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一凡
唱戏的决定粉墨登场了,看戏的却竟放不下心理包袱了。
创业版将引发怎样的资本市场表现?人们的心态矛盾。
既然谁也没见过中国创业板市场,何必一定要先下“好”或是“不好”的定论呢?
回顾2008年不难发现,证券市场计划中的多个创新与改革,均未能在这一年的下跌中实现,号称“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就是其中之一。券商和投资者们原本以为扩容压力会让监管者继续讳言推出,但是眼下较为“乐观”的市场表现,似乎给了监管者一个改革创新的时机。
短期火爆,那长期呢?
门槛设定和如何监管,始终是困扰创业板多年的问题。尽管最新的市场传言称,《创业板管理暂行办法》最早3月就能推出,但投资者们并不指望上市门槛能提高。既然主板市场上的种种侵犯股东利益的违规操作尚未得到更严格的监管,那谁也不能断言创业板会得到比主板更有效的约束。
“创业板门槛比较低,企业可能会比较容易上市,而且在初期可能会相当火爆”,眼看着连主板和中小板都在利好消息下节节攀升,券商们对承销中小企业的股票很有信心,但心里还是觉得长期来看自己佣金收入不一定会增加。
“无非是把中小板扩大一点,成长性定位得高一些,都一样要面对市场扩容的严峻压力。”广发证券一位分析人士无奈地说。即使这对整体经济、中小企业、投资人来说本质上绝对是利好消息,但对市场的影响没人知道:多了一个渠道就是分流了一部分资金。从这点来看,推出创业板与重启IPO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
券商的收入主要来源是佣金,但创业板推出后佣金的增减又到底要怎么样衡量呢?愿意投资市场的资金是稳定的,这意味着即使市场扩容了,也不一定有更多的投资人愿意交易,就像担心再启动IPO,可能会没有市场资金一样。会不会因为市场普遍的悲观,而佣金收入降低呢?创业板新增的收入机会,能不能补偿市场扩容带来的损失呢,这个谁也说不清楚。
一些分析师也开始担心市场越来越“反应过度”的倾向, 2008年一些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都在创业板相关消息的刺激下股价步步走高,很难说不是“热炒的结果”;虽然没有人见过中国的创业板市场,但面对一个不是很健全的主板市场,很难想象出一个成功的创业板市场是何种模样。
是谁非得上创业板融资?
如果创业板能达到像纳斯达克这样的程度,当然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但一些券商私底下怀疑这些排队的中小企业里,有几家有着当年雅虎、eBay那样的创造能力,有多少能与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一样,成长为行业创新的领头羊。
“如果企业本身就有成长潜力,或许它早就已经被风投看中了,既然风投可以给它资金,那还来找券商干什么呢?”这是很多券商没想明白的问题。
根据清科集团对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的年度研究报告,2008年可投资亚洲市场(包括中国内地地区)的新募资金总量达到了684.64亿美元。其中风险投资共发生607笔,相应已披露的投资金额共计42.10亿美元,分别较2007年增加38%和29.7%。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