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容易钱”的代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6日 20:02 《环球企业家》杂志

  投资者反对的不是再融资计划本身,而是中国上市公司决策时轻率和其面临的巨大道德风险

  文 《环球企业家》记者 陈伟

  2008年3月5日,深圳观澜镇中国平安金融培训学院,已经扰动中国资本市场45天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量再融资方案开始接受400多名股东现场和超过8000名股东网络上的投票。整整一天,市场都在等待最终结果。

  1月21日,平安公告拟不定向增发不超过1.2亿股A股股票和不超过412亿人民币的分离交易可转债,总计筹资1600亿。平安在A股上市融资还不满一年,而净资产也只有900亿元,再融资金额超过了净资产的1.5倍。部分投资者和分析人士视其为赤裸裸的“圈钱”行为,表示很难支持。随后多家公司也相继出台了自己的增发方案,其中浦发银行增发400亿元,截至到2月20日,总共有4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再融资预案,融资总额达到了2599.28亿元,而2007年全年118家在A股IPO的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也不过4470亿元。对市场资金供给压力的担忧演化成了恐慌,一些公司仅仅因为再融资的传闻就遭到抛售,至3月10日,上证综合指数已跌至4146点,从平安增发方案公布之日算起,指数下跌超过1000点。

  由于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特别是2007底确定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市场普遍预计2008年中国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会比上年偏紧,同时今年还有相当数量的非流通股解禁,多家公司此时宣布再融资无异从市场大量抽血,自然招致强烈反对。

  同样被市场强烈诟病是宣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多数并没有明确其资金投向,中国证券市场从诞生之初,募集资金方面就一直存在道德风险。投资者担心这些“容易钱”被不当使用,使投资者蒙受损失。

  平安增发提案最终以超过90%的高票通过,但现在还谈不上尘埃落定。按照增发的程序,方案在股东大会通过后要报请中国证监会核准,管理部门的态度于是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平安等多家上市公司提出天量再融资方案曾被认为是管理层有意调控市场节奏,但在市场节节下跌面前,监管部门态度近期已经发生微妙变化,证监会官员在不同场合都表态,会考虑上市公司的筹资规模和筹资时机,以及市场的承受能力。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两会期间表示“我们会对(平安的再融资方案)严格审查。”

  在中国经济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保持市场稳定已经成为管理层的优先选择。2008年初,在经历过几十年罕见的雪灾后,人们一度认为,去年年底制定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放松,但之后各种政策信号明确表示,从紧的货币政策不会改变,2008年的基调依然是宏观调控和防止通货膨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期间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由于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还将存在,今年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今年防止通货膨胀的任务相当艰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

  由于受雪灾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创历史新高,再次加息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但此时美联储已经连续减息,中美利差加大将使人民币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和热钱涌入的风险,同时使本来就可能因欧美经济放缓而受影响的出口更加困难,如果资本市场再大起大落,无疑将使2008年经济运行更不确定。

  从证券市场监管的角度,这样随意轻率的再融资也难以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同。改革再融资体制是多年来证券市场的重要命题。最初,上市公司再融资采取的是配股的方式,与经营业绩挂钩,只有连续三年盈利达到10%的上市公司才有资格配股。后来,由于多数公司难以达到,盈利要求又被放宽至5%。之后,再融资采取了国际通行的增发方式,不再和上市公司盈利挂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证券市场仍然处在转型期,缺乏严格的监管和证券发行中的失败机制,上市公司可以低成本从市场融资而不必考虑融资成本,频繁和天量的再融资方案于是普遍出现。

  平安的再融资方案之所以被市场一致讨伐,就是担心其负面的示范效应,平安一旦完成增发将超过中国人寿1400亿的净资产规模,成为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这很有可能引发中国人寿的反弹,促使其出台相应的再融资方案,而这种不受抑制的资金需求最终会加大整个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另外,刚刚完成A股IPO并且连续几年利润大幅增长的平安显然并不缺乏一般性营运资金,2007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平安每股现金含量为2.69元,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平安目前的资本金已足够其在未来3年内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除非平安管理层决心进行重大的兼并收购。市场一般认为平安完成增发后将收购英国保诚集团股份,或者购入平安大股东汇丰银行少量股权。在海外市场低迷时进行收购看起来是难得的时机,但无论是中投公司入股黑石还是国家开发银行注资巴克莱银行后都形成了浮亏,显然去海外市场超底并不容易,对平安能否取得相应收益一些投资者同样表示担忧。

  实际上平安已经成为此轮再融资的方案的试金石,其资金投向的实际效果将再很大程度上确定此次再融资的合理性。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