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本轮通胀压力上升的成因、走势及调控取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3日 05:5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一、本轮通胀的具体成因

  (一)境外成本上升的输入

  与1988年和1994年的前两轮高通胀相比,本轮通胀上升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境外成本上升的输入效应明显。具体来看:第一,近年来全球实体经济的强劲增长客观上拉动了国际原材料及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一方面,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对石油、食品等的消费需求增速加快;另一方面,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旺盛的投资需求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刺激下,对各种原材料及大宗商品的需求亦明显上升,致使其价格不断走高。更为重要的是,为降低对原油的依赖,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经济体积极研制、生产生物燃料,直接拉高了对玉米等粮食产品的市场需求。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未来几年内,美国玉米产量的三分之一将用于乙醇燃料的生产,而在2002年这一比例仅为11%。

  第二,美元持续贬值是国际原材料价格大涨的一大重要推手。2002年以来,美元对主要的国际货币整体上持续走弱,尤其是07年夏天次贷风波爆发后,为了转嫁自身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缓解国内市场每况愈下的低迷状况,美国政府采取或者说纵容了美元的加速贬值。07年7月以来美元指数急剧下降,07年底美元指数较7月初下降近7%,到今年3月下旬,该指数较去年7月降幅已超过12.5%。美元急剧跳水直接导致黄金、石油和国际原材料及大宗商品价格飙升。

  第三,次贷风波后大量流动性的转移及发达经济体大量注入流动性亦推动了国际原材料价格不断走高。一方面,次贷风波爆发后,大量的流动性出于避险需要,从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流至黄金、农产品及原油期货等市场;另一方面,美欧监管层为最大限度地缓解次贷风波爆发后国内银行体系的信贷紧缩,将短期调控目标在降低经济衰退风险和防止通胀风险之间明显地偏向了前者,多次通过降息、贷款拍卖、联合注资等多种手段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次贷风波尚未见底,在发达经济体大量注入流动性的同时,银行的信贷紧缩并未根本改变,而大宗商品市场上投机资金的供给却明显增加,直接推动了其价格走高。这从近期国际粮价又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中亦可见一斑。可以说,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高涨已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实体经济基本面的需求,投机成分日趋明显。

  第四,供给增长相对滞后亦是国际原材料价格不断走高的一个原因。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农产品和原油的供给持续偏紧,供需缺口趋于扩大。从农产品来看,由于自然灾害等因素,一些农产品生产大国的产量受到影响,同时部分国家和地区为优先满足本国需求而对农产品出口加以限制,致使全球农产品库存量下降。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全球通胀水平普遍上涨的一个主要表现和原因,在于以原油和农产品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同时,全球通胀上升已出现从成本推动向成本和需求共同拉动的演变,致使世界性的通胀压力不断增加。

  从近年来我国CPI及PPI的走势来看,PPI于07年10月突然跃升至3.2%,较上月上涨0.5个百分点,此后一路上行,今年2月份的同比增速更是高达6.6%,创下05年以来的新高。从PPI的结构看,食品、原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受国际原材料价格影响显著的商品出厂价格涨幅明显加快,同比涨幅分别较07年2月加快6、45.2和12个百分点。

  总之,这一轮的中国通胀压力上升是全球通胀压力在中国的具体体现,说明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通胀压力增加的境外输入因素十分显著。

  (二)境内成本上升的推动

  首先,境内农产品价格推动食品价格上涨。在今年2月份CPI8.7%的同比增幅中,当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3%,涨幅比上月大幅提高5.1个百分点,成为当月CPI上涨的主要推动力。2月份的春节因素影响CPI环比上涨0.53个百分点,部分地区雪灾因素影响1.03个百分点,扣除这两个因素,当月CPI环比仍上涨约1%。其中农产品价格飙升直接导致食品价格上涨,从而成为本轮食品类CPI上涨的主要原因。据德意志银行的报告测算,二者往往在3至5个月的时间内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农产品价格上涨向食品价格上涨的传导效应将进一步显性化。

