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巨额再融资计划重创A股 再度考验牛熊分界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08:50 东方早报

  44家公司拟再融资2599亿

  继中国平安1月21日公布总额超过1000亿元的融资计划后,短短一个月内共有23家上市公司密集出台再融资方案,涉及资金2043亿元。另有统计显示,截至2月20日,今年以来已有44家公司提出再融资预案,融资额达到2599.28亿元。

  在提出再融资预案的44家公司中,有35家公司提出增发计划,融资金额1791亿元(S*ST天颐方案已经被否);2家公司提出配股计划,融资金额27.3亿元;7家公司提出发债计划,融资金额780.6亿元。而2007年全年,有190家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总额达到3940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在一个多月内如此频繁地发布再融资预案,无论对市场的资金面还是心理面都是考验。

  为了解公众和投资者的态度,人民网针对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计划进行了网上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近20万人次的投票中,超过97%的调查参与者反对通过平安融资计划。

  本次调查为网上投票形式,从2月20日14时到21日8时52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有近20万人参与投票,其中反对193609票,占总票数的97.6%;赞成4858票,占2.4%;弃权3票。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新闻:

  可转债与认股权证频发融资地位凸显

  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了一波股权融资高潮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逐渐将融资触角伸向债券市场,尤以可转债备受青睐。

  中石化2月20日公告,将发行不超过300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民生银行2月19日公告,拟发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不超过人民币150亿元,用于补充资本金;中国平安董事会1月21日决议包括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的融资。从2006年末以来,已有马钢股份攀钢钢钒上海汽车等9余家公司发行了附认股权证的分离可转债。

  对此现象,证券界人士认为,分离式可转债在今年将会密集发行,对于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具投资价值。对于上市公司是一个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融资渠道;对投资者是一个低成本的投资工具。

  债市从遗忘的角落走出来

  在一些资本市场成熟的国家,债券融资比例一般远远大于股票融资。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债券发行的规模大约是股票发行规模的6.5倍;而过去的两年里,我国发行的企业债和公司债不及同期股票筹资额的10%。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曹凤岐认为,与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的要求显得更为紧迫。与境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可转债市场仅仅是起步阶段,市场容量非常小,市场份额非常低,其投融资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然而,近日一家国内媒体报道,今年初迄今,公告拟发行的可转债规模已超上千亿元,这是去年发行可转债规模的数倍。

  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发可转债进行融资。“主要原因是相对于股权再融资,发行可转债成本更低,审批和操作的程序也更简单。”一位不愿具名的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

  中石化财务总监戴厚良2月19日在网上路演时表示,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融资效率高,符合公司资金分阶段投入的需要,有利于调整债务结构,可有效降低现金财务成本。

  政策上,前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曾表示,未来应加大证券市场的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市的发展。此后,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07年的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要加快债券市场建设,加强政策协调,尽快扩大公司债规模,增加固定收益类产品的供应,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切实增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直接融资比重一直仅有10%左右,整个金融体系中银行间接融资占绝对主导地位。而近年来日本的直接融资比重为50%,德国为57%,美国则高达70%。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尽管越来越多的公司发行可转债,而市场人士和投资者却普遍持悲观态度。他们认为,巨额可转债的发行并没有刺激股价上扬,甚至恰恰相反,有的给股市和投资者带来灾难。

  中国平安曾公告巨额融资,其中包括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是本次天量融资的重要部分,这遭到媒体和业界指责。有评论称,天量融资引发中国平安股价大幅下跌,导致大盘受累,并引发A股市场跳水。

  民生银行、上港集团等上市公司的行情显示,这些公司的可转债融资行为并未给股票投资者带来收益。

  虽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受到诟病,但投资者并非颗粒无收。在权证市场上,投资者有所斩获。

  马钢股份、攀钢钢钒等多家公司发行了附认股权证的可分离转债,根据可分离转债与认股权证上市首日的表现来看,均实现了超过10%以上的收益。

  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原本就看好中国石化前景,并打算长期持有的投资者可参与申购,并在转债和权证上市首日抛出,有望获得盈利。

