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民企上市沉浮史:一个经济改革30年的缩影(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5日 15:53 《新经济导刊》

  然而,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深华源上市后的发展经历告诉我们,上市并不意味着成功。上市后的深华源经营状况反而节节败退,1996年出现亏损,1998年因为亏损被深圳交易所实行特别处理,带上ST的帽子。2000年10月,将资产全部转让给沙河集团,其实是沙河集团买其壳上市。2002年其股票简码也改为“沙河股份”。至此,“深华源A”已成为历史。

  第一家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民营企业则是1994年挂牌的东方集团,目前其经营业绩依然良好。1994年以后,在深圳和上海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接踵而至。

  1992年到1994年是民营企业上市的起步阶段。1995年股市低靡,这一年只有一家民企上市。1996到1998年为民企上市的发展阶段。其中以刘永好兄弟所执掌的新希望集团完成股份制的改造标志着民企进入证券市场的通道有了突破性发展。1999年之后民企上市就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2001年,在股票发行制度上,核准制取代审批制,更是催生了民企上市的高潮。核准制以市场供给调节为主,取消了股票发行的额度与指标,这一制度变革让股票市场真正向民企打开了大门。

  不过,上市给民营企业带来的不仅是一夜暴富的神话,也许还有更深刻的反思、更沉痛的教训。随着上市民企的增多。出现问题的企业也逐步增加。

  在2004年,人们又惊奇地发现,上市也不一定能融到资金。2004年8月,苏伯尔成为在中小企业板新股上市跌破发行价的第一例,其后宜华木业美欣达在该月接二连三地上演这令人心痛的一幕。

  可见上市可以在短时间内造就超级富翁,也同样能在瞬间毁灭一个庞大的企业帝国。资本市场不是一个淘金的天堂,而是为有实力的、规范经营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其发展的平台。

  海外股市掘金

  而在新千年前后,民企除了在国内及香港证券市场上展开攻坚战,而且还将视线转移到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海外证券交易所。以科技、互联网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在2000年前后掀起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热潮。

  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民企是“侨兴国际”。虽然侨兴在股市上募集到的资金只有890万美元,但却为中国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途径。

  1995年,侨兴电话机市场占有率已位居中国第二,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公司掌门人吴瑞林希望通过上市募集资金。但是当时实行的还是审批制而不是核准制,民企很难在A股成功上市。

  深思熟虑后,吴瑞林坚定了上市之路。几番研究将上市目标放在了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因为在境外主板上市要求非常之高,只能考虑门槛较低的二板市场,在二板市场里以美国纳斯达克最为著名。

  但按规定,国内企业要到境外上市,必须经过中国证监会批准。于是,侨兴走了条“曲线救国”的路子。首先利用侨兴原来在香港注册的一家公司,到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一家新公司——侨兴国际;然后利用“侨兴国际”收购国内侨兴公司90%股权;之后申请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