交易的本质出发,保险业可以带给消费者的除了“损失补偿”,还有“服务”,可以通过扩大服务范围的方式扩大业务来源。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保险公司恰恰可以利用消费者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的特点,充当消费者的“代言人”,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医疗服务的咨询服务,充当买卖双方的中介。

  总之,即使在政府主导发展的医疗市场中,保险业仍然可以大有作为,而不仅仅局限在市场化保险产品的销售这一个方面上。作为中国保险业老大的太保和平安,必然将优先受益。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