  针对债券市场投资,中投证券债券分析师李拴劳称,将来市场投资机会巨大。首先,股改后的A股市场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作为衍生产品的可转债市场的投资价值相应提高;其次,可转债发行条款对投资者更加有利,主要表现在转股价格确定相对较低、债性保护措施将会加强、发行方式也会多样化,可转债特有的风险收益特性以及良好的市场表现,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积极参与,可转债市场将会驶入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最后,与境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可转债市场仅仅是起步阶段。

  银河证券分析师罗路石称,“发行可转债的公司在未来蕴含着很大的潜在投资机会。”

  虽然投资债市相对投资股市风险低,但随着近来可转债的大规模发行,可转债也存在亏损可能,风险同样存在。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供求关系逆转要求提高再融资门槛成当务之急

  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的情况下,再融资门槛的提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对于再融资,不仅应要求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还应要求它对投资者的回报达到一定标准,并且,应拉长再融资的时间间隔,防止频繁的再融资行为导致市场压力急剧扩大。同时,对于因改变项目或项目终止而闲置的资金,应该设立“退还”机制。

  从中国平安到浦发银行,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计划成了引发股市下跌的导火索。监管层批准新基金发行带来的利好影响,被浦发银行400亿元增发的传闻轻松化解,股市再次向下调整。投资者对再融资的畏惧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市场承受能力的脆弱。

  中国股市本来就已经深受美国次债的影响,加之巨量限售股解禁、新股发行带来的压力,使它对再融资的扩张日益敏感。仅以再融资为例,2007年,我国共有188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再融资,实现募资约3657亿元,超过2001至2006年六年间的再融资总额。除此,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已经提出再融资计划。而今年前两个月的再融资计划就已经达到2600亿元!

  投资者对再融资急剧扩张的担心,并不仅限于再融资对股市供求关系的逆转,更在于再融资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与投资项目选择的失当。从以往的大量实例来看,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很低,闲置现象严重。华泰证券研究所的一份统计结果表明:以剔除PT类和金融类公司为样本,2001年中期平均每家公司闲置资金数为3.11亿元,同期,沪深两市共有10家上市公司资金闲置数额超过了20亿元。这种情况近年来虽有所改善,但并非根本性的改变。

  再融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就不能带来预期的投资回报,这是投资者近期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屡屡用脚投票的根本原因。再融资的资金使用效率之所以低下,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投资项目的选择失当。好的投资项目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能提到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但是,许多上市公司在选择项目时,盲目跟风现象严重,跟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滞后性,往往在当时看来非常好的项目等建成开工生产,又面临同类产品过剩的尴尬,使前期投资付诸东流。

  二是再融资资金用途的改变。许多上市公司所承诺的项目,在实现融资计划后常常改变资金用途。以2007年为例,公告变更募集资金项目投资计划的上市公司有81家之多,变更绝对额度超过亿元的上市公司有40家,占到总数的50%。上市公司为了顺利实现再融资,往往拿出一个看起来非常亮丽的项目投资计划,但等到再融资完成,却又将资金投到其他项目上去。这种随意性是导致再融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不少上市公司在实现再融资计划后,要么融资太多,远远超过了项目投资需要,要么原项目已经被新项目替代,造成了大量资金的闲置。因此,不少上市公司争相委托理财(2007年以来,上市公司涉及委托理财的业务公告总金额高达123亿元,远超过2006年的总金额57.67亿元)。在去年新股申购中,这部分资金也显得非常活跃。更有甚者,一些上市公司在募集资金以后出现轻率使用、挥霍浪费、盲目投资问题,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被大股东侵占。

  除非重塑投资者对再融资资金使用效率的信心,再融资急剧扩张所带来的利空影响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这其实牵涉到再融资条件、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变革。

  这首先牵涉到再融资的门槛问题。门槛过低所导致的再融资规模无序放大是引发投资者担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中国平安的再融资公告中,对资金用途并未进行详细披露,只是表示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营运资金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这种公告本身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再融资条件的过于宽松。在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再融资有长达10多年的时间间隔、对投资者的回报必须达到一定程度等严格限制,而上市公司详细列出计划投资的项目,赢得投资者的支持只不过是最基本的一步。但就是这个最基本的门槛,似乎也在被我们的上市公司忽略。

