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擦肩贝尔斯登陷阱 中信国际化艰难前行(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2日 02:19  21世纪经济报道

  对于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诸如收购雷曼、摩根士丹利、高盛这些投行业“榜样”机会,该人士认为,公司正在关注,但现实条件决定,公司不会匆忙做出任何决定。

  该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投资银行业务除需要牌照外,最关键的还是人才和文化。“因此,公司对于近期华尔街的溃败,更多的兴趣在于吸纳一些出色人才,为将来扎实地打出海外市场成功的一拳做好准备。”

  陶正傲告诉记者,他赞同中信证券这种策略——先去华尔街找人,再去华尔街找牌照。

  他指出,外界认为日本公司已先后出手,作为中国最强大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应该有所行动的说法过于激动。

  由于中美两国在金融开放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所以,同样条件下,美国金融机构一般愿意接受诸如日本等国的援助。

  因此,从国际环境和中信的现实状况看,即使海外市场出现了一些收购机会,中信证券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他认为,现阶段,中信证券除应该抓住时机,积极引进优秀的华尔街人才外,把设于香港的中信证券国际运营好,是最好的选择。

  今年6月初,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已完成对中信证券国际的全资收购和部分增资。

  中信证券国际成立于2005年,原名为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是中信证券收购中信集团旗下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信资本控股)在香港的投资银行业务后创立的。

  2006年5月和2007年5月,中信证券先后两次对中信证券香港分别增资3亿港元和2.8亿港元。

  2007年5月,中信证券香港更名为“中信证券国际”,资本金6.675亿港元,中信证券持有88.39%的股份。

  2007年11月23日,中信证券公告称,将以不超过0.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中信资本控股所持有的中信证券国际剩余的11.61%的股份,使之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同时,中信证券增资中信证券国际4.25亿美元。

  通过增资,中信证券国际资本金将由6.7亿港元提升至约40亿港元,资金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尽快提升公司在香港乃至亚洲市场的竞争力。

  目前,中信国际拥有雇员约250人,旗下拥有中信证券融资(香港)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经纪(香港)有限公司和中信证券期货(香港)有限公司3家全资子公司。

  2006年,中信证券国际承担了中国银行(601988.SH)、工商银行(601398.SH)H股发行的副主承销商。

  2007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国际担任中信银行(601998.SH)H股发行的联席保荐人兼联席牵头经办人。

  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国际担任中国铁建(601186.SH)H股发行的联席保荐人兼联席牵头经办人,进一步积累了海外大项目的经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