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容易钱”的代价(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6日 20:02 《环球企业家》杂志

  汇丰?保诚?

  一些投资分析认为汇丰才是这次平安增发最大的受益者,而且有可能是平安海外收购的推手。汇丰与子公司合计持有平安16.79%的H股,是平安第一大股东。由于平安增发是在A股市场进行,对作为H股股东的汇丰影响不大,同时假使平安真的收购汇丰股份,对在国外金融市场动荡中受损的汇丰也是一个帮助。此外,市场猜测汇丰有意收购保诚集团,而保诚又被认为是平安海外收购的头号目标。在巴克莱银行引入国开行注资,以竞购荷兰银行后,携手一个中国买家以增强自己的收购实力已成为国际收购中被试图复制的案例。

  但平安自身的国际化冲动仍应该是决定因素。20年前还是超生儿中国平安已经是中国中国保险业最具进取心的选手,在国际化方面远远走在同行前面,平安引入了大量国际人才,“在它的高管层中,来自香港的人非常多。”分析人士指出。同时,良好的经营业绩也使平安的海外业务扩展得到了管理层更多地支持。平安被允许进行海外投资的额度为其总资产的15%,而国内其他保险公司此项比例均为5%。按照2007年中期平安总资产5800亿推算,增发之前平安就可进行近900亿元的海外投资。2007年平安旗下平安保险斥资18.1亿欧元收购了欧洲第十大银行富通集团(Fortis)4.18%的股权。

  作为平安潜在收购对象的保诚集团在中国内地与中信集团建立了一家合资寿险公司,并在印度、香港等新兴市场拥有大量业务。一些分析认为,由于平安管理层的国际化结构,如果平安入股保诚并不出人意外。平安的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梁家驹曾是保诚CEO马克·塔克(Mark Tucker)的下属,当时梁家驹负责保诚的台湾业务,而塔克则是保诚亚洲业务负责人。

  海外市场的低迷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示范效应应该是平安决定加速海外收购的催化剂,入股国外金融集团,不仅使平安将业务扩展到海外,更重要的是从此能够得到国际领先保险公司在专业上的支持,从而在国内保险行业中的创新优势更加明显。

  但这要以承担更大的风险为代价,银河证券分析师张曦对《环球企业家》表示,平安海外投资“是积极的策略,当然也会面临更多的海外投资风险”。 而平安保险的竞争对手,国内第三大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的一位高层则向《环球企业家》表示 “中国的保险行业是世界比较落后的,保险公司在国内更加有发展潜力一些。”

  这也许会成为对平安和此轮再融资评价真正的分水岭,如果平安进行了海外并购后,不仅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而且离一家全球顶级的保险集团的距离大大缩小,那么此刻被口诛笔伐的再融资方案就只会是平安和马明哲远见的陪衬,而其他上市公司的融资方案也会得到市场的宽容,而一旦相反,则将会成为资本市场道德风险的另一恶例,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融资将不得不面对更加严厉的监管和更大的反对声浪,为自己的投资冲动付出代价。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