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七家实力机构本周投资策略精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 01:4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利好作用下展开技术反弹

  ⊙国元证券

  奥巴马的强势美元政策无疑给中国经济再浇一盆冷水,人民币在明年或将面临对美元贬值。一旦如此,人民币将面临热钱进一步外逃局面,给国内资产价格调控带来进一步困难。

  现阶段,货币政策的盲区已经体现在银行消极放贷上。温家宝总理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措施,涵盖基建建设、农村建设等方面。回顾1998年的那一波经济下行周期,同样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起到了稳定经济的作用。此次积极财政政策仍然离不开对经济拉动效果最显著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块,市场对于基建项目相关股票也已提前作出了反映。但考虑到现阶段的GDP总量已经是10年前的3倍,因此通过基建项目拉动效果已经不如10年前明显。

  就本周来看,本周初上月宏观经济数据将陆续公布,上周五尽管A股没有跟风海外市场出现下跌,但我们注意到缺乏成交量配合,说明目前仍然是“权重股搭台低价股唱戏”阶段。从中长期角度看经济层面和股市层面仍不具备反转条件,但短线技术性反弹有理由在财政政策拉动内需出台以及外围股市企稳下展开。

  对反弹力度不能预期过高

  ⊙光大证券

  对于A股走势,尽管过去的一周市场出现了窄幅震荡并小幅反弹,但我们认为对反弹的力度不能预期过高。这是因为:首先,即将公布的宏观数据可能会对A股市场造成较大波动。从已经公布的三季度数据看,经济放缓趋势确立,从预期看,经济基本面依然不容乐观,政策从“保”到“促”表明即将公布的数据可能低于管理层的预期。其次是从政策面看,高层从“保增长”换为“促增长”,政策定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符合预期,但是力度上难以改变经济调整趋势。从货币政策看,前三个季度的贷款规模已经占到全年新增贷款额度的95%,等于事实放松。从财政政策看,我们认为宽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刺激相关板块的投资机会。从资本市场政策看,还是存在于消息层面,我们不排除管理层再次出台措施维护稳定,但当前出台的可能性还不是很大。再次从海外市场看,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在进一步加大。

  总之,我们认为本周市场波动将比过去的一周要大,在策略上建议保持谨慎。

  经济向左政策向右中波动

  ⊙兴业证券

  此次十项措施中,除了加大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灾后重建工作,以及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其余七项条条涉及转型。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医疗卫生文教事业发展,以减轻居民负担,促进民生消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解决城乡两元经济结构问题;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节能减排;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惊喜在于扩内需促转型思路明确,避免走重复投资造就过剩生产能力的老路。

  保增长的财政政策见效需要时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将继续经历艰苦的调整期。但是即使经济不佳,股市未必亦步亦趋。经济下滑已得到了充分反映,无论PE、PB估值都在历史底部区域;流动性有望好转;政策积极行动和经济数据的变化,将引发预期波动。反弹逻辑一:“救”经济政策受益者,包括建筑建材、大型机械、铁路、医药等行业的低估值龙头公司。反弹逻辑二:“救”股市政策受益者,2009年可能鼓励回购,甚至可能鼓励A-H两地上市央企回购H股,以及融资融券可能推出。在经济向左,政策向右态势下,股市将波浪起伏。

  明年获正收益可能性加大

  ⊙申银万国

  我们对明年的市场并不悲观。我们认为对经过大幅下跌后的市场来说,明年股票获得正收益的可能性在加大。虽然盈利仍未见底,但估值的过度反应为盈利下滑冲击提供了一定缓冲。并且当盈利有超预期表现时,估值的修正将带来股价快速反弹。

  假如我们将隐含股权溢价当作考察标的,我们发现,从历史来看2倍标准差是一个警戒线。当隐含股权风险溢价接近或者超过正负二倍标准差时,市场发生逆转的可能性在增大。2004年3月如是,2005年10月如是,2007年10月也如是,而从目前数据来看,市场隐含风险溢价为7.22%,接近两倍标准差7.28%上限。

  通过对道琼斯指数100多年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我们发现最高年度收益的起点绝大多数集中在熊市结束时候,其中估值过度反应后的修正是一个重要的理由。虽然我们难以在时点上准确把握熊市的结束,但我们发现在大跌后的次年买入股票,短期内承担的风险相对来说更小,而收益更高。而对更长期限的投资者(比如说5年)来说,熊市末期阶段以及牛市前期阶段是更好的介入时点,能够获得更高收益。

  内忧外虑但估值支撑底部

  ⊙银河证券

  各国实体经济受到的负面影响将持续,未来一段时间无论是消费数据、失业率、收入还是制造业数据还会有进一步下滑。在这种趋势尚未改变之前,投资者的预期仍然悲观;10月份宏观数据即将公布,我们认为经济下行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在投资者信心匮乏环境下,市场还会面临一定冲击。

  但无论从相对估值,还是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博弈来看,我们认为,市场估值已经处于低位,估值下行空间有限;此外,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临近,市场对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预期愈发强烈,而这有利于为市场提供支撑。

