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擦肩贝尔斯登陷阱 中信证券国际化艰难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2日 02:1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华观发

  一年前的梦幻开局可谓激动人心,然而,一年后合作却戛然而止。

  说起中信证券(600030.SH)与贝尔斯登达成的那桩交易,绝大多数券业观察人士都不禁唏嘘。

  “现在想想,两国监管层要是能早于贝尔斯登出现流动性危机之前,就批准这项交易,或者是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签订的不仅是一纸换股协议,后果会是怎么样?”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出现的剧烈动荡,与本报记者交流时,多名证券行业分析师感慨道。

  2007年10月下旬,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的交易逐渐浮出水面,今年3月中旬,中信证券最终宣布与贝尔斯登中止交易。

  很明显,如果不是这桩交易需要两国金融监管机关共同批准的复杂程序,这个没有现金交易,仅是一纸换股的协议或许早已生效。

  事实上,正是一系列复杂的审批流程,客观上避免了中信证券身陷贝尔斯登“陷阱”。

  据接近交易的人士称,去年11月2日,中信证券和贝尔斯登的战略合作正式宣布后,有四道门卡决定着这项交易能否获批准实施,分别是美国财政部、中国的证监会、外汇管理局和商务部,后三道门卡需要交易双方提交尽职调查报告。

  该人士曾在一个非正式会议中透露,去年11月后,贝尔斯登和中信证券互派多位员工,驻扎到对方公司内部进行尽职调查,但由于会计年度的问题而迟迟没有完成。

  据其回忆,中信证券一直在做尽职调查,并聘请律师和会计师来操作,但因为贝尔斯登会计年度时间点的控制,所以进程一直不顺利。由于尽职调查报告未能完成,因此两家公司的相互入股报告,一直未能递交到监管层,也就谈不上进一步的支付资金和完成股权确认。

  今年3月,贝尔斯登流动性危机终于因挤兑风波迅速恶化,摩根大通和贝尔斯登也迅速达成以每股2美元进行全面收购的协议,这最终给中信证券以足够的时间、空间中止协议。

  今年8月9日,中信证券公布的2008年半年报如此写就,“受总体政策环境和国际市场动荡等因素限制,国际市场开拓难度较大。公司目前的国际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

  中信证券半年报指出,公司下一步要尽快做大做强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下称中信证券国际),充分利用这一海外业务平台,将公司主要业务延伸到海外,力争在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衍生产品、并购等业务方面有新突破。

  东海证券研究员陶正傲指出,进入9月份后,国际金融市场才真正迎来次贷危机爆发后的恶化期,并最终导致华尔街四大投行——雷曼、美林、摩根士丹利、高盛——财务状况出现问题。

  因此,从中信证券选择在去年10月份——次贷危机爆发的初期——进军海外看,相比于过去1个月才频频出手华尔街的日本金融机构,对于金融形势和风险的判断上,中信证券还存在明显的国际化差距。

  陶正傲认为,中信证券在半年报中明确表示,进军国际化市场有较大难度,充分反映了公司高层已对其进军海外的风险控制力具有了充分认识。

  “我们的定位没有变,还是做专注于中国业务的国际一流投资银行。”10月21日,与本报记者交流时,中信证券一位高层人士表示,公司不会因为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打乱海外业务拓展计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中信证券坐国内承销商头把交椅

    中信证券尾盘跌停 抄底基金10亿被套

    中信证券跌停:机构撤离游资接盘

    A股冲高回落 中信证券跌停

    券商股集体跌停 机构狂卖中信证券近8亿

    中信证券现巅峰对决 单日成交76.86亿

    基金提前布局中信证券 是否等待利好出货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