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救市要靠完善制度建设长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4日 05:3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上证综合指数近期的最低点位下探到3271点,从最高点6124点算起,中国股市在6个月时间里,指数下跌了47%,市值减少了10万多亿,波动的幅度相当剧烈。虽然上周股市有所反弹,但很难说底部已经探明。投资者出现了较大损失,市场出现一些抱怨,要求政府出面干预市场的“救市论”甚嚣尘上。许多学者和市场人士就是否应该由政府救市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理性看待救市

  在股市下跌时,每每有人提出救市,往往容易赢得人们的“满堂彩”。人们的要求可以理解,这除了投资者为减少自身损失的主观要求外,还显示了对以往政府频繁干预股市所产生的心理依赖,是市场不成熟的体现。

  “救市论”支持者喜欢将中国股市与境外市场相比较,经常举出的实例就是,10年前香港特区政府为阻击国际资本的冲击而动用外汇基金直接入市,以及近期美联储针对次贷危机的一系列举措,旁证“救市有理”,即美国和香港都救市,中国为何不救? 救市是在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面临重大危机时所采取的政府干预措施。亚洲金融危机时,香港在整个金融市场和联系汇率制度可能被摧毁的情况下,政府不得已入市进场,迎战国际炒家,维护市场稳定;美国近期次级债的影响波及全球,影响难以预料,美联储和财政部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期美国的金融机构能够渡过难关。

  目前人们所谈论的“救市”,无非是要求政府出台政策措施,遏制股市下跌,刺激股市上涨。这势必又回到了以往靠领导人讲话、靠出台利好消息来刺激股市反弹的老路上。

  股市的下跌不是救市的理由,指数的点位也不是救市的决定因素。香港和美国化解危机的方式与我们所讨论的“救市”似乎并不一致,在当前中国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不能成为中国股市的参考。

  不能因为股指跌幅较大就笼统要求救市,而应分析下跌原因中哪些是市场因素,可以依靠市场自身进行调整;哪些是需要政策做出调整,进行适当干预;哪些是促进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制度建设,需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

  对市场的自身运行,政府不必过多干预,慎用救市的口号。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市场经济建立、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市场化、国际化的目标要求政府逐步从市场中摆脱出来,改变以往中国股市的“政策市”特征。政府应从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完善制度,靠制度的修复来冲减救市的压力,恢复市场的信心,解决市场资金供应问题,吸引长期资金担当市场稳定发展的作用,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救市。

  对所谓“救市”措施的看法

  目前市场所讨论的“救市”措施,主要包括下调印花税、限制“大小非”解禁、阻挡再融资、出台股指期货等,都是短期刺激股市的办法。对此,笔者持如下看法: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