  从时间间隔上来看,中国平安在去年3月份才完成A股首次公开募股(即IPO),在上市不到一年,在它尚未给投资者带来实质性回报的情况下,就匆忙推出多达160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相当于它IPO融资规模的4倍。而浦发银行60亿元次级债的再融资刚刚发行完毕,就传出它要再融资400亿元的消息。门槛过低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巨大动力。这种大规模的再融资计划对股市供求关系所带来的逆转效应是明显而强烈的。

  2006年5月7日,监管部门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该办法强化了股票发行的市场化机制,突出了保护公众投资者权益的要求,有利于维护既有股东的利益,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资金的动态供需平衡。但同时,取消了配股前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的限制,仅要求最近3年连续盈利,并将过去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从10%降低到6%。正是从此开始,再融资规模急剧扩大。从当时办法出台的背景来看,由于流通股少,市场供不应求现象突出,倘若不增加供应有可能导致股市因持续暴涨而累积泡沫——随后的股市行情证明了监管层的先见之明。

  但是,在目前新股发行、再融资、限售股解禁等因素促使市场供求关系逐渐发生逆转的情况下,再融资门槛的提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否则,我国股市就可能因供应量的急剧扩大而陷入长时间的低迷状态。

  对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条件应该作出更严格的规定,不仅要求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还应要求它对投资者的回报达到一定标准,并且,应拉长再融资的时间间隔,防止频繁的再融资行为导致市场压力急剧扩大。同时,应加大再融资资金投资项目的透明度,对于因改变项目或项目终止而闲置的资金,应该设立“退还”机制,从源头上减少上市公司因成本过低盲目扩大再融资的现状,重塑投资者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信心。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天量”再融资 今年难持续

  平安巨额再融资,投资者用脚投票。

  继中国平安的"天量"再融资计划出台之后,近日浦发银行的再融资引起了市场恐慌,导致大盘指数大幅下跌。市场人士认为,目前上市公司的融资冲动正快速升温,但目前跌破"增发价"的上市公司已超过20家,随着跌破增发价个股的日益增多,预计这种状态难以长时间持续。

  同比增长50%以上

  继中国平安1月21日公布1500亿元的融资计划后,截至昨天,短短一个月内共有23家上市公司密集出台再融资方案,涉及资金2043亿元。据Wind资讯统计,这23家上市公司中发布增发预案的共计16家,拟募集资金1557.3亿元,除去中国平安的巨额融资外,规模较大的有招商地产拟融资80亿元,ST泰格拟融资63亿元,山西焦化拟融资30亿元,*ST源发拟融资26.6亿元。此前也有权威统计显示,2008年1月份里,有26家上市公司提出再融资预案,融资金额达到2233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资额为89亿元。而2007年全年190家上市公司再融资总额也只是3940多亿元(已实施),平均每家公司融资额为21亿元。

  2007年1月份,实施再融资的只有13家,融资额为98亿元;而今年1月份已实施再融资计划的公司有27家,总计金额456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相比较而言,今年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与节奏明显加快。

  "圈钱"也要看环境

  平安和浦发"天量"融资计划的出台并非偶然现象,实际上从去年10月以来,A股再融资就已经出现"重型化"倾向。

  2007年最后3个月再融资总额占整个年度融资额比重达到46%,出现了4家百亿元融资案例。但是在"重型化"再融资的轰炸下,上证指数却不改强势,10月8日开盘之后一路冲高,10月16日创出历史新高6124点,这与2008年开年大盘被再融资压制大幅下滑的局势大不一样。

  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师吴春龙认为,A股市场之所以出现大量的"天量"融资案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A股的估值较高,诱发上市公司融资冲动;二是大市值公司不断登陆A股,客观上也带来了巨额的投资项目。而2006年、2007年两年A股市场的火热,为"天量"再融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但是进入2008年,A股面临3万亿元"大小非"解禁以及外围市场波动的情况,A股难以举"重"若轻。吴春龙认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数量规模加大、速度加快是"牛市"的正常现象,牛市定价高,上市公司自然会加大公司股票的供应,这与上市公司减持股票的意义是一样的,都是"套现"。不过,"天量"再融资能否顺利,还要看投资者的态度,中国平安的融资也有可能出现"变数"。

