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医改做大医药市场蛋糕 重点上市公司点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5日 02:2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渤海证券 马霏霏

  10月14日,期盼已久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终于公布并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该方案明确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与主要措施等,与此前已公布的内容基本一致。

  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基本医疗“政府主导”。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增加卫生投入,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第二,公益性成为关键词。方案明确了医改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第三,以药养医模式将被改变。未来将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逐步取消以药养医机制,切断医院运行与药品销售的利益联系,降低药品价格。第四,2020年前建立全民医保。目前的医疗改革方向就是在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走向全民医保,在2020年前建立健全的全民医保体制。医改方案明确,从重点保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第五,药品价格将“降低”。公立医院要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价格,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即中央政府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除了增加财政补助,也会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我们认为,新医疗体制改革对行业的影响,早在方案制定伊始就已经开始了,虽然医药分家、市场扩容、份额分割以及产业集中度的提高都不可能一步到位,但给行业带来的最为快速而直接的影响就是全民医保扩大对医疗方面的需求,2020年医保的覆盖面将覆盖90%以上的城乡居民,将有12.8亿人享受医保带来的好处,随着医保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医疗这一庞大的市场蛋糕将继续被做大,预计药品的消费规模将占到市场的40%,达到2000亿元的规模。

  不光如此,新医改未来还将给行业的“生产-流通-消费”整个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巨大变革,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都将会对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可以说,新医改是行业的长期利好。对医改的预期将提振市场对医药板块,特别是对细分子行业龙头公司的信心,这些优质公司得到一定的估值溢价也是合理的,其表现势必将给连绵下跌的市场带来一抹亮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8年四季度医药行业的投资主题就清晰可见了,即在行业中寻找受益于新医改领域内的投资机会。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宏观经济不确定的形势下,医药行业虽然利润增速出现了逐步回落,但受需求刚性和新医改政策预期的拉动,行业增长趋势明确,增长质量良好。就主要子行业运行情况而言,生物制药表现突出,化学制剂药稳步增长,中成药表现差强人意,化学原料药要警惕增速高位回落。

  在市场系统下跌风险下,医药板块市场表现优异,估值趋于合理。股价走势方面,在医改方案即将推出的预期下,医药板块表现突出,明显强于大盘;估值水平方面,随着股价下跌,医药板块的估值压力进一步减轻,目前估值已降到历史平均水平,与国际市场比较估值已经趋于合理。

  在宏观经济不确定的形势下,行业前景继续向好趋势不变,考虑到行业和优质公司良好的业绩表现仍可继续支撑医药板块获得相对溢价收益,投资医药行业应该是目前不错的投资选择,给予行业“增持”的评级。

  建议重点关注具有明确业绩增长、良好现金流以及估值相对合理的医药龙头企业,采取长期持有的策略,必能获得超额收益。重点推荐上市公司:现代中药龙头企业天士力;疫苗生产龙头企业天坛生物;受益于血液制品高景气下的龙头生产企业上海莱士、华兰生物。

  在新医改推动行业发展过程中

  谁将受益?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层次的改革,不仅给医药和医疗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带来了冲击,而且改变了医药产业发展的模式。

  国家基本药物将享受政策利好,相关指定普药生产企业将优先受益

  为了配合新农合和社区医疗服务的开展,扭转药价高企而优质廉价药物在生产和消费终端消失的现象,国家大力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未来对目录中的产品,实行“定点生产”、“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的模式。

  我们认为,作为新医改方案的一部分,未来国家必将出台更多鼓励政策,普药价格无序竞争的状态将被打破,市场将向具有品牌和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集中,这些企业将借力政府采购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实现规模效益。预计上市公司中如双鹤药业(降压零号等多个品种)、恒瑞医药(环磷酰胺)、华北制药(注射用青霉素等多个品种)、海正药业(表阿霉素)、中新药业(速效救心丸等多个品种)、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同仁堂(多个品种)、云南白药(云南白药胶囊等多个品种)、东阿阿胶(复方阿胶浆)、广州药业(消渴丸)等大型企业都将在基本药物目录的产品上有所斩获。

