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什么才是股市中的赚钱利器(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8日 14:48  证券市场红周刊

  就我的理解,TopView只是一个基金参与个股的仓位统计数据,并不是仓位盈利的指导工具。在美国,也有类似于TopView这样的数据提供服务,一般也是到交易所去买这种数据,大概同样是滞后3~4天时间。但是在一个成熟的市场, 提供这样数据的公司并没有大赚其钱的优势。因为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大家都很明白在资本市场赚钱不靠这种所谓的“内参”,靠的是对大盘变化的判断功力。以我个人在资本市场操作的粗浅经验而论,就算让你看到每个当天哪个公募基金增持哪只股票的仓位全部为即时资料,只要他们的买卖盘与大盘走势的方向是相反的,那么他买了也不代表能赚钱,因为就在他买的同时,谁又知道还有更大的机构比如社保基金在大卖特卖呢?又抑或社保基金在大买的同时,“大小非”在大卖特卖?所以要是TopView果真能让大家都赚钱,交易所不就成为全球最富的公司了吗?

  “长线投资者”们为何

  如此忌惮公布数据

  搞数据库是美国人的拿手好戏,我们公司的研发系统每周更新一次机构持股的比例,我一般都不使用这个功能,只在研究机构持股对股价产生什么样的重心影响时才会参考,也就是当我在需要做“金融工程”研究的课题时才会使用一下,而作为既是市场的作手,也是研究者,我在交易操作的时候则一次都没有用过,也不需要。

   其实,机构买入的数据就算被公开了又能怎样呢?现在国内的基金们和主流机构们都自诩为“长线投资者”,果真如此,他们又有什么好害怕的?每个季度基金最终也要公布仓位的,也就是说,你买了什么好股票,最多也就“金屋藏娇”三个月,不过多久还是要让人知道的。如果早晚在几个月后都要公布,作为机构投资者,除非都做短线,否则,他们的害怕就没有什么理由。如果“长线投资者”们连这点时间都拿不住,每只股票的投资周期连三个月都没有,甚至于隔了三五天后公布数据也恐慌,难道是他们买了就立马想卖了跑路?这算哪门子主流机构?窃以为,凡是害怕TopView曝光的基金,业绩多半好不到哪儿去;同样的,如果对TopView特别敏感,指望靠其赚钱,业绩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我个人的看法是,在A股中最喜欢用TopView和害怕别人用TopView的、持有这两种极端态度的人,都是很难在资本市场中真正赚钱的“一只小小鸟”。

  以投资心理而言,如果我们自己长期看好一个要大幅度成长的标的,我们巴不得公布出来,让大家跟着我一起长线去买呢!大家应该还记得,“股神”巴菲特几个月前高调地在全美最大的电视财经媒体CNBC上自曝买入了高盛和GE,呼吁那些根本不知道TopView长得是啥样的投资者都跟着他一起买股票,价值投资的祖师爷就根本不忌讳公开仓位,这种高风亮节难道不值得A股市场的“价值投资者”、“长线投资者”学习吗?一旦把“投资”这样一种纯粹的工作做得鬼鬼祟祟像个贼似的,暴露的其实是一种极低的投资心理素质。而如果没有良好的投资心理素质,还要神气活现地在市场上“混”,那岂不是来做“甘肃(输)省的宋(送)书记”?

  下面以泸州老窖这只A股作为示范,我们公司的研发数据告诉了我有多少只机构介入其中,但这些机构的买入是否是正确的呢?数据是不会给你提供答案的,答案只存在于每个人的理解之中。我们来看,截至2008年9月30日第三季度末,共有113家机构持有泸州老窖,其中68家是新介入的机构,33家是继续增仓的机构,2家机构仓位不动;同时有8家机构进行了仓位持减。而9月底刚好就是泸州老窖本轮股价调整的最低点位置附近,如果对比泸州老窖和深圳成指的走势,两者呈现基本吻合的状态,买入泸州老窖的投资者根本谈不上跑赢大盘,所以可想而知,就是给你知道或者TopView公布了仓位,有什么好欣喜或者好担心呢?跟庄的人照样被套,基金和机构不也照样继续抄底买进么?一些使用所谓“低买高卖”法则的投资者,常常觉得越跌越便宜就越要买,所谓未来的价格升值空间就是现在跌出来的,普通投资者可以琢磨一下,这种被标准的格式化训练出来的“专家”,成为市场上真正赢家的概率有多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