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民打新凸显股市生态窘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 03: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全民炒股变成全民“打新”,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一种误导,这是制度性弊端的产物,是市场功能的定位上重融资轻改制、重投资轻回报、重机构轻散户的倾向性偏差的结果。在“打新”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的条件下,“打新”越是成为全民运动,寻租空间也就越大,并对沪深股市本身的存量资金产生不可避免的挤出效应。

  ⊙黄湘源

  顾名思义,债券型基金本应该是专门投资债券的,现在却专司打新股了,不无“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不过,当“打新”越来越成为股市逐利资金的“华山一条路”的时候,不要说债券型基金不务正业,就是银行、券商、信托甚至基金的理财产品,又有哪个不把“打新”作为“主打产品”的呢?如果不是证监会喊停,一些上市公司不也把刚刚从股市募集的资金都投到了“打新”上了么?至于企业流动资金和银行贷款被挪作“打新”之用,那就更是不计其数了。

  笔者最近了解到,有的地方的行业主管部门甚至还专门成立了“打新办”,把所属企业所有能抽得出的资金汇聚到一起去“打新”。据说,该企业去年全年的业务利润还不及打新收益的一个零头!千军万马奔“打新”,万亿资金挤上“华山一条路”,说明“打新”确有其吸引人之处,事实上也已经成为并且也许还将继续成为当前在沪深股市获取无风险收益的唯一捷径。但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股市来说,如果除了“打新”之外就别无选择,这与其说是生财有道的“一线天”,还不如说是万般无奈。

  “打新”居然成了赚钱的“华山一条路”,是制度性弊端的产物。由于市场功能的定位上重融资轻改制、重投资轻回报、重机构轻散户的倾向性偏差,发行制度的改革老是停留在口头上,无论是新基金还是“打新”理财产品源源不断的扩容,都只是为了“救发”而不是为了“救市”。让中小股民聚集在“打新”产品的旗帜下分一杯余羹,说穿了,无非是为了让大股东大机构可以更多地圈大钱和更好地获大利而已。赚一点制度空隙下的这种蝇头小利,比起看不到更多更好的市场化投资回报前景来,其实更让人不胜担忧。

  全民炒股变成全民“打新”,这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一种误导。对于投资者而言,一往情深追逐“旱涝保收”的“无风险收益”,无助于引导价值投资,也不利于形成正确的风险观,且从长远来看是相当危险的。对于企业而言,巨额资金对“打新”趋之若鹜,远远偏离了企业的实务,一旦企业运行资金周转不灵,随时都有可能对企业生存发展带来颠覆性的灾难。对于银行系统来说,银行储蓄向“打新”转移固然未必会造成“蓄水池”的枯竭,但对于央行货币市场的公开操作则无疑是一种反方向的“打扰”,在一定程度上将抵消货币政策“从紧”的效果。对股市来说,二级市场的几乎断绝投资回报的希望而只能靠一级市场的打新股来赚钱,更是彻头彻尾的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笔者很早就提出:在“打新”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的条件下,“打新”越是成为全民运动,寻租空间也就越大。它在产生有利于新股加速扩容的资金吸引作用的同时,也对沪深股市本身的存量资金产生不可避免的挤出效应。后者对于整个市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投资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他们不仅将无法回避“打新”所引起的存量股票价格调整的伤害,一旦割肉去追着“打新”,又无疑充当了既得利益的接棒人,甚至还有可能付出为新股跌破发行价埋单的惨重代价,那将是后果非常严重的二次伤害!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