  政府加强监管和鼓励创新,专科用药加速优胜劣汰,具有研发、品牌和率先完成产业升级的优势龙头企业将优先受益

  在新医改的过程中,政府的医保政策明确指出,基本医保基金要重点保障大病重病;从新农合基金在2007年前三季度的支出构成和受益人次构成中也可以看出,有84.7%的基金流向了住院补偿,惠及9.8%的受益人,而惠及84.9%的受益人的门诊补偿支出却只占到13.4%;从住院病人分病种治疗费用构成可以看出,循环系统和肿瘤等慢性病和特异性疾病的病人数量并不是最多,但治疗费用支出比例确是最高。这些充分表明医保基金支付的比例最大的还是住院和重大疾病,相关专科用药将获益。

  我们认为,具有质量保证和研发、品牌优势并且体制机制灵活的龙头企业将最先受益。建议关注恒瑞医药、通化东宝、天士力、华兰生物、上海莱士等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

  新医改促进医药商业加速整合,具有网络优势的龙头企业最先受益

  从行业特点和市场情况看,医药商业已经具备了整合的基本条件,在过去的两年中,优势的商业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内部资源配置优化和整合,并且提升了运营效率,内部整合初步完成后,这些企业现在又开始对外扩张和寻找同国外商业企业合作机会。从行业集中度看,2003年以来医药商业的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2006年医药商业的集中度已经达到了19%,远高于医药制造业的集中度,预计未来在新医改政策的推动下将呈逐年提高的态势。

  我们认为,未来医药商业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从区域性垄断到全国布局,从内生增长到外部并购,形成规模化、渠道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将是优势的龙头企业强者恒强。建议关注国药股份的投资机会。

  新医改利好中医药发展,具有品牌、产品资源优势的老字号传统中药企业和具有研发、创新优势的现代中药领军企业将最先受益

  新医改特别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作为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首批社区农村用药基本目录和即将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中成药品种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这些都表明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态度。中医药走上规范和创新之路是产业发展的必然。

  我们认为,具有品牌、产品资源优势的传统中药企业和具有研发创新优势的现代中药领军企业将最先受益。建议关注传统中药企业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现代中药生产企业天士力、康缘药业等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

  “预防为主”利好预防和诊断性生物制品,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的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将优先受益

  “坚持以预防为主”是新医改的一个重要方针,其内容包括既要非常重视重大疾病(包括传染病)的救治、防控,也将加强对癌症、心脑血管病在内的慢性病防控。为了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在今年2月18日卫生部正式发布《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将现有免疫覆盖疾病数目从现在的7个扩展到15个,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计划免疫覆盖病种最多的国家,政府预计在未来几年持续投入100亿元以上资金支持计划免疫。此外,由于诊断和预防是紧密相关的,为此国家特别在《生物医药产业“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疫苗和诊断试剂专项产业化。医改对疾病预防需求将给预防和诊断性生物制品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我们认为,在这一领域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将最先受益。建议关注疫苗生产的龙头天坛生物,预防诊断试剂生产的科华生物达安基因等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

  “加强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将利好医疗器械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生产企业将最先受益

  “加强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方针是新医改方案在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领域所明确提出的。由于对基层医疗机构常年投入不足,导致了医疗设备陈旧和落后,在此方针指引下,农村和社区等基层卫生院的建设投入力度势必会逐步加强,设备也将得到全面的更新换代。

  在这个过程中,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生产企业将最先受益。建议关注上市公司中生产消毒器械的新华医疗、低端X仪的万东医疗和手术器械的上实医药等。(马霏霏)