  万联证券高级策略研究员黄晓坤认为,目前,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规模太大了,节奏偏快。在目前国内市场氛围不好,投资者信心受挫,而海外市场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天量"再融资对A股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更为关键的是,相比2007年,2008年流动性过剩已经发生变化,如果上市公司再融资、股票定价过高,投资者会用脚投票。

  巨额再融资成不了气候

  对于再融资市场带来的重创,也有市场人士比较乐观。海通证券认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繁荣是相伴而行的。通常二级市场的兴旺会带动一级市场融资和再融资的火爆,而一级市场的过度融资和再融资又会反过来影响二级市场,造成二级市场压力。目前跌破"增发价"的上市公司已超过20家,上市公司的融资冲动正快速升温,进入"拉升"阶段。但是随着跌破增发价个股的日益增多,预计这种状态难以长时间持续。

  2008年将继续是高额融资年份,再融资与IPO都可能居高不下,但再创新高的可能性并不大。同时阶段性的高频率巨额融资尤其是再融资已引起"理性质疑",可能进一步导致发行制度的再一次变革。

  中国平安连续三天飘绿

  受巨额再融资案消息的影响,昨天A股市场的金融股几乎全线下跌,中国平安(601318)连续3天飘绿,昨天下跌2.58%,收报于72.52元。较1月18日98.21元的收盘价,3天共下跌了26.16%。

  昨天,有消息称,中国平安在与基金公司沟通时表示,所筹资金的一个重要用途是收购境内外优良资产,最终的再融资额可能包含约800亿元的增发和约400亿元的分离交易可转债,与之前所说的1600亿元有出入。据此,有网民分析,根据1月21日的公告,中国平安增发不超过12亿股,而1200亿的融资额可以测算出平安在暗示股价为65元。分析人士认为,平安巨额融资案造成的市场阴影,短期内恐难恢复。

  不过,在股价大幅下跌的同时,保险股一月份保费收入却突破预期。中国平安披露,今年1月份旗下平安人寿、平安产险、平安健康险及平安养老险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45.19亿元,较去年同期97.23亿元增长49.33%。而中国太保的公告也显示,今年1月,太保寿险保费同比增长高达84%,也超过去年1月36%的同比增速。虽然,占据国内寿险业半壁江山的中国人寿(601628)目前尚未公布首月成绩,不过,业内预期,中国人寿今年1月保费收入同比也有30%左右的增长。

  浦发"圈钱" 基金"做空"

  继20日浦发银行(600000)再融资传言扔下一枚"重型炸弹",银行股应声"跳水"后,昨日,浦发银行再跌5.98%,全天换手率达1.21%。浦发此次"圈钱",机构并不买账,在做空游戏中充当了抛盘主力。但作为基金重仓股的浦发银行此番突然暴跌,也导致了不少基金受创。

  数据显示,该股跌停当日,全天换手率达2.07%,机构在其中上演了一番多空对决。据上证所披露的浦发银行交易席位显示,最大的5个席位中,其中4席为"机构专用席位"。5个席位累计买入金额约2.8亿元,其中买入最多的一家机构金额达到1.38亿元;与之相对,机构出货的决心也相当大,卖出最大的5个席位清一色是"机构专用席位",累计卖出高达8.83亿元,且每家机构金额都在1.5亿元以上。

  基金去年四季报统计数据显示,共有128只基金持有12.66亿股的浦发银行,占该股非限售流通股市值的35.77%,比去年第三季度末增加了1.5亿股。大批基金是在去年8月以后才大举建仓浦发银行的,仅去年第四季度建仓1000万股以上的基金就有12只,建仓成本分布在45元到62元区间内。截至昨日收盘,这些基金基本无盈利。

  昨天浦发银行发布公告,证实了准备再融资的传闻。但公告称,具体方案尚未确定,将在近期披露。融资传闻已被证实,基金对此次浦发的"圈钱"行为并不买账。虽然股价已经从当初的60元附近大幅下跌至40多元,但一些基金仍然出货分仓。可以看出,在目前的振荡环境中,上市公司不利于股价上涨的行为将在基金维护自身利益的本性下受到一定阻击。

  数据显示,浦发银行从今年初最高的61.97元跌至目前的43.23元,即使如此市净率也超过7倍,市盈率达35.99倍。

  来源:广州日报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