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际大和证券无声溃败 合资券商遭遇33%诅咒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5日 04:1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华观发 继长江巴黎百富勤后,又一家合资券商走到了尴尬的十字路口。 作为入世后诞生的第3家合资券商,若不是因为两个尴尬的记录,海际大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海际大和”)或将继续不为外人所道。 2004年11月开业至今,这家由上海证券与日本大和证券组建,只经营证券承销业务的合资券商,除股改项目外,在新股发行、增发、配股等主要证券承销业务中无一斩获。 另外,在2007年中国证券业实现全行业大丰收的历史背景下,海际大和的净利润出现扎眼的-2338万元,证券承销业务收入仅为151万元。 “以当前市场的情况看,海际大和何时能结束亏损,是一个大大的疑问。”近日,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上海证券与大和证券正对海际大和的存续和持续经营问题进行重新讨论。 日本证券业一位人士透露,次贷危机中深受伤害的日本大和证券正逐步失去耐心。 先天不足与生不逢时 2004年11月,海际大和正式挂牌运营,注册地为上海,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上海证券、日本大和证券分别占注册资本的67%和33%。 在合资模式上,海际大和与先前成立的合资券商华欧国际证券和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几乎一样,即外资股东持股比例为33%。但与前者不同的是,海际大和的中外方股东实力在业界都不算强大。 “合资券商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就是股东实力。”华欧国际一位前高层与本报交流时称,与欧美投行相比,日本大和证券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此外,“中资股东上海证券是一家地方性券商,投行业务基础薄弱。”该高层说,海际大和业务难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架构的先天不足。 不过,“生不逢时”更是摆在海际大和面前的客观障碍。 2005年4月,海际大和登记注册为保荐机构,控股股东上海证券的投资银行业务全部并入其中,上海证券在保荐机构名单中被注销。同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新股发行、增发、配股等主要证券承销业务被临时叫停。 与国内其他证券公司的投行部门一样,海际大和成立后只能从事股权分置改革保荐业务。 一年多后,当新股发行、增发、配股等承销业务重新开闸,尽管在股改项目上有所斩获,但海际大和开始感到“不适”。 翻阅2004年1月至2008年的新股发行、增发、配股资料,海际大和是目前5家合资券商中唯一一家没有做过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 海际大和2007年财务报告显示,在全行业当年实现大丰收时,因为没有在新股发行、增发、配股等主要承销业务中有所收获,公司当年实现证券承销收入仅约151万元,竟不及营业收入中700多万元利息收入的1/4。是年,公司的净利润出现了2338万元的亏损。 十字路口 另一个可以佐证海际大和主营业务尴尬的是,据证监会2008年6月23日公布的保荐人和保荐机构名单,其仅拥有陈永阳、何忠伟和马飞3名保荐代表人,位列66家保荐机构中倒数第4位。只有万联证券、华林证券比其拥有的保荐人少,为保留保荐机构牌照的最低2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