  我们认为短期内市场仍将呈现小幅波动态势,国内外经济下行趋势未改将限制市场运行高度,但是估值处于低位、积极调控政策出台预期会对市场提供一定支撑。

  信心匮乏平准基金正当时

  ⊙浙商证券

  平准基金如果能够推出,那将是管理层增加市场资金供给系列救市措施中最有力度的一项。而且现在推出也是比较合适的时候:一则近期周边股市普遍有30%左右的反弹,而A股表现平平,长久以来跟跌不跟涨的特立独行累积了惊人的跌幅,过度反应亟须修正。但是目前关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基本上是利空数据居多,因此面向资本市场的强力救市政策可能是刺激反弹的关键。二则A股下跌逾七成以后风险已经基本释放,平准基金入市操作风险很低。

  平准基金推出可能会给A股市场带来一波20%-30%幅度的反弹,而市场反转仍然需要下列条件的具备:一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企稳;第二,国内经济要企稳;第三,市场供求关系要有明显改善;第四,投资者信心的恢复。

  本周仍有进一步攀升潜力

  ⊙湘财证券

  从技术上看,本周市场仍有进一步攀升潜力,但由于成交量没有明显放大,上升幅度料将受到限制,上证指数将可能被限制在1800点以下波动。

  基本面方面,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立了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推出了包括减税1200亿的10项刺激经济政策。由于这些政策产生的效应需要1至2年才能体现出来,因此,短时期内对股市的影响有限;目前市场对国家推出平准基金入市的呼声很高,我们认为,目前的市场点位对平准基金入市还缺乏吸引力,除非上证指数跌至1500点以下,或者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股价跌破前期低点;本周大小非解禁家数与上周相比增加两家,解禁股份比上周增加近1.93亿股;本月15日全球20国首脑将汇聚美国召开金融峰会,国际市场将对该会有所预期,市场有可能对其做出正面反应。

  我们认为,在目前点位推出平准基金的可能性较小,本周沪市指数继续被限制在1800点以下区间波动可能性较大,支撑位1650点。由于期间波动已产生交易性机会,投资者可在1650-1680点附近适量介入。组合推荐:中国铝业宝钢股份工商银行泰达股份、城投控股。

  市场价值已经被充分体现

  ⊙长江证券

  进入11月份以来,A股市场呈现企稳走势。自我们提出了中级反弹思路以后,受到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也受到了不少置疑。的确,市场底部并不是简单的通过基本面分析能判断出来的,有的时候更多的是经验和与投资者交流得出的判断。当然这些判断要符合基本面的分析框架,但就此而言,也无法考虑到所有影响市场的因素。但是有一个原则,底部永远是买出来的,而且是价值投资者买出来的。短线资金在大势未明之前是不会进场的,所以只有勇敢的价值投资者才能抄到最终的大底。虽然现在市场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虽然国外环境如何变化还很难讲,但是从一个中长期角度来讲,价值已经被市场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刺激经济政策将有利反弹

  ⊙渤海证券

  在国际经济环境依然恶劣,世界各国不断出台救市政策的同时,国内经济调控放松力度也不断加大。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对于会议,我们认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印证了我们此前对宏观政策调控由结构放松转为全面放松的判断。为了弥补外需不足,通过加大投入刺激内需无疑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预期在宏观政策面趋好推动下,近期市场再次出现大幅深跌的可能性较小。而且前期我们根据A股市场历史市净率低点进行测算得出,沪指1550点附近将有强支撑,所以预计短期股指有望震荡筑底后出现反弹。就操作而言,我们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国家未来将有大量资金投入刺激景气提升的基建行业,以及支持农业发展、灾后重建、增值税转型改革等相关政策受益的行业龙头公司。

  政策频出将进入抗跌阶段

  ⊙东北证券

  第三季度中国经济GDP增长率仅为9.0%,中国经济存在“硬着陆”风险;上从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趋势图看,业绩增速最恶化的时候还未到来,这对市场反转预期产生较大压力。

  国务院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十项措施中我们认为其中的第9、第10两项对资本市场比较有利,即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上周A股顶住了周边市场暴跌造成的压力,没有出现以往周边市场暴跌A股跟随大跌的现象,最后两个交易日的强势表现也为后市带来一线希望。

  虽然目前尚不能确定市场已经见到阶段性底部,但随着不断下跌市场应该越来越接近底部,市场已经进入抗跌阶段。即便股指形成新的破位,这种技术上的破位也许是很好的中线建仓机会,因此投资者不宜过度恐慌,应以中线建仓思维对待市场调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巴黎银行:H股09年底反弹 A股须待2010年

    瑞银证券两天豪掷9亿买A股

    私募基金欲抄底A股

    QFII史上最悲观坚决做空看空A股

    黄湘源:先救H股 能够曲线救A股吗

    十大伤感H股

    宏观经济政策大转向带给市场四大积极影响

    多管齐下 证券市场显现投资机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新浪财经-中证报联合多空调查

投票时间:当日下午3点至次日上午9点

下一交易日大盘走势判断

上涨           震荡           下跌          

您目前的仓位

空仓(0%)       25%左右       50%左右       75%左右       满仓(100%)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