  新医改越来越近。

  医药行业

  增长趋势明确

  增长质量良好

  2008年1-2月医药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同比分别增长30.44%和51.15%,双双创出7年来新高;2008年1-5月收入和利润增速同比分别增长26.63%和41.4%,虽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但仍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1-8月的最新数据显示收入同比增长27.91%,好于1-5月的水平,利润增速继续回落,同比增长38.93%。在CPI高企之际,医药行业同时受到投资收益巨幅波动和部分原料药周期波动的影响,利润增速很难保持35%以上的运行态势,未来几个月将很有可能持续回落到20%-30%的行业平均增速水平,预计2008年将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

  行业景气相对较好

  医药工业利润总额增速仍名列前三名,经营景气程度好于其他消费品行业。2004年-2006年,医药行业持续低迷,利润增速低位运行,平均维持在12.26%的水平。而从2007年初开始,行业出现了高速增长,在12个下游消费品中排名屡创新高,到2007年底行业利润增幅排名已经进入前三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8月份的数据显示,在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剧和国内CPI高企的不利因素影响下,许多行业的利润增速都出现了下降,但医药工业的利润增长虽然也出现下行的趋势,但增速水平在12个下游消费品中的排名仍名列前茅。

  我们认为,医药行业已经走出了2004年以来的低迷,并且随着医改等行业不确定因素的逐步明朗,在2008年剩下的几个月里医药行业增长仍将好于其他消费品行业。

  内生性增长趋势明显

  在药品价格持续下降,通货膨胀导致上游原材料、能源、人工成本等大幅上涨的背景下,2008年1-8月份行业盈利能力继续提升,毛利率和利润率分别提升0.03%和1.14%,说明行业内生性增长的势头依旧,显现出很强的抵御通胀的能力。

  当然,高于收入增速的财务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对医药行业不容小视的微观影响。(马霏霏)

  子行业

  运行情况各异

  化学原料药:警惕高位回落。在大宗原料药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化学原料药利润快速增长,2008年1-8月利润总额增长达66.12%。但不容小视的是,化学原料药价格存在周期性波动,并且目前分品种价格处在景气高点,未来面临着增速下行的风险。如VB5的价格已经开始下行,直接造成企业的业绩迅速下降。目前VE、VC、VH的毛利率水平分别为73%、59%和67%,高于绝大多数品牌成品药的毛利率水平,显示这些品种目前处于周期性顶峰,存在高位回落的风险。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多数品种较单一,企业业绩受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明显,因此,对于大宗原料药企业的投资,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回避态度。

  化学制剂药:收入将稳步增长。受益于行业政策面回暖和需求增长的刺激,化学制剂子行业1-8月份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9.52%和38.09%。但受原材料、人工和环保等成本上升的影响,毛利率出现了0.3个百分点的下降。我们认为,在需求扩容的背景下,年内化学制剂子行业收入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但仍然存在着成本上升拉低利润增速的可能。恒瑞医药掌握有专利技术,生产高毛利率专科高端制剂,值得重点关注;而部分低毛利率的普药生产企业将面临被重新洗牌的命运。

  中药行业:成本压力得以化解。中成药相比其他子行业增速较缓,2008年1-8月收入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2.81%和12.47%,毛利率水平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在上游中药材大幅涨价的背景下,中成药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出现这种局面和多数中药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薄弱有关。但从中药行业上市公司中期整体盈利能力情况看,毛利率34%,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净利润率7.6%,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说明中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和盈利能力均有所提升,目前已经基本化解所面临的成本压力。天士力东阿阿胶康缘药业云南白药、沃华医药等表现较好,净利润率增长都超过30%。可以成功化解成本压力并能实现利润增长的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生物制药:可持续的高增长。生物、生化类子行业处于高景气运行,2008年1-8月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0.4%和57.29%,毛利率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76和1.36,在子行业中表现最为优异。我们认为,未来血浆采浆量逐步提高和疫苗需求扩大是引领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刚性需求和供给短缺节余了营业费用,净利润率提升快于毛利率,生物制药行业值得持续看好。双鹭药业、天坛生物、华兰生物、科华生物、上海莱士、达安基因等细分子行业的龙头公司表现更为出色,值得长期关注。(马霏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两会特刊:新医改8500亿资金拆解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