  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即便有财政对种粮和养猪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但由于化肥、饲料价格上涨更快致使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收益主要留在了流通环节,农民并没有从种植大豆、小麦等作物或养猪中获得更多收益,农民种粮、养猪的积极性并不高;二是始于06年的猪疫情一方面导致猪肉供应减少,另一方面也令农民不愿养猪;三是农村务农人员大量减少。近年来,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以及农村人多地少的格局,中国的城镇化趋势表现为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而向城镇大量转移,目前大约有1亿多农民工进入城市,还有1.38亿在乡镇企业工作,在农业生产效率并没有出现明显提升的背景下,务农人员的持续减少导致农产品的供给出现下降。

  其次,食品价格向非食品价格的传导效应逐步显现。尽管目前推动通胀上行的主要动力是食品价格(涨幅已从07年5月的8.3%跃升至今年2月的23.3%,从而带动2月份的CPI上涨2.9个百分点)。但从07年10月份以来,非食品类CPI也表现出了紧随CPI节节上升的态势。从非食品类CPI的结构看,占有最大权重的两项“烟酒及用品”类和“居住”类价格2月份分别为2.4%和6.6%,涨幅分别比上月提高0.3和0.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0.6和2.9个百分点,涨势十分明显。尤其是居住类价格涨幅一直高于同期非食品类价格涨幅,2月份涨幅较当月非食品类价格涨幅高出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非食品CPI上扬的重要因素。

  再次,工业品价格向消费物价的传导效应日趋明显。本轮通胀中,食品价格的攀升是导致PPI和CPI共同上涨的主要原因,而随着07年10月以来PPI连续5个月的持续快速上涨,工业品向日常消费品的价格传导效应进一步加剧了CPI的跳升。该传导路径是:当PPI的上涨超过消费品生产企业的承受极限时,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就不可避免。典型的例证是,生产电冰箱的主要原材料冷轧钢板的价格07年以来上涨了20%且未来涨势还将持续,致使今年1-2月,西门子、海尔等多家家电企业对其产品普遍提价3%以上。因此,受制于PPI对CPI日益明显的推动效应,短期内境内的通胀压力还将进一步上升。

  最后,企业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及资源产品价格逐步回归真实。实事求是地看,2002年以来中国呈现的“高增长、低通胀”态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劳动力价格低廉、资源产品价格过低以及工业企业对环境污染的补偿不足的基础之上的。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劳动力、环境、资源成本的上涨不可避免,尤其是随着中国政府注重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的劳动力、环保以及资源性产品的成本上升是大势所趋。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胀压力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现象。

  (三)境内投资需求高速增长拉动原材料、农产品等价格上涨

  从国内来看,2002-2007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达24.9%,今年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3%,增速快于07年同期的23.4%,与去年12月份的增速持平,若剔除春节和雪灾因素,投资增速可能会更高。更值得指出的是,政府主导型的投资格局近年来并未有根本改观,考虑到今年的“换届效应”,其高位加快的势头必将推动工业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从而加重通胀压力。事实上,与目前主要消费品仍供大于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资需求的高速增长导致近年来国内市场上石油、铁矿石等工业原材料供不应求。同时自07年下半年以来,与投资结构中的高速增长行业相对应,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中多个行业均出现上涨,尤其是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从上年7月的2.2%增至今年2月的7.2%,其中煤炭开采、石油天然气、黑色金属冶炼和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等行业价格均出现两位数的上涨,石油天然气和黑色金属冶炼两个行业涨幅更超过30%。

  从国际层面来看,近年来我国快速增长的投资需求亦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例如,近年来,我国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日益增大,尽管目前我国的铁矿石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仍不能满足国内旺盛的投资需求,07年我国进口铁矿石3.83亿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7.4%,并且该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此外,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也占全球总需求量相当的比重。以中国石油为例,2000年到2007年的8年间,其日需求量从669万桶增至758万桶,占全球日需求量的比重始终维持在